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济医院

美國長老教會在中國北京市建立的西醫醫院
(重定向自道濟醫院

道济医院(英语:Douw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是1885年成立的一家西医医院,也是北京市区最早的西医医院,以妇产科见长。该院在推广新法接生预防接种和培养中国医务人员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院于1952年被北京市政府接管,改称北京市第六医院[1][2]

1886年的道济医院。

历史

编辑
 
1887年出版的医院平面图。

美国长老教会传教士道济英语Deborah Matilda Douw来华,看到当时中国的接生方法落后,许多婴儿出生几天就死去。她因此大哭一场,返回美国,以8年时间在各教会募集资金,妇产医院于1880年秋季开始兴建,1885年在临时建筑开始看病,1886年3月开始使用完工的永久性建筑,建筑费用$11,500美金,药物与器材$2,000美金,每年营运成本$3,000美金。当时名为“妇婴专科医院”,院址在北京安定门交道口北二条,建了平房12间,医院只设妇产科和儿科,主要是推广新法接生。该院1904年创办护士训练班,1908年成立“道济高级护士学校”,这是北京最早的护士学校,从1908年—1948年共毕业护士、助产士161人。[3][1][4]该院首任院长是女医学博士Marion E. Sinclair,护理和培养护士的工作由Jennie McKillican小姐负责。[1][5]1895年秋,女医学博士Eliza Ellen Leonard接任院长。[1][6][7]义和团运动期间医院被迫关闭,1902年秋重新开门,就医人数逐渐恢复。[8]以1907年为例,该院药房处方6,704次,住院62人,出诊124次。[9]

 
安定医院药房。
 
安定医院病房。
 
交道口安定医院旧址。

1917年医院用庚子赔款在原址北面建了一栋三层楼,与长老教会的男医院“安定医院”合并,为了纪念于1911年逝世的道济,改称“道济医院”,增设男科,以骨科和普通外科见长,能做一些大手术。共有病床30张,其中男床10张,女床10张,妇产科10张。1920年医院原址西侧的二层楼落成,病床增加到60张。[1][10]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查封医院,护士学校也被迫停止招生。1942年7月医院被日军强行接管,改名为“北平第三医院”,从院长、科室主任到后勤总务都改用日本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军抢走透视机、手术台等医疗设备及病床等,砸坏带不走的东西,医院无法开诊而关门。1946年,美国长老教会派来美籍医生、护士并运来一些医疗设备,才恢复“道济医院”名号重新开诊。[11]

1952年,该院被北京市政府接管,改称“北京市第六医院”。“道济高级护士学校”被北京市公共卫生局接管,改为“第六医院护士学校”,1953年第一、第三、第七护校并入该校,改为“市立第一护士学校”。该院目前有病床632张,设有35个临床专业科室,15个医技科室、3个临床实验室和15个病区。医院专业特色为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急诊科、妇产科等。[12][13]

知名人员

编辑

该院一些外籍医护人员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到院工作。如Eliza Ellen Leonard院长于1894年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于次年到院。后来做到护士长英语Nursing management的Sara Emily Perkins于1925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毕业后,于次年被派到该院工作二十余年。她于1942-1943年间被日本人监禁6个月,于1951-1955年间被中共监禁四年。[6][14]在该院工作过的著名中国医师包括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原中国医科院院长、协和医院大内科主任邓家栋曾任内科主任,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于惠元曾任外科主任。[12]

刘曼卿于1926年进入道济医院护士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在道济医院当护士,于1929年担任出使西藏的国民政府女特使。[15][1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陈凤林; 刘士英; 梁峻; 杨津林; 姜永香. 北京道濟醫院考略. 《中华医史杂志》. 1998年7月, 28卷 (3期)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简明摘要. 
  2. ^ 医院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京市第六医院
  3. ^ Boudinot Currie Atterbury. Pekin hospital, Pekin, China. Report of Boudinot C. Atterbury. New York: Presbyteri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1887: 3, 9, 17 [2018-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4. ^ 《宣教士》內容選摘: 中國醫院十字架的來由——選自第三集《光照》. 神州传播协会.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5. ^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d for the Board. 1916年: 49,63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6. ^ 6.0 6.1 Leonard, Eliza Ell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7. ^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 General Assembly. Reports of the Boards. 1904年: 92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8. ^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Annual Report. 1903年: 92 [2018-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9. ^ Woman's Work. Women's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ie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1908年: 39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10. ^ 李孝聪. 20世紀北京城市功能佈局的記憶與描述. 《文汇学人》. 2016年11月18日 [2018年1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4日). 
  11. ^ 日军逃跑时打劫医院 患者不信日本医生宁不看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京报
  12. ^ 12.0 12.1 北京市第六医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京医院协会
  13. ^ 柴松霞. 建國初期私立學校改造措施的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年9月, 第14卷 (第5期)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14. ^ Guide to the Sara Emily Perkins Papers. Presbyterian Historical Society.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4). 
  15. ^ 近代第一位赴藏“女钦差”刘曼卿的教育经历. 中国西藏网.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16. ^ 一代女杰——刘曼卿. 中国西藏网.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