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相位是指在给定的时间,从给定的有利位置观察所见行星反射阳光的区域。

金星的视直径相位的变化。

内侧行星

编辑

地球而言,水星金星的轨道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所以这两颗是内侧行星。当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会展现出与月球相同的完整相位变化。当它们处于合 (天体位置)#上合与下合上合时,即相对于地球位于太阳的远端时,看到它们的相位如同满月是“圆满的”。因为它们的轨道并不完全在地球轨道的平面(黄道面)上,所以它们通常看起来在天空中略高于或略低于太阳,因此在这些时候仍可以看到它们。然而,因为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散射,使得从地球表面要看到它们很困难;但在太空中的观察者,只要阳光没有直射到他们的眼睛,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它们。当它们处于合 (天体位置)#上合与下合下合时,或高或低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经过,行星的相位如同新月般,是细窄的“眉月形”。有时它们似乎穿过太阳盘,这被称为行星的凌日。当它们在大距时,他们的相位如同弦月,呈现半圆形。在轨道上的其他位置,内侧行星会呈现新月到满月之间的相位,也就是呈现眉月或凸月的形状。的大中间点,这些行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月形和凸状相位。

外侧行星

编辑

在地球轨道外侧运行的外侧行星因为不会运行到地球太阳中间,因此不会表现出全方位(完整)的相位变化。它们看起来几乎总是呈凸月状或饱满的圆盘状。相位变化的幅度与从它们所见的太阳与地球分离的角度(地日离角)相关。由于火星比较靠近地球,其地日离角变化最大,与地球的距离变化比率也较大,因此观察者所看到火星被太阳以不同的角度照射时,它的相位变化会比其它的外侧行星更明显。对于木星以及更外侧的巨行星来说,这种离角与距离变比率都比较小,因此相位的变化角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以至于这些外行星的相位几乎都是满月,或近似于满月的圆盘状。

行星位相计算

编辑

行星位相出现的日期和时间是由太阳黄经与内行星和外行的黄经相减出来的角度计算[1][2]

太阳黄经与内行星黄经相差0°是“合日”;当太阳黄经减内行星(水星和金星)黄经数值由正变负是“上合日”,数值由负变正是“下合日”。

太阳黄经与外行星黄经相差0°是“合日”、+90°是“东方照”、180°是“冲日”、-90°是“西方照”。

由于太阳与内行星的黄经相差值最大也不会超过48°,所以内行星是没有“方照”和“冲日”的现象。

内行星只有“合日”和“大距”

“合”有分“上合日”和“下合日”,当太阳黄经减内行星黄经数值相差0°是由正变负是“上合日”,数值相差0°是由负变正是“下合日”。

“大距”是太阳黄经与内行星黄经差,每次到移动值由负向正到达最大角度的时候是“东大距”,移动值由正向负最大的时候是“西大距”。

相关条目

编辑

进阶读物

编辑
  1. One Schaaf, Fred. The 50 Best Sights in Astronomy and How to See Them: Observing Eclipses, Bright Comets, Meteor Showers, and Other Celestial Wonders.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2007. Print.
  2. Two Ganguly, J. Thermodynamics i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Berlin: Springer, 2008. Print.
  3. Three Ford, Dominic. The Observer's Guide to Planetary Motion: Explaining the Cycles of the Night Sky. Dordrecht: Springer, 2014. Print.
  1. ^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Ephemeris Third Edution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2. ^ 简易查看月球行星每年的朔、望、两弦和太阳系行星的冲、合、方照的日期,香港天文学会第49届第一期会讯,2023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