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和

台灣作曲家

赖德和(1943年2月25日),台湾作曲家,出生于彰化员林,曾获吴三连奖国家文艺奖传艺金曲奖等奖项。曾任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研究部主任,并曾任教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08年退休,持续创作乐曲至今。代表作有《众妙》(1975,为传统乐器及打击乐)、舞剧《红楼梦》(1983)、《安魂曲:祭九二一台湾世纪末大地震》(2009)及交响曲《吾乡印象》(2009)、《海神家族》(2016)等,作品风格形式多元,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1]

生平

编辑

赖德和,1943年出生于彰化员林,为家中老幺[2]。1958年于员林实验中学师范部就读期间开始学习风琴,毕业后先后任教彰化县芳苑乡路上国校、永靖乡福兴国校,并于担任国校教职期间自学和声学。1964年考取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理论作曲组,先后师事陈懋良、史惟亮许常惠等作曲老师[3]。1968年与陈懋良、马水龙、游昌发、沈锦堂、温隆信共组向日葵乐会[4]。1969年毕业创作《闲梦远》获吴伯超先生作曲奖[5]。1973年担任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研究部主任,同年参与“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2005年改名为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简称“曲盟”)[2]。1975年起于东海大学音乐系兼任,开设对位法等课程[3],1978年获得DAAD(德国学术交流协会)奖学金,前往萨尔兹堡奥福学院进修儿童音乐教育,并于次年2月考入奥地利萨尔兹堡莫札特音乐院学习西方现代音乐[6]。1980年返台后于1981年转任台湾艺专音乐科专任讲师,并协助马水龙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筹备工作[7],1982年8月起,转任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8]。1984年获颁第七届吴三连奖(音乐类艺术奖)[9]。1995年获文化艺术基金会之艺术家出国研究奖助金,至纽约进修。1998年返台后重回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任职音乐[1]。2010年获第14届国家文艺奖[5],2014年作品《悲歌》获第25届传艺金曲奖最佳创作奖[10],2019年作品《咬舌诗》获得第30届传艺金曲奖最佳作曲奖[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2. ^ 2.0 2.1 颜, 绿芬. 《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 2022: 18–19, 352–354. ISBN 9789865326760. 
  3. ^ 3.0 3.1 蔡凌蕙.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5-賴德和》.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15. ISBN 9789860478112 (中文). 
  4. ^ 赵静瑜. 當年不作曲會死! 賴德和、游昌發向日葵樂會話當年. 中时新闻网. 2017-11-21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5. ^ 5.0 5.1 第十四屆獲獎藝術家 賴德和. 国家文艺奖.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6). 
  6. ^ 賴德和:個人簡介. 国艺会补助成果档案库.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7. ^ 颜淑惠、周璟筠. 《音樂無界限.交織生命樂章的作曲家-賴德和》.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09. ISBN 9789860182866 (中文). 
  8. ^ 颜佩如. 〈論賴德和的音樂藝術:民族主義、創作理念和現代性〉.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系. 2009: 13 (中文). 
  9. ^ 歷屆得獎人. 吴三连奖基金会.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7). 
  10. ^ 吴祯庭. 第25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 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用器樂展現歌劇人聲. 师大新闻. 2014-08-15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7). 
  11. ^ 洪健伦. 傳藝金曲獎 詩人李敏勇作曲家賴德和分獲詞曲獎. 中央通讯社. 2019-08-10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