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号轻巡洋舰

逸仙号轻巡洋舰,是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前建造的巡洋舰,中华民国海军将之分类为轻巡洋舰。其舰名来源为孙文的号。

逸仙号轻巡洋舰
1930年代初期的逸仙号轻巡洋舰
概观
舰种轻巡洋舰
拥有国 中华民国
日本
前型宁海级轻巡洋舰
次型放大逸仙型(未完工)
数量1
制造厂江南造船厂
动工1930年4月10日
下水1930年11月12日(即孙文诞辰)
服役1931年5月25日
退役1958年6月01日
结局除役后出售拆解
技术数据
排水量1,650吨
全长82米
全宽10米
吃水3.8米
锅炉燃煤锅炉三部
动力往复式蒸汽机两部
功率4000匹轴马力,双轴推进
最高速度19节
乘员182人
武器装备完工时:
6吋主炮一门
140毫米主炮一门
47毫米速射快炮一门
75毫米单装高炮四门
归还时:
三年式120毫米舰炮1门
毘式40毫米二连装防空炮2部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5挺
7.7毫米口径机枪6挺

舰历 编辑

1931年于江南造船厂完工。1935年,为参加纪念台湾日治40周年的博览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乘坐此舰于基隆港入港。 本舰虽为巡洋舰等级,不过其排水量仅1,650吨,仅与同时期日本的峯风级驱逐舰吨位相似,再加上其航速仅19节,除两门主炮外也无其他诸如鱼雷水雷这类驱逐舰以上等级常见的武器,再加上水线处也未敷设水线装甲,因此很难说其是一艘轻巡洋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此舰参加南京江阴要塞的防卫战。在9月24日宁海、平海两舰相继被日军空袭击沉后,此舰成为旗舰。但是在9月25日上午,此舰受到16架日军飞机的攻击而沉没,期间击落日军飞机2架,船员战死14人。1938年,日军将此舰打捞,于5月12日回航吴港修理。修复作业中,日军将船上武器更换为日制装备的同时,还增设了船尾甲板、声纳电探。1939年,逸仙舰更名为杂役船阿多田,成为海军兵学校的训练舰。战后,逸仙舰作为赔偿舰返还给中华民国,内部复原作业使用了已废弃的装甲巡洋舰八云上的德国木质家俱。1946年7月30日,复原作业完成。8月25日,此舰抵达上海,并且恢复了旧名加入海防第二舰队服役。

1948年,逸仙号参加了辽沈战役的葫芦岛之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发生第二舰队叛乱事件,本舰在舰长宋长志的带领下佯作投降,其后参与长江突围逃脱。到达台湾后,本舰数次参与了台湾海峡的警备任务,舷号为78,此时的逸仙舰相比于二战后陆续接收的美援舰赔偿舰已经过时。1953年5月24日,本舰参与猫头洋海战的炮击行动,为最后参与的战斗任务。1958年6月1日,服役时间近28年,经历了抗战初期遭日军缴获后再回归中华民国海军服役直到八二三炮战爆发前两个月的逸仙舰在舰艇老旧,性能已无法跟上时代的客观因素下除役,并于1959年5月19日出售拆毁。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