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瑴(?—?),字致刚,南宋建州人。

政和八年进士及第,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入京担任御史台主簿

建炎元年(1127年),任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升为谏议大夫。建炎三年(1129)三月,爆发苗刘兵变,郑瑴立于庭中,当面斥责苗、刘二人,拜御史中丞。此时张浚派冯轓到杭州和苗、刘等晓以大义,苗傅听说张浚已集结重兵,诏贬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郑瑴上书为张浚开脱,又遣人密报张浚放慢行军速度,使叛军自行垮台。[1]郑瑴与李邴共同担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复位,签书枢密院事,执政百日而卒,年五十。谥忠穆。[2]有《建炎复辟纪》一卷。

注释 编辑

  1. ^ 宋史》卷475:“冯轓至平江,浚复遣入责贼以大义,谕以祸福,期虽死无悔。傅等初闻浚集兵,未之信,及得浚书,始悟见讨。奏请诛浚以令天下。诏责浚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郑瑴上疏谓浚不当责,密遣所亲谢向变姓名告浚宜持重缓进,贼当自遁,浚然之。”
  2. ^ 《鹤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郑公忠穆公家问遗事》

延伸阅读 编辑

[]

 宋史·卷399》,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书目 编辑

  • 《龟山集》卷三七《枢密郑公墓志铭》
  • 《宋史》卷三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