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璟(1593年—1646年),中葆八公[1],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

大明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籍贯 直隶歙县(今安徽
福建晋江县福全所
字号 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
出生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福建晋江县福全所
逝世 隆武二年(1646年)
福建晋江县福全所
配偶 蒋光彦
蒋德瑗
出身
  •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科举人
  • 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出身
著作
  • 著有《敬日堂集》10卷、《视草》10卷、《奏疏》10卷、《花砖小草》1卷、《使淮诗》1卷、《使益诗》1卷、《使还诗》1卷、《小赋集》1卷、《海北省视》2卷、《黄芽园诗》1卷、《石桃丙舍稿》2卷、《中兴一统镜》1卷、《榕坛十八答》1卷、《 经珠经经》1卷及《悫书》、《诗文集》等。

生平 编辑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近加辽饷千余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祖制:三协止一、一、一总兵。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2]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3]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日益势大,户部主事蒋臣请行钞法,声称每年造钞三千万贯,一贯定价一两,每年可得银三千万两,然而蒋德璟认为“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但崇祯帝仍然采纳钞法[4]。二月,贼势渐逼,崇祯帝令群臣廷议,讨论到少詹事项煜让太子南迁之议,蒋德璟大力支持,但崇祯帝不作回应[5]。后来又与崇祯帝争论“练饷”利弊,使得崇祯帝震怒切责,因而蒋德璟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后,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6]

家族 编辑

蒋光彦,万历壬辰进士,官至江西副使。

著作 编辑

著有《敬日堂集》10卷、《视草》10卷、《奏疏》10卷、《花砖小草》1卷、《使淮诗》1卷、《使益诗》1卷、《使还诗》1卷、《小赋集》1卷、《海北省视》2卷、《黄芽园诗》1卷、《石桃丙舍稿》2卷、《中兴一统镜》1卷、《榕坛十八答》1卷、《 经珠经经》1卷及《悫书》、《诗文集》等。

评价 编辑

陈盟雪《崇祯内阁行略》评价曰:“德璟世家阀阅,谙练典故,谨饬好修,循默守成,未能有所发摅,仅克保其身而已。士论恼之。”

