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雨龙属

(重定向自造雨龙

造雨龙属名Pulanesaura)是种来自早侏罗世南非自由邦省的基础蜥脚下目恐龙模式种始颈造雨龙Pulanesaura eocollum)的化石有至少两个亚成体及成体的部分骨骼。[1]

造雨龙属
化石时期:早侏罗世赫塘期锡内穆期
~200 Ma
已知部位示意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属: 造雨龙属 Pulanesaura
McPhee et al., 2015
模式种
始颈造雨龙
Pulanesaura eocollum

McPhee et al., 2015

发现

编辑
 
挖掘现场描绘
 
胫骨和坐骨的挖掘现场照片

2004年马修·邦南英语Matthew Bonnan在自由邦省塞内考英语SenekalSpion Kop 932农场的一个小采石场发现了造雨龙的遗骸。挖掘工作于2004至2006年间进行,之后于2011年起由布莱尔·麦菲(Blair McPhee)进行他的论文研究。2015年麦菲、邦南、亚当·耶茨(Adam M. Yates)、约翰·内弗林(Johann Neveling)、尤纳·裘尼赫(Jonah N. Choiniere)发表模式种始颈造雨龙Pulanesaura eocollum)。属名以塞索托语的“制造/带来雨的人”Pulane来纪念挖掘化石时遇上强烈雨势,并接上拉丁语“蜥蜴”后缀的女性形式saura种名古希腊语的“黎明”eo加上拉丁语的“脖子”collum,来象征造雨龙是种非常基础的蜥脚类,甚至尚未显现出后期物种的代表性特征-长颈子;全意即为“有原始颈部的带来降雨蜥蜴”。[1]造雨龙是2015年发表于免费取阅期刊的18种新恐龙之一。[2]

造雨龙的化石有至少两只亚成体至成年体的部分遗骸。正模标本BP/1/6982是前部背椎,神经棘尖端遗失。其他参考标本包括两颗单独的牙齿、一个中部颈椎、五个背椎弓、单一个右胸肋、三个尾椎、一个左锁骨、一个右肱骨远端、一个左尺骨、可能的右中第四指骨、三个坐骨、左右各一胫骨、两个后肢第一趾爪。化石掩埋于细密的砂岩,并紧密关连,加上形态一致,不同个体的同部位未显示出差异,因此认为这些标本皆与正模属于同一物种。产地Spion Kop 932农场的西南西偏西一公里处还有另一个上艾略特组更年轻锡内穆期层带的恐龙盛产地,有发现更基础的地爪龙和更小型的虹龙英语Arcusaurus[1]

分类

编辑
 
牙齿
 
正模标本的前部背椎

系统发生学分析将造雨龙列为衍化程度最低的蜥脚下目或蜥脚下目的姊妹群(根据对蜥脚下目定义范围不同而变化),如下支序图所示:[1]

板龙类 Plateosauria

吕勒龙 Ruehleia

板龙科 Plateosauridae

大脚类 Massopoda]

里奥哈龙科 Riojasauridae

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

蜥脚形类 Sauropodiformes

云南龙 Yunnanosaurus

金山龙 Jingshanosaurus

沙怪龙 Seitaad

近蜥龙类 Anchisauria

近蜥龙 Anchisaurus

鼠龙 Mussaurus

地爪龙 Aardonyx

布里卡纳龙 Blikanasaurus

黑丘龙 Melanorosaurus

蜥脚下目 Sauropoda

雷前龙 Antetonitrus

莱森龙 Lessemsaurus

利奥尼拉龙 Leonerasaurus

珙县龙 Gongxianosaurus

造雨龙 Pulanesaura

蜥脚下目 Sauropoda

火山齿龙 Vulcanodon

依珊龙 Isanosaurus

塔邹达龙 Tazoudasaurus

棘刺龙 Spinophorosaurus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古生态学

编辑
 
Spion Kop农场上艾略特组的动物群

造雨龙的骨骼姿势显示以低矮植物为食,不同于其他共存蜥脚形亚目。麦菲等人推测彼此存在栖位分化。其灵活颈部可帮助在觅食时避免经常移动身体而损失宝贵能量,往后蜥脚类将此功能发挥到极致。上艾略特组的环境主要以半干旱的泛滥平原,植被集中于水道周围,营造适宜多种蜥脚形亚目共存的栖地。[1]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Blair W. McPhee; Matthew F. Bonnan; Adam M. Yates; Johann Neveling; Jonah N. Choiniere. A new basal sauropod from the pre-Toarcian Jurassic of South Africa: evidence of niche-partitioning at the sauropodomorph–sauropod boundary?.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Article number 13224. PMC 4541066 . PMID 26288028. doi:10.1038/srep13224. 
  2. ^ The Open Access Dinosaurs of 2015. PLOS Paleo.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