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

(重定向自长三角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也是一个冲积平原。三角洲顶点在江苏仪征附近,由此向东,大致沿扬州泰州海安栟茶一线,是三角洲北界;由顶点向东南,沿大茅山天目山东麓洪积一冲积扇以迄杭州湾北岸,为其西南界和南界。介于北纬30°20′~32°30′,东经119°24′~122°30′,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大致沿江阴张家港常熟松江金山一线,分为新三角洲和老三角洲两部分。后者位于西部,系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湖积平原,距今7500~6000年前即已成陆;前者系指镇江以东,位于大江两侧的冲积平原和江中沙岛,为距今7000~6000年以来形成的三角洲平原。[1]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的卫星图像
长江三角洲地区
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江南范围

国务院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全部区域,于2019年由正式编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2]

演变过程

编辑

三角洲主要是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冲淤而成,冲积层的厚度,由西向东从几十米增加到400米。其底部是坚硬岩层。距今0.2~0.1亿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长江三角洲大幅度下降。第四纪频繁升降,其中晚更新世的一次冰期(大理冰期),海面下降到低于现代海面的110~130米的深处。其时,长江三角洲前缘直达东经125°30′附近,长江的入海口亦远及冲绳海槽。此后,进入冰后期,海水大举入侵,长江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大部再次成为浅海。直至距今7 500~6 000年前后,海面变化趋于相对稳定,开始了现代三角洲的发育。据研究,大致从距今7500年时开始,长江三角洲已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先后发育了以红桥、黄桥、金沙、海门及崇明、长兴一横沙等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一系列亚三角洲,依次由西北而东南呈雁行式排列。其中红桥、黄桥、金沙、海门等亚三角洲早已连成一片,成为长江北岸沿江平原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起,崇明亚三角洲也趋于与北岸相连。按此预测,长兴、横沙及正初露水面的九段沙等也将最终与北岸并连。[1]

气候

编辑

长江三角洲属中国东部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均温15~16℃;最冷月均温2~4℃;最热月均温27~28℃。10℃以上活动积温4 750~5 200℃;生长期225~250天。年降水量l 000~l 4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作物年可二熟至三熟。[1]

水系

编辑
  • 里下河平原南缘。发育了一系列独流入海的短小水系,分别汇集于栟茶、三余等海湾平原,而后注入黄海。人工开挖的新通扬运河(扬州一海安)、栟茶运河(海安—栟茶)、通吕运河(南通―吕四)等也都顺地势东西延伸。
  • 河口沙洲区。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最主要者为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九段沙等。成陆晚,地势低。崇明岛地面高程3.5~4米(吴凇零点);长兴、横沙一般仅2.5~3.5米。水系多为人工开挖的沟、河。
  • 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是长江三角洲湖泊集中分布区,有大小湖荡200多个,以太湖为最大,面积2 425平方千米(水位3.1米),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此外有滆湖、长荡湖、阳澄湖、澄湖及淀山湖等,面积都在60平方千米以上。[1]

农业

编辑

长江三角洲物产丰饶,农业发达,盛产稻米、蚕桑和棉花,是中国著名稻米产区。苏州杭嘉湖地区是中国重要蚕桑基地之一。滨海地带的棉花亦占国内重要地位。水产资源更为丰富。仅太湖拥有鱼类即达百种左右。阳澄湖、淀山湖以螃蟹著称。河口浅滩是繁殖河蟹幼苗的优良场所。[1]

人文

编辑

参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条目。[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长江三角洲论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2. ^ 2.0 2.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文件正式印发. 新华网. 2019-12-02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