蓬莱涂是台湾日治时期发展出的漆艺风格,以具有台湾特色的原住民生活、风景名胜、水果等为图样[1]

历史

编辑

1928年,山中公开设“山中美术工艺漆器制造所”,以其环游台湾观察后的民俗风情作为主题,设计生产圆盘、花瓶、砚盒、花瓶等漆器生活用品。当时多以台湾风土民情图纹装饰,如台湾蝴蝶、原住民生活、日月潭景色、水果、花卉等作为图样,再以雕刻、镶崁、彩绘、磨显推光等技法,形成所谓“蓬莱涂”漆器[2]

漆艺家陈火庆参与开创的“蓬莱涂”漆艺品,因具有台湾风俗特色风靡日本,成为许多日本来台观光游客返国必备的伴手礼,使得台中丰原地区从木材制造业进化为漆艺品加工业[3]

特色

编辑

蓬莱涂的漆器技法与风格,日治时期由台中漆器传习所、新竹理研株式会社钻研,早期充满了浓烈的原住民风味,制作手法则是以浅浮雕手法雕刻后,刷上生漆或贴银箔,再全面髹涂透漆,还要历经研磨、推光等程序才完成,曾因充满南国风味而风靡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莱涂”逐渐演变成为笼统的名称,举凡具有台湾特有的产物、人物图案等漆器,都可称为“蓬莱涂”[4],蓬莱涂装饰纹样分类包括原住民、风景人物、、水果、植物花卉、动物和类蛇纹图[5]

保护

编辑

台中市政府于中华民国107年6月7日公告,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重新登录其文化资产类别名称为“传统工艺”。指定保存者:吴树发[6]。其登录理由包括[2]

  1. 结合雕刻、漆艺等技法,以台湾风土民情图纹为主题,先刻后绘,具有艺术性。
  2. 蓬莱涂于本市漆工艺发展过程具有特殊意义,其结合台湾风土民情之图纹,具有地方特色。
  3. 保存者长期从漆器制作,兼具雕刻、车制木胎及蓬莱涂漆艺技法,能完整体现该项技艺,具特殊性。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蓬萊塗漆器. 传统工艺数位博物馆.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6). 
  2. ^ 2.0 2.1 漆工藝-蓬萊塗.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3. ^ 國寶級漆藝家陳火慶4代傳承!「蓬萊塗」曾是日本觀光客必備伴手禮. ETtoday.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 ^ 【藝術文化】技法台味濃 蓬萊塗漆器特展. 自由时报.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5. ^ 翁, 群仪. 1930年代 台灣漆器蓬萊塗之發展與設計特色分析. 台湾文献: 27.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6. ^ 漆工藝-蓬萊塗.保存者吳樹發. 台中市文化资产处.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