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冢

由貝殼堆積形成的考古現象
(重定向自貝丘

贝冢,也称作贝丘,指的是由贝壳堆积形成的考古现象,其存在也显示着人群利用水生资源的生业模式。

亮岛岛尾遗址贝冢
圆山贝冢
贝冢(蚬冢遗迹)

作为弃置垃圾的现象,贝冢除了大量的贝壳之外,也常常发现弃置的陶片、石器、兽骨、鱼骨等。台湾的贝冢分布由南到北及离岛皆有所见,发现有贝冢的考古学文化包含南部大湖文化、中部番仔园文化、北部的十三行文化圆山文化等;而连江县亮岛岛尾考古遗址亦现距今约8300-7000年前左右的贝冢[1]。其中以圆山文化最为知名,也常被称为“贝冢文化”,广大深厚的贝冢在日治时期就被发现进而调查研究,其中也发现埋藏有人骨[2]。同样发现埋藏有人骨的贝冢还包括亮岛岛尾考古遗址,发现的两具人骨保存良好,并且采集并建立有效基因序列,为近期重大发现之一[1]

贝冢富含碳酸钙,可以有效中和土壤酸性,形成的堆积环境减缓了人骨、兽骨等有机质风化腐烂的情形,提供考古学保存良好的研究素材。贝冢除了提供生业型态的观察之外,也能进一步利用贝壳进行种类分析,例如贝的种类生活环境为纯咸水、半咸水、纯淡水等,以获取饮食偏好、采集季节、环境建立等讯息[3]

在亚洲地区如日本也有贝冢现象的分布,最早于1877年(明治10年)由美国动物学者摩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发现大森贝冢,发掘出土贝壳、兽骨、陶器及石器等引发关注,同时因为日本首次学术性发掘而被称为“日本考古学发祥地”[4]。在日本绳文时代早期可见,至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则属偶见。

参见

编辑
  1. ^ 1.0 1.1 亮島島尾考古遺址.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中文(台湾)). 
  2. ^ 曹铭宗、张仁豪. 劉益昌:人骨出土 有助研究圓山文化墓葬. 联合报. 2000-12-08 [2022-12-20] (中文(台湾)). 
  3. ^ 陈珮瑜. 貝塚.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09 [2022-12-20] (中文(台湾)). 
  4. ^ 大森貝塚遺跡庭園. LIVE JAPAN.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