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罗宾多修道院

精神社區(阿什拉姆)位於本地治裡
(重定向自阿羅頻多修道院

奥罗宾多修道院是一处位在印度本地治里的灵性社群。修道院初期只是小型的社群,由聚集在斯瑞·奥罗宾多身旁的弟子所组成,奥氏于1910年退出政治生涯后便定居在此。1926年十一月24日,奥氏经历了灵性上的大彻大悟,他退出了公众目光好继续完成其灵性工作。当时,奥氏将引导修院sadhaks英语S%C4%81dhaka(追求精神进化的实修者、研修士)内外在生命、以及修道院本身的全权交给其灵性协作者密那·阿尔法萨负责-密那也是奥氏认定的神圣“母亲”化身。因此,十一月24日咸被认为是修道院的创建日,尽管奥氏自述:“与其说是人为创建的,不如说是围绕着我自然发生的。”[1]

奥罗宾多修道院
本地治理的奥罗宾多修道院入口
成立时间1926年11月24日​(98年前)​(1926-11-24
创始人斯瑞·奥罗宾多
类型宗教团体
法律地位基金会
总部本地治里印度
地址
坐标11°33′N 79°28′E / 11.55°N 79.47°E / 11.55; 79.47
领导人斯瑞·奥罗宾多密那·阿尔法萨
机关刊物
奥罗宾多修道院信托
目标冥想宗教学灵性
网站sriaurobindoashram.org
斯瑞·奥罗宾多修道院

相关组织

编辑

奥罗宾多修道院只有一个据点,没有其他任何分院。[2]本地治里及别处有许多其他机构将“圣奥罗宾多”之名加在它们的机构名中,但这些都和奥罗宾多修道院无关。因奥罗宾多的愿景而生的最重要机构当属曙光村,系由母亲为了人类统一的理想所建的国际城镇。

创院初期

编辑

修道院的前身是非正规的社群生活。奥氏泰半时间都花在写作和冥思上。1910年有三、四个青年跟随奥氏到本地治里与他同住,并出于自愿协助管家。1914年,母亲和法国作家Paul Richard前来求见奥氏,当时夫妇俩提议为他出版一份综整其哲学思想的月刊《雅利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但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俩人被迫离开印度,奥氏只得自行承担大部分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由与他同住的青年协助。1920年四月,母亲回到本地治里不久修道院即开始成形。此多出自sadhaks英语S%C4%81dhaka的渴望,他们愿将内外在全部的生命交托给母亲,而非出自母亲或奥氏本人的任何意图或计划。[3]1926年修道院正式成立之后历经了一段快速成长期,从1927年初的24人激增到1934年的150多人。[4]后因屋舍不足人数便维持在那里。

在那几年,修院形成了一套常规。每天早上六点母亲会出现在修院阳台用她的祝福启始新的一日。而研修士一大早就会起来完成一天工作最棒的部分,包括冥思、集结在阳台下领受母亲的祝福。[5]

随着修院扩展,各部门一一成立,并交由研修士照管,以作为他们的部分修行课题。这些部门包括: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影印室/摄像房、工作坊、运动场、艺廊、药房/医护室、农场、酪农场、花园、招待所、洗衣房、烘培坊等。各部门的负责研修士早上会和母亲碰面,领受她的祝福和指示;十点钟母亲再次和研修士个别会面;而在下午五点半母亲又会为研修士主持一场冥思会。

此外,奥氏和母亲一年也会四次公开达显英语Dar%C5%9Bana[6],数以千计的信众聚在上师身边领受恩宠和祝福。

今日现况

编辑
 
修道院外等著入内的排队民众

一度只占据本地治里一小角的修道院,其成长速度造成建物往各个方向急遽扩展。今日,研修士们在遍布全镇400多栋的建筑物内居住及工作。社群的中心焦点位在包含奥罗宾多及母亲于本地治里度过大半时光的屋群。这些相连街区的屋群又称“修道院主建筑”,围绕着绿树成荫的中庭而建,中央是覆满鲜花的三摩地圣陵,材质为白色大理石,内有分置奥氏及母亲遗体的棺椁。

而在今天,本地治里已成为灵修者及观光客的重要朝圣地。数以千计的旅客从世界各地来到修道院。

每日参访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休息片刻再从下午两点开放到六点。

目标及理想

编辑

按奥氏:“有别于为了弃世目的而盖的同类机构,奥罗宾多修道院系为了其他理由而建,亦即,进化为另一种生命类型的修道场、实修中心,而进化的结果是被更高的灵性意识推动,证悟为更大的精神生命。”[7]

