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云(英语:Ching W. Tang,1947年7月23日),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会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罗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系及物理与天文学系荣誉退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1]。邓青云是首位荣膺沃尔夫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2]

邓青云
邓青云
出生 (1947-07-23) 1947年7月23日76岁)
 英属香港
居住地 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
国籍 美国
母校元朗商会小学
元朗公立中学
英皇书院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
知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异质接面有机太阳能电池
奖项国际信息显示学会Jan Rajchman奖 (2001)
美国化学会Carothers奖 (2001)
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Humboldt研究奖 (2005)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Daniel E. Noble奖 (2007)
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化学奖 (2011)
德国爱德华瑞恩基金会爱德华瑞恩奖 (2013)
美国光学研究会尼克·何伦亚克奖 (2014)
IEEE西泽润一奖 (2017)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有机化学
机构香港科技大学
罗彻斯特大学
伊士曼柯达公司

学术研究 编辑

邓青云的学术贡献主要在于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BHJSC),发展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技术。他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承认和肯定[3]。2006年,邓青云因“其发明的有机发光半导体和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奠定了现代有机光电子学的基础”而获遴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邓青云与芝加哥大学斯图尔特·赖斯教授、卡内基梅隆大学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共同获得了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化学奖[4],基金会对他们的部分评价是“在化学合成及属性领域所作的深入、创造性的贡献,以及对有机材料的理解”。

生平 编辑

邓青云是华裔,1947年生于香港元朗祖籍广东惠州,1959年毕业于元朗商会小学小六年级[5],初中于元朗公立中学就读,高中毕业于英皇书院。邓后于1970年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理学学士衔;于197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在1975年-2006年,邓分别担任伊士曼柯达公司研究科学家、高级研究科学家、助理研究员、高级助理研究员和资深研究员[6]。2006年,邓受聘罗彻斯特大学,担任化学工程系化学系、及物理和天文学系教授[7]。2013年11月,邓被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聘请为Bank of East Asia 教授[8]

院士及会员 编辑

获奖 编辑

  • 1994年,获伊士曼柯达公司颁发的柯达杰出发明家称号
  • 2000年,获伊士曼柯达公司颁发的伊士曼创新奖
  • 2001年,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颁发的Jan Rajchman奖
  • 2001年,获美国化学会颁发的Carothers奖
  • 2003年,获美国化学会颁发的团队创新奖
  • 2003年,获伊士曼柯达公司颁发的柯达研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称号
  • 2005年,获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颁发的Humboldt科研奖
  • 2007年,获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Daniel E. Noble奖
  • 2010年,获罗切斯特大学Hajim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 2011年,荣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化学奖[10]
  • 2013年,获德国爱德华瑞恩基金会颁发的爱德华瑞恩奖[11]
  • 2014年,获美国光学学会颁发 Nick Holonyak, Jr.奖[12]
  • 2017年,获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颁发的IEEE西泽润一奖[13]
  • 2018年,获NEC C&C基金会颁发的NEC C&C 奖章。[14]
  • 2019年,获日本稻盛基金会颁发的日本京都奖。[15]

荣誉 编辑

  • 2002年,获聘请为华南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 2004年,获聘请为上海大学荣誉教授[16]
  • 2010年,获上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7]
  • 2013年,入选消费者电子学会的名人堂[18]
  • 2018年,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19]

代表性著作 编辑

  • Tang, C. W., Two-layer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6), 48(2), 183-5. DOI: 10.1063/1.96937
  • Tang, C. W.; VanSlyke, S. 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7), 51(12), 913-15. DOI: 10.1063/1.98799
  • Tang, C. W.; VanSlyke, S. A.; Chen, C. H., Electroluminescence of doped organic thin film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89), 65(9), 3610-16. DOI: 10.1063/1.343409
  • VanSlyke, S. A.; Chen, C. H.; Tang, C. W.,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6), 69(15), 2160-62. DOI: 10.1063/1.117151

参考 编辑

  1. ^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2. ^ 港產科學家奪沃爾夫化學獎.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清华新闻网 《第三代显示技术发明人邓青云访问清华》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2-02.
  4. ^ 科學網 《华人科学家邓青云教授获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8). 
  5. ^ 學校消息 元朗商會. 华侨日报. 1959-07-19: 4 [2023-07-15]. 
  6. ^ 新华网 《邓青云 博士》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01-07.
  7.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ventor of Next-Generation Display Technology Joins Faculty.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1). 
  8. ^ 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具權威港科院12月成立. [Jan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10. ^ Ching Tang Winner of Wolf Prize in Chemistry - 2011. [Oct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英语). 
  11. ^ Technologiepreis - Technology Award 2013. [Oct 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0) (德语). 
  12. ^ The Optical Society Announces 20 Recipients of Prestigious OSA Awards for 2014. [Oct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3) (英语). 
  13. ^ Recipients of IEEE Jun-Ichi Nishizawa Medal (PDF). [Jan 11,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18) (英语). 
  14. ^ NEC C&C Foundation Awards 2018 C&C Prize. [Jun 1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英语). 
  15. ^ 华人科学家获2019年日本京都奖. [Jun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英语). 
  16. ^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第六届全国暨华人有机分子和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永久失效链接]
  17. ^ 上海大學《邓青云教授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Dec 28,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中文). 
  18. ^ Introducing the 2013 CE Hall of Fame: The Innovators. [Oct 1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英语). 
  19. ^ Ching Tang inducted into 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 [Jun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