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禧事件

(重定向自金禧中學

金禧事件”是香港于1970年代末发生的一次学生运动,以九龙城天主教德兰中学前身宝血会金禧中学的财政混乱为导火线,引发教会上层与进步教师冲突而引致轰动全港的学潮。显示了当时资助学校的行政管理问题。

金禧中学原址改办的德兰中学
为此事件而成立的接收学校-五育中学

财政问题 编辑

何文田天主教女校德兰中学前身宝血会金禧中学于1973年创校。师生均觉其财务有问题。学校收取的费用似乎特别贵。有老师着手调查校内的财政状况,发觉牵涉的款项达廿五万元之钜,校方涉嫌扣押职工薪金,售卖学生用品谋暴利,误用教署拨款等,全数拨归宝血会户口。

1977年2月1日,三名教师(黄显华、陈松龄与范美容)在教协司徒华的陪同下前往廉政公署,跟时任廉政专员姬达会面,希望他能展开调查。

4月5日陈范二人与校长梁洁芬修女会面,就陈范两位老师提出的证据,梁洁芬修女亦承认部分资料的真确性,但以校方要还债为理由希望两位老师体谅。

教师和校董在4月11日就相关问题展开会议。4月12日,校董会的两名成员向教育司署报告。4月14日,校董会接见全体老师,宣布梁洁芬修女已向校董会辞职,校长一职由萧丽芳修女暂代,并宣称财政事件已交由教署审核全盘账目。

4月18日,廉署回复教师,指他们未发现贪污证据,建议教师向教署求助。当时教师不知校董会已向教署报告,在22日向教署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指控书。教师同时书面要求校方保证不惩罚或革退他们。

4月29日,有报章报导梁修女是被校内老师斗垮,校方拒绝澄清。所有学生收到一封由“一教师”所写的匿名信,信中讲述了学校的财政问题。学生两度要求学校解释,但校方以各种理由推搪。

聘书风波 编辑

6月2日,学生举行签名行动,校方无可奈何。

6月3日,教师收到新合约,附上的守则加强校长的权力,亦令解雇教师的手续更方便,只要教师不遵守规定,校董会有权给与适当的通知,予以解雇。教师要求修改条文,遭校董会拒绝,还威胁老师若不签便当离职。学生得知此事,在9日和10日静坐。鉴于考试在即,教师为了不希望影响学生的进度,于12日签署新合约。

16日,教育司陶建向全体老师发出警告信,认为学生静坐是老师的责任,如果这类事再发生便取消其教员注册。28日,数百名学生去信教育司解释罢课事件。

当时有些报纸误说教师有政治动机。

教署接到校董会的报告比教师的早十日。助理教育司许瑜曾罔指教师意图领功。

新校长的敌视政策 编辑

暑假期间,宝血会宣布退出金禧中学的经营,改由主教府接手,并委任关慧贤任新的校长。

9月,新学年开始,关慧贤校长聘请了一些新教师,她对新教师说:“若不能与旧教师相处,尽管和他们斗好了,我早晚要他们另谋高就。”她并在新生家长日“提醒”新生“……高年级是一个毒瘤,你们不要与旧同学来往,也不必尊敬旧老师;如果你们听我的话,我会很爱惜你们的”,关心新生而刻意忽视旧生,分化“新”、“旧”。她并施行高压统治,教师连通告也不可留副本。而新学年中,学校的财政问题得不到改善。

在关慧贤主政下,金禧中学的行政更为混乱,更显示了关校长的敌视政策:

  • 以往上学年结束时老师便会得通知将教何班何科,但9月2日开课前一日老师才知道自己教什么班及科目,而科目竟是自己从未教过或读过的。中一级只有一位旧老师,其他全由新老师担任教席。
  • 以往周会全校学生齐集,则分为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五两组于不同时间举行,这样,同学遭受分隔。
  • 校长于早上及午膳时间均与新生接触及加以关怀,对旧生则不加理睬。

家政科账目事件 编辑

而新学年中,学校的财政问题得不到改善。

10月7日,家政科老师发现账单银码被涂改,而会计小姐亦不知何人所为,于是在两者同意下,用红笔划去涂改过的数目,而重新填上正确的数目。当日下午,老师发觉事有跷蹊,希望校长当天调查此事;下午七时,两名副校长在会计房门贴上封条,任何人未得校长同意不得擅入。

10日,教署四人在校长陪同下前来调查,但没有调查谁首先改动单据银码。教师欲提供资料却遭校方拒绝,教师再次联名向主教府报告。

九日后,金禧教师刘子濂(曾为立法会梁国雄议员办事处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投书报章,指校内有五位教师为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成员(但日后梁国雄在社运团体间及选举刊物中自述,其实当时刘子濂才是革马盟成员)。金禧封校后,刘子濂在佳艺电视特备节目《金禧学潮论坛》中表示受关校长指使。

调查 编辑

1977年6月初,教署虽未曾跟师生接触,但已宣布“调查完毕”,向律政司署报告。律政司决定交予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进一步调查。10月6日,警方指此事指是一人涉嫌贪污,仅涉数千元。

1978年2月23日,前校长梁洁芬修女被判入狱,宝血会将二万七千多元转回学校。

4月5日,报章小篇幅报导,宝血会将32万元转还学校。

学潮 编辑

1977年10月至1978年4月,学校发生几宗搜书包事件,引起学生不满。而校长称遭学生围困、辱骂,着令四人停学。5月9日,师生家长向中区港督府及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府示威,更静坐和露宿三天。

1978年5月14日,教署以学生学业受阻,无法再办下去为由,突然宣布停办金禧中学,在原址改办德兰中学,但校监、校长、学生不变,除了曾参与静坐的老师之外,其他老师亦会续约。而一连串的集会、请愿、绝食亦随之而开始,包括5月28日在维园举行、有万人参与的民众大会。学联等社会人士开始着手协助受影响的同学,包括四百名中二至中四学生开始在港大及中大“补课” 。

结果 编辑

港督麦理浩爵士委任一个由黄丽松博士、黄陈善茹女士及卢景文先生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在中期报告书内建议另设属“有时限办学”(后改为永久性质)的五育中学。该校主要由原金禧中学的教师任教,学生可自由选择就读五育中学还是德兰中学。政府于1978年7月15日接纳委员会建议,成立五育中学,整件事件才告平息。

金禧事件揭露当时资助学校管理中的不合理现象,促使当局不得不认真考虑修订资助学校则例。1979年6月,教育司终于向资助学校发出一份名为“关于教职人员、校董会及教署三方面咨议事”的通告,建议由1979年9月起在资助学校建立一个咨议制度,由教师代表与校董会直接商讨有关学校的问题。[1]

另见 编辑

  • 五育事件:金禧事件接收学校-五育中学于1980-82年发生的另一宗中学管治风波,最后导致首任校长辞职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