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仄

吐蕃货币,在吐蕃境内流通的唐朝铜钱

通仄,吐蕃时期曾大量使用的一种货币,有金币和铜币之分。

语源

编辑

“通仄”一次源自汉文“铜子”的译音,指在吐蕃境内流通的唐朝铜钱[1]:5

历史

编辑

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帝国开始占领原属唐朝的河陇地区,其后曾长期统治该地区。河陇地区唐人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下,仍惯用唐朝铜钱,因此铜钱也在吐蕃辖区内流通,成为吐蕃王朝的一种货币[1]:5

藏文中提及的“通仄”有金币和铜币之分,金币应是唐朝宫廷盛行的以黄金制作的与制钱大小、形制均相同的金币,如开元通宝金币、鎏金币等。唐廷有赏赐番邦金币的习惯,应曾赏赐吐蕃使者大量金币,使者将其带回吐蕃后,使得藏文古籍中出现了黄金铸造“通仄”的记载[1]:5-6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王海燕. 西藏地方货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7-225-02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