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毫硬币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一毫硬币,又称一角硬币,是一种现行流通的香港货币,面额为$0.1港元,是现时港币最小面值额硬币。香港人以毫子作为一毫(10分)的称呼。
壹毫硬币 | |
---|---|
国家/地区 | 香港 |
价值 | 0.10港元 |
背面 | |
图案 | 洋紫荆 |
历史
编辑香港一毫硬币是首批发行的港元之一,由1863年起发行,当时以银铸造。1935年,因应港元取消银本位制度,硬币改以镍铸造,1948年则改由黄铜-镍合金铸造。1982年,硬币体积缩小,而背面的中间亦铸了“10”字,原本中间的“香港一毫”的中英文字样移到硬币的边缘。1984年,由新一批1毫硬币取代[1]。1994年起至今,硬币改由钢镀黄铜铸造。1997年又有铸上有中国式帆船图案的纪念硬币。
一毫硬币上的肖像/图案
编辑曾发行的年份及发行量
编辑- “银制大一毫”时代
- 1899年:(不详)
- 1900年:(不详)
- 1901年:(不详)
- 1902年:(不详)
- 1903年:(不详)
- 1904年:(不详)
- 1905年:(不详)
- “大饼”时代:
- 1935年:(不详)
- 1936年:(不详)
- 1937年:(不详)
- 1938年:(不详)
- 1939年:5,000,000
- 1941年:(不详,但非常罕有)
(1941年前发行的一亳硬币皆为银色,并已全数退出流通)
- 1948年:(不详)
- 1949年:35,000,000
- 1950年:(不详)
- 1951年:(不详,但非常罕有)
- 1955年:10,000,000
- 1956年:10,098,000(含3款,即无铸记、“H”铸记及“KN”铸记)
- 1957年:8,050,000(含2款,即“H”铸记及“KN”铸记)
- 1958年:10,000,000(只有“KN”铸记)
- 1959年:(不详)
- 1960年:(不详)
- 1961年:30,000,000(含3款,即无铸记、“H”铸记及“KN”铸记)
- 1963年:30.000,000(含3款,即无铸记、“H”铸记及“KN”铸记)
- 1964年:30,000,000(含2款,即“H”铸记及无铸记)
- 1965年:(不详)
- 1967年:(不详)
- 1968年:(不详)
- 1971年:22,000,000
- 1972年:20,000,000(只有“KN”铸记)
- 1973年起再没有铸记
- 1973年:2,250,000
- 1974年:4,600,000
- 1975年:44,840,000
- (1976年及1977年并没有发行)
- 1978年:57,500,000
- 1979年:101,500,000
- 1980年:24,000,000(约3,200多枚流出)(当时只有很少在市面流通,品相较佳的值港币数百元)
- “缩水”后的第1个女王头时代:
- 1982年:(不详)
- 1983年:110,016,000
- 1984年:30,016,000
- “缩水”后的“大王冠”时代:
- 1985年:34,016,000
- 1986年:40,000,000
- 1987年:(不详)
- 1988年:30,000,000,25000枚精铸
- 1989年:40,000,000
- 1990年:(不详)
- 1991年:(不详)
- 1992年:(不详)
- 洋紫荆时代:
- 1993年:30,000(只包括在官方套币内)
- 1994年:77,000,000
- 1995年:150,000,000
- 1996年:8,000,000
- 1997年:249,000,000
- 1998年:440,000,000
- (1999年-2016年间皆没有发行)
- 2017年:100,000,000
- 2019年:(不详,但非常罕有)
参考资料
编辑- Ma Tak Wo 2004,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Hong Kong Currency, Ma Tak Wo Numismatic Co., LTD Kowloon Hong Kong. ISBN 962-859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