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

(重定向自表面等离子体

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SPs)又称表面等离激元[1],是存在于任两个其介电函数的实部在穿越交界面时改变正负号的物质的交界面间(例如:一个金属-介电界面,如在空气中的金属片)的相干电子震荡。SPs含有的能量低于体积等离子体,体积等离子体是和在电子气的容积中的正离子核有关的纵向电子震荡的量子化。当SPs与一个光子偶合,将会产生一个表面等离子体-电磁极化子(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这个SPP可以沿着金属表面传导直到能量流失后被金属吸收或放射到自由空间中。表面等离子体的存在是由Rufus Ritchie在1957年首先预测出。[2]

参考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2. ^ Ritchie, R. H. Plasma Losses by Fast Electrons in Thin Films. Physical Review. June 1957, 106 (5): 874–881. Bibcode:1957PhRv..106..874R. doi:10.1103/PhysRev.10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