奥氏解释道:“修练整体瑜伽不用透过任何的心理教导或规定的冥思、诵咒或其他方法,但须透过渴愿(aspiration)、向内或向上聚焦;对我们之上的神圣大能及其运作敞开、对心中的神圣临在敞开,并拒绝有异于这些事物的所有东西。”[8]

在道上有许多属于旧系统的必要东西-如对更大的宽阔感、自性及无垠感敞开心扉,融入所谓的宇宙意识,胜过欲望及热情的淬炼。外在的禁欲并非绝对的,但战胜欲望、依恋,掌控身体及其需求、贪婪及本能却是不可少的。旧系统有一组共通的法则,如借由心智来辨析实相及表象的知识之道;心的奉献、爱、及臣服之道;以及将意志由自利动机转向真理、转而服务更大的实相,而非服务自我的工作之道。我们的整体生命都必须如此自律,有朝一日或许当更大的“光”及“力”作用在人性本质上时,方能回应它,被它转化。
— 斯瑞·奥罗宾多[9]

整体瑜伽的完整方法旨在将人类生命转化为神圣生命。在奥氏的瑜伽中,最高目标是与神合一的状态,而无须放弃世间生活。欲达到这个意识状态,对于完美的迫切渴求必不得受限于少数几个人。必须是“人类广泛的灵性觉醒及渴愿”以及“个别人性依其精神类别的动态再创造。”[10]最终,这将导致新存在型态的出现,即灵知派的存有,他们“将为地球物种更和谐的进化秩序注入希望。”[11]

出版

编辑

奥罗宾多修道院是奥氏及母亲作品的首要出版社。迄2015年一月,修院印行的英语刊物约有200种,其中78种是奥氏的书、44种是母亲的书、另有双圣的27种刊物,以及其他作者的47本书。这些书籍都在奥罗宾多修道院出版社印行,该出版社自40年代营运至今;经销商则为SABDA,自50年代营运至今。SABDA也经销与奥氏、母亲及其瑜伽有关的书,经手的英语书单多达600多笔。修院也出版17种欧语及印度语的书,出版物总数超过550多种。SABDA也负责英语及非英语丛书的书名:总计有23国语言的1678笔书名。

合辑

编辑

奥氏的完整作品共有37册,其中有34册已出版。母亲的合辑则有17册。

期刊

编辑

修道院出版了许多与奥氏及母亲的哲学及瑜伽有关的期刊。这些刊物目前都是奥罗宾多修道院出版社印行的,之前有些是在其他城市印制。奥氏有些作品首发即在这些(或其他)期刊,包括最近才停刊的季刊《来临英语The_Advent_(magazine)》。最重要的英语期刊则有:

修院出版社也印行几份其他机构出版的期刊,包括:

  • 《全印度杂志》[14](英语及其他语言),月刊,本地治里
  • 《明灯》[15](孟加拉语),季刊,加尔各答,1942年起发行
  • 《Srinvantu》,季刊,加尔各答,1956年起发行
  • 《世界统一》[16](英语),月刊,本地治里

规约、治理及与当地社群的关系

编辑

社群初始几年,圣奥罗宾多及母亲(以下简称“双圣”)只对研修士施加了非常少的规约,因双圣希望研修士们学习向内寻求神圣指引,以引导自己的生命。按Peter Heehs英语Peter Heehs所云,20年代奥氏的政策是“放任主义”,除了一条规约:严格的梵行期(独身)。[17]1926年之后明文规约才出现。主要规约为院内绝对禁止酒精、毒品、性及涉入政治。[18][19]社群也有许多便于集体生活运作的指南。这些规约集结成奥罗宾多修道院的“规约和规定”,并将副本发放给所有成员。

1955年成立奥罗宾多修道院信托,用以管理社群及其资产。信托董事会的组成受托人有五名,第一名由母亲本人选出。自她1973年仙逝后受托人即依民意递补。

主要的修道院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监视,他们也须对受托人报告。

修道院属于公共慈善信托,对所有人开放。里面看不到国籍、宗教、种性、性别或年龄歧视。成员来自印度各处及其他国家。修院每天都有许多来自本地治里泰米尔纳德邦的参访信徒,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修院活动。尽管如此,一些本地人仍感到研修士和本地人间有隔阂。资深修院职员表示,研修士因要守禁语戒,反倒被误解为没礼貌的行为。

性骚扰传闻(2004–2014)

