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陨石
铁陨石(英语:Iron meteorite),又称陨铁,是包含大量的铁-镍合金的陨石。在这些陨石内的金属被称为“陨铁”,很可能是人类最早可以使用的铁的来源。
现象
编辑与石陨石相比,它们是相当罕见的,在坠落陨石中仅占5.7%的比例,但在历史上发现的陨石数目中它们占的比例却很大。这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 相对于石陨石而言,铁陨石因为不寻常的外观,即使业外人士也很容易辨别出来。现代在沙漠和南极的搜寻才使得陨石样本更足以代表整体的分类性质。
- 它们更能抵抗风化作用。
- 它们较易在穿越大气层后存活,并更能经受得住烧蚀的结果,因此更容易找到大型的碎片。
事实上,铁陨石的质量几乎占已知陨石的90%,大约500公吨。所有已知的大陨石,包括最大的霍巴陨铁,都是铁陨石。
起源
编辑铁陨石因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谱特征与M-型小行星非常相似,而被联结在一起。铁陨石被认为是古老的大小行星的核心,因为被撞击碎裂而产生的碎片。IIE的化学分类可能是一个明显的例外,它们可能源自一颗S-型小行星韶神星。 化学和同位素的分析显示,最少涉及50个以上性质不同的母体,这暗示在小行星带有着比现在所知更多大到足以产生分化作用的小行星。
成分
编辑这些陨石绝大部分由铁、镍合金、锥纹石和镍纹石组成,如果还有少量的矿物,经常都是被磷铁石和钴碳陨石包围着的单结核的陨硫铁、石墨。磷铁石和陨硫铁有时也会在表面形成厘米长和毫米厚的薄片板状。板状的陨硫铁也称为“来亨巴哈薄片”[2]。
化学成分以铁、镍和钴为主,含量超过95%;镍一定会存在,浓度在5%至25%之间[3],它可以用来区分是陨石还是工业产品,因为后者的镍含量通常较低。
应用
编辑分类
编辑有两种分类法被使用[6],较早的结构分类法是以百分比或是魏德曼花纹为依据,可以从用酸蚀刻后,在抛光的表面上呈现的交叉条纹来评估。这种分类与铁镍的相对丰度相联结,分类为: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Tamentit meteor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Meteoritical Bulletin Database.
- ^ J.G. Burke: Cosmic Debris, Meteorites in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 ^ J.T. Wasson: Meteorites, Class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Springer-Verlag 1974.
- ^ T. A. Rickard. The Use of Meteoric Iron.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941, 71 (1/2): 55–66 [2009-10-04]. doi:10.2307/2844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Buchwald, V F. On the Use of Iron by the Eskimos in Greenl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1992, 29 (2): 139–176 [2009-10-04]. doi:10.1016/1044-5803(92)90112-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Vagn F. Buchwald: Handbook of Iron Meteorit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