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

(重定向自道德與法治

《道德与法治》,简称道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科目,开设于一年级至九年级。该科目主要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等方面展开,包括道德、法律、政治、国情等内容,是中国大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布调整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级课程合并为统一的《道德与法治》,而高中的课程仍称《思想政治》[1]。《道德与法治》采用教育部编写的全国统一教材(称为“部编版”或“统编版”)[2]

历史背景

编辑

1992年起,中国大陆调整思想教育课程,在小学一至二年级设立《品德与生活》课,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立《品德与社会》课,初中设立《思想品德》课,高中则设立《思想政治》课[3]

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初中的思想教育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使用教育部编写的全国统一教材。相比之前的思想政治课程,《道德与法治》大幅增加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强调突出了宪法[4],六年级上册(对于五四学制则为五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还被列为“法治教育专册”[5]。这些改动与中国大陆推行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呼应[4]

课程内容

编辑

小学阶段

编辑

根据课程标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品德教育为主,旨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品德、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等[6]。高年级阶段内容以社会生活为主,包括爱国心集体主义、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7]

初中阶段

编辑

根据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涉及个人发展、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以“促进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要目的[8],主要围绕三个部分:

  1. “成长中的我”:以个人发展为主,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等方面,包含了青春期身心变化、敬畏生命、情绪情感、认识法律等内容
  2. “我与他人和集体”:强调集体主义,以及和他人交往沟通等内容
  3. “我与国家和社会”:主要包括社会、国情、爱国心等内容(通常相比前两部分难度更大)

考试形式

编辑

中考中,《道德与法治》是必考科目之一,常常与历史一起考察,称为“文综”。许多省市的道法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携带教科书参加考试,有些省市考生还可以携带资料参加考试。但开卷考试较为灵活且难度偏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难度。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教育部:中小学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人民网. edu.people.com.cn.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2.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3. ^ 1997-11-11人民日报《国家教委调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
  4. ^ 4.0 4.1 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本不仅仅是改名. static.nfapp.southcn.com.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英语). 
  5. ^ 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专册介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6. ^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 - 百度文库. wenku.baidu.com.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7.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 百度文库. wenku.baidu.com.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8. ^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版.pdf - 百度文库. wenku.baidu.com.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