编辑

2001年,一名女性成员因违反“强制规约”被逐出修院。[20]之后,她向数名成员提出性骚扰告诉,最后被委员会及政府机构认定为假遭驳回。[21][22][23][24]印度国家人权委员会英语National_Human_Rights_Commission_of_India补充道:“抱怨声后似乎有恶意计划”。[23][25]前成员与其四姊妹告诉驳回一案经过各级法院审理后上诉到印度最高法院,最后于2014年判决姊妹败诉,依法勒令他们迁出修院住处。[26]姊妹们随后对修院提出全面复职的最后通牒要求,否则将尽数自杀。[27]被迫迁出后,姊妹们及其父母来到海边打算溺毙自己。其中三人死亡,另外四人获救。对修院的暴力及抗议行动随之而来。修院受托人对这起事件表示震惊,提议协助安置姊妹们。12月23日,各政党代表提出联合备忘录,寻求首席部长N. Rangaswamy英语N. Rangaswamy的介入,并由本地治里政府接管修院。[28](然而地区政府却无权干涉修院的内部活动,正如所有的公共慈善信托,修院信托系由印度信托法所管束,印度政府才有管辖权。[29])谣传,政府接管的压力来自修院内部分子[30],其主张重订母亲签署同意的修院信托契据。[31]

参见

编辑

注记

编辑
  1. ^ 斯瑞·奥罗宾多,自传札记及其他史迹概述(本地治理:奥罗宾多修道院,2006),p. 9.
  2. ^ 奥罗宾多修道院-德里分院(http://www.sriaurobindoashram.net)是另一個機構,擁有自己的行政系統。[永久失效链接]
  3. ^ 自传札记,p. 103.
  4. ^ 斯瑞·奥罗宾多,给自己和修道院的信(本地治理:奥罗宾多修道院,2011),p. 581.
  5. ^ Karmayogi“斯瑞·奥罗宾多及母亲的生活及教导”, Mere Cie, Inc.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上师以目光注视加持信徒
  7. ^ 给自己和修道院的信,p. 593.
  8. ^ 斯瑞·奥罗宾多瑜伽书札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I (本地治理:奥罗宾多修道院,2013), p. 20.
  9. ^ 自传札记,p. 549.
  10. ^ 斯瑞·奥罗宾多人类循环、人类统一的理想、战争与自决本地治理:奥罗宾多修道院,1997),p. 262.
  11. ^ 斯瑞·奥罗宾多神圣人生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本地治理:奥罗宾多修道院,2005),p. 1006.
  12. ^ 暂译,原题Bulletin of Sri Aurobindo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Education
  13. ^ 暂译,原题Bulletin of Physical Education
  14. ^ 暂译,原题All India Magazine
  15. ^ 暂译,原题Bartika
  16. ^ 暂译,原题World Union
  17. ^ Peter Heehs. 斯瑞·奧羅賓多的生命.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2008: 332. ISBN 978-0-231-14098-0. 
  18. ^ 兩姊妹因奧羅賓多修道院的條款自殺,其母「心碎」. The Times of India. [2014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17日). 
  19. ^ 母亲(CWM 13:111-12)。目標. seriaurobindoashram.org. [2015年1月10日]. [永久失效链接]引述
  20. ^ 清奈高等法院質詢官報告 (PDF), 2002年10月24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21. ^ 本地治里司法官判決 (PDF), 2004年11月23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22. ^ 質詢官從Ambabhikshu屋的居民怨聲及其他一些研修士口中所釐出的事實報告(本地治里政府) (PDF), 2005年1月10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23. ^ 23.0 23.1 對奧羅賓多修道院的控訴為假. 印度教. 2005年1月19日 [2015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8日).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24. ^ 新德里國家人權委員會質詢報告 (PDF), 2005年4月12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25. ^ 五名奧羅賓多修道院嫌犯違抗HC秩序. 新印度快报. 2010年7月24日 [2015年3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26. ^ 最高法院命令 (PDF), 2014年12月9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5日) 
  27. ^ 奧羅賓多修道院信託犧牲Prasad姊妹. [2015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2日). 
  28. ^ 本地治里政府敦促接管奧羅賓多修道院. 印度时代. 2014年12月23日 [2014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1日).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29. ^ 1882年印度信託法. [2015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9日). 
  30. ^ 姊妹淪為奧羅賓多修道院口角的受害者. 德干纪事报. [2015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5日). 
  31. ^ Raghavan, Ranganath. 奧羅賓多修道院及其內部管理. 2012年6月24日 [2015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5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