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忠

(重定向自馬建忠

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月14日),别名学名马斯才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其所著《文通》是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马建忠于1845年2月9日(清道光十四年)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来源请求]。父亲马岳熊,兄弟中排行老幺,有四兄一姊。二哥马建勋早年受曾国荃拔擢,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相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

马建忠从小学晓中国传统经史,五岁就谂考科举。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入南京,马家遂搬去上海躲避战乱。马建忠与四哥就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课程[1],同时准备科举,后与其四哥同为该校首届毕业生[2]。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3],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文英文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4]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

留学

编辑

1870年(同治九年),经二哥马建勋引荐,他也成为李鸿章的幕僚,随办洋务。因为熟悉西洋文化和语言,他受到李鸿章的赏识。1876年(光绪二年),他以被李鸿章派往法国,随员及翻译身份陪同福州船厂学生出洋,经香港抵达法国[1]。1877年(光绪三年),他通过了巴黎考试院文科理科考试,成为第一个取得法国高中会考毕业证书法语Baccalauréat en France的中国人。

1878年(光绪四年),他进入巴黎自由政治学堂巴黎政治大学前身)全日制学习。根据其书信,所学科目包括交涉、公法、律例、政治等[1]。1879 年,马建忠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学士学位(Licences de l'École de Droit)[1]。在巴黎时,曾兼任中国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曾与郭嵩焘一同会见法国总统及外交部长[1]

事业

编辑

1880年(光绪六年),马建忠回到天津,重新在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起先在天津水师营物处办理海军事务[1]。翌年,奉李鸿章之命赴香港、西贡、新加坡、英属印度等地[1],与印度总督里蓬交涉鸦片专卖及税收问题。1882年(光绪八年),李鸿章又派他去朝鲜,协助朝鲜政府与英、美、德签订商约,如《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同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闵妃请求清朝出兵,直隶总督张树声和李鸿章派淮军将领吴长庆平乱,马建忠作为长庆的幕僚同去,马建忠设下擒贼先擒王之计,派袁世凯抓捕了兴宣大院君,押回中国软禁,平定此事。同年10月18日,李鸿章派马建忠赴天津与法国公使宝海达成越事草案三条,即中国撤兵、通商、中法分巡红河南北。

1884年(光绪十年),马建忠加入唐廷枢主持的轮船招商局中法战争后,他升任轮船招商局会办。1890年(光绪十六年),马建忠开始撰写《富民说》,主张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间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并将《富民说》上呈李鸿章。不久,受李鸿章委派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马建忠除任招商局会办,还兼揽织布局总办、宁海金矿等公务,并有进一步扩展之势。

李鸿章对马建忠的重用与日俱增,盛宣怀很忌惮他,于是盛拉拢另一会办沈能虎,共同与马对抗。沈能虎向李鸿章控告马建忠将公款五万两存入旗昌洋行,还用马建忠私人名字。1895年(光绪廿一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应李鸿章之邀到北京,襄助李鸿章赴日本马关议和。翌年,马建忠与上海《时务报》主笔梁启超相识,并出版了《适可斋记言记行》。

此后,马建忠一直埋头整理《文通》一书[5],于1898年(光绪廿四年)出版。该书以西方语文的语法为本,对照从古书中精选的例句,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创建了一套汉语语法体系,是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的开山之作,对后世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1931年,语言学家杨树达著成《马氏文通刊误》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将《文通》补完增订。

1900年(光绪廿六年),马建忠再度应李鸿章之召,任上海行辕襄理机要。8月14日,因赶译长篇急电而猝然去世,终年55岁。

思想

编辑

马建忠主张废除厘金,收回关税主权,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营工商业,致力推行洋务,并称许西方议会制度。同时建议开设翻译书院,提倡国人多学洋文,汲取外国科学文化知识。

著作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陈三井. 略论马建忠的外交思想.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71年12月, (第三期(下)): 543-555. 
  2. ^ 天主教徐汇高级中学校史 存档副本. [200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4). 
  3. ^ 《适可斋记言记行》
  4. ^ 《清史稿》卷446,本传
  5. ^ 有学者认为,该书编写也得到了其兄马相伯的帮助,参见 《马氏文通》的作者到底是谁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