轶事 编辑

蒋德璟的官话带有些许的口音,其他朝臣觉得听起来很吃力,但就属明思宗喜欢且听得懂[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履历》:蒋德璟,八公,诗一房,丙申十月初三日生。晋江人,己酉二十名,会二百五十九名,二甲六十九名,户部政,改庶吉士,丁忧,丁卯授编修,诰敕。升侍讲,起居注。壬申升右中允,癸酉应天主考,甲戌升右谕德,甲戌升右庶子,掌司经局印。戊寅升左庶子,掌左春坊印。己卯升詹事府少詹事,管理……管会典副总裁,教习(庶吉士),升礼部右侍郎,壬午升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癸未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进文渊阁。
  2. ^ 《泉州府志》
  3. ^ ·张廷玉等,《明史》(卷251):蒋德璟,字申葆,晋江人。父光彦,江西副使。德璟,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崇祯时,由侍读历迁少詹事,条奏救荒事宜。寻擢礼部右侍郎。时议限民田,德璟言:“民田不可夺,而足食莫如贵粟。北平、山、陕、江北诸处,宜听民开垦,及课种桑枣,修农田水利。府县官考满,以是为殿最。至常平义仓,岁输本色,依令甲行之足矣。”十四年春,杨嗣昌卒于军,命九卿议罪。德璟议曰:“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不从。
    崇祯十五年二月,耕耤礼成,请召还原任侍郎陈子壮、祭酒倪元璐等,帝皆录用。六月,廷推阁臣,首德璟。入对,言边臣须久任,蓟督半载更五人,事将益废弛。帝曰:“不称当更。”对曰:“与其更于后,曷若慎于初。”帝问:“天变何由弭?”对曰:“莫如拯百姓。近加辽饷千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帝颔之。首辅周延儒尝荐德璟渊博,可备顾问,文体华赡,宜用之代言。遂擢德璟及黄景昉、吴甡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入直。延儒、甡各树门户,德璟无所比。性鲠直,黄道周召用,刘宗周免罪,德璟之力居多。开封久被围,自请驰督诸将战,优诏不允。
    次年,进《御览备边册》,凡九边十六镇新旧兵食之数,及屯、盐、民运、漕粮、马价悉志焉。已,进《诸边抚赏册》及《御览简明册》。帝深嘉之。诸边士马报户部者,浮兵部过半,耗粮居多,而屯田、盐引、民运,每镇至数十百万,一听之边臣。天津海道输蓟、辽岁米豆三百万,惟仓场督臣及天津抚臣出入,部中皆不稽核。德璟语部臣,合部运津运、各边民运、屯、盐,通为计划,饷额可足,而加派之饷可裁。因复条十事以责部臣,然卒不能尽厘也。
  4. ^ 《明史.蒋德璟传》:“十七年,户部主事蒋臣请行钞法,言岁造三千万贯,一贯价一两,岁可得银三千万两。侍郎王鳌永赞行之。帝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一人应者。德璟言:“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帝不听。”
  5. ^ 《明史.蒋德璟传》:“二月,帝以贼势渐逼,令群臣会议,以二十二日奏闻。都御史李邦华密疏云辅臣知而不敢言。翼日,帝手其疏问何事。陈演以少詹事项煜东宫南迁议对,帝取视默然。德璟从旁力赞,帝不答。”
  6. ^ ·张廷玉等,《明史》(卷251):十七年,户部主事蒋臣请行钞法,言岁造三千万贯,一贯价一两,岁可得银三千万两。侍郎王鳌永赞行之。帝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一人应者。德璟言:“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帝不听。又因局官言,责取桑穰二百万斤于畿辅、山东、河南、浙江。德璟力争,帝留其揭不下,后竟获免。先以军储不足,岁佥畿辅、山东、河南富户,给值令买米豆输天津,多至百万,民大扰。德璟因召对面陈其害,帝即令拟谕罢之。
    二月,帝以贼势渐逼,令群臣会议,以二十二日奏闻。都御史李邦华密疏云辅臣知而不敢言。翼日,帝手其疏问何事。陈演以少詹事项煜东宫南迁议对,帝取视默然。德璟从旁力赞,帝不答。
    给事中光时亨追论练饷之害。德璟拟旨:“向来聚敛小人倡为练饷,致民穷祸结,误国良深。”帝不悦,诘曰:“聚敛小人谁也?”德璟不敢斥嗣昌,以故尚书李待问对。帝曰:“朕非聚敛,但欲练兵耳。”德璟曰:“陛下岂肯聚敛。然既有旧饷五百万,新饷九百余万,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臣部实难辞责。且所练兵马安在?蓟督练四万五千,今止二万五千。保督练三万,今止二千五百;保镇练一万,今止二百;若山、永兵七万八千,蓟、密兵十万,昌平兵四万,宣大、山西及陕西三边各二十余万,一经抽练,原额兵马俱不问,并所抽亦未练,徒增饷七百余万,为民累耳。”帝曰:“今已并三饷为一,何必多言!”德璟曰:“户部虽并为一,州县追比,仍是三饷。”帝震怒,责以朋比。德璟力辩,诸辅臣为申救。尚书倪元璐以钞饷乃户部职,自引咎,帝意稍解。明日,德璟具疏引罪。帝虽旋罢练饷,而德璟竟以三月二日去位。给事中汪惟效、检讨傅鼎铨等交章乞留,不听。德璟闻山西陷,未敢行。及知廷臣留己,即辞朝,移寓外城。贼至,得亡去。
    福王立于南京,召入阁。自陈三罪,固辞。明年,唐王立于福州,与何吾驺、黄景昉并召。又明年以足疾辞归。九月,王事败,而德璟适病笃,遂以是月卒。
  7. ^ ·周学曾等,《晋江县志》(卷76):“同邑蒋公德璟素留心边计,痛恨杨武陵创练饷加派之说,荼毒天下。所手辑《御览备边》册,可千万言。蒋公语微带乡音,而先帝偏以是喜之。”

延伸阅读 编辑

[]

 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官衔
前任:
陈演
明朝内阁首辅
1644年
继任:
魏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