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昭(?年—?年),原李正己下属、[1]唐朝工部尚书[2]御史大夫,曾守卫宁陵,击退李希烈[3]

高彦昭
出生生年不详
唐朝
逝世卒年不详
唐朝
职业唐朝将领

生平 编辑

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朝廷。李纳收押了高彦昭的妻子作为人质,派他去镇守濮阳[4]

建中二年(781年),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攻打濮阳,高彦昭以濮阳投顺朝廷,[5]李纳一怒之下,将高彦昭的妻子、儿女全部杀害。[4]

宁陵之战 编辑

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率军五万围宁陵,[6]车船相衔而进,连绵七十里。当时,刘玄佐下属高彦昭和刘昌领仅三千军马共同守城,叛军遣妖人求风,用火攻烧毁战棚,凿城墙打算登城。高彦昭抚剑登城,士气大增、风向改变。刘昌和众将商议,认为敌军比我军人数多了几倍,不如佯装退兵让叛军骄傲,再遣精锐军队,出其不意进攻,必能成功。高彦昭推辞说:“您再稍等一下,先要尽力而为。 ”于是登城和众人说:“中丞打算示弱,先让城被攻陷后再夺回,此计策不错,但今日本将负责守城,得失全凭城主。现在重伤的人需要供养,如果我们弃城而去,受伤的人们肯定死在城内,逃亡的人们将死于城外,我们都将葬送于此。 ”士兵听后都流着泪下跪说明公就在这里,有谁敢离开!刘昌听后十分惭愧。高彦昭杀了自家的牛来犒军,士兵为他死战,斩首三千人。高彦昭军向刘玄佐求援兵,属下写信,信中言城危在旦夕,高彦昭看了信说您这是在看轻我吗?于是取过纸来自己写信。刘玄佐拿到信后,很高兴说现在有健将在西方镇守,已无须担心,选了八百精兵,趁夜晚结束前进城,叛军不知。清晨时,叛军围城,士兵奋勇杀出,叛军大败。李希烈的旗被夺,叛军遭斩杀万计,唐军一直追杀到襄邑,收叛军的财宝粮食而回。刘玄佐上表表扬高彦昭的功劳,高彦昭升任为御史大夫,实封百五十户。[3][7]

收复汴州后,高彦昭累功授颍州刺史。朝廷记载其忠,居州二十年不曾迁离,去世后,元和十年(815年),四月,朝廷追赠陕州都督[8][9][10]

轶事 编辑

高彦昭为宁陵西城都知镇遏使时,任命尚华判官[11]当时高彦昭正打算向刘玄佐请求援军,尚华作《上高中丞状》呈给高彦昭,高彦昭不认可尚华的意见,亲自索纸笔修改信件,言“看贼军之势,经常往西而去,这个月的月十八、十九日,我军连续多天出师,乘其不意,生擒了敌方大将等三十五人。今见令所由,锢身送上,斩首三千二百级。贼徒胆破,军势不安,已有逃遁的迹象,我军从早到晚奋战抵抗,防范落入敌人奸计。将军可高枕无忧。谨录状上。”刘玄佐得信后,感到欣慰,遣八百精兵救援,高彦昭大败李希烈军后,刘玄佐撰写《劳高彦昭书》给高彦昭。[12]

相关讨论 编辑

叶梦得讨论杜牧记刘昌守宁陵一事(《宋州宁陵县记》),认为李希烈围宁陵时,守将是高彦昭,刘昌只是其副手,守住宁陵,刘昌不能全攘其功,让刘玄佐能拒守应是高彦昭,不是刘昌,高彦昭之所以没能立传,是因官位不甚显就去世了,所以刘昌才得以为名。[13]

唐史演义》言李希烈亲自督兵攻打宁陵,为高彦昭所破。[14]

女儿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新唐书·高妹妹传》:彦昭事李正己。
  2. ^ 唐会要·卷八十》:赠工部尚书高彦昭。按彦昭初事李正己。
  3. ^ 3.0 3.1 新唐书·李希烈传
  4. ^ 4.0 4.1 4.2 高愍女碑》:生七岁,当建中二年。父彦昭,以濮阳归天子。前此逆贼质妹妹与其母兄,而使彦昭守濮阳,及彦昭以城归,妹妹与其母兄皆死。
  5.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宣武节度使刘洽攻李纳之濮阳,降其守将高彦昭。
  6.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李希烈将兵五万围宁陵,引水灌之。
  7. ^ 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中
  8. ^ 太平广记·高彦昭女》:彦昭从玄佐救宁陵,复汴州,授颖州刺史,朝廷录其忠。居州二十年不徙,卒赠陕州都督。
  9. ^ 新唐书·高妹妹传》:彦昭从玄佐救宁陵,复汴州,累功授颍州刺史。朝廷录其忠,居州二十年不徙,卒赠陕州都督。
  10. ^ 册府元龟·卷一百四十》:十年四月,赠工部尚书致仕髙彦昭陕府都督
  11. ^ 全唐文·尚华》:高彦昭为宁陵西城都知镇遏使,辟为判官。
  12. ^ 奉天录·卷三
  13. ^ 避暑录话
  14. ^ 唐史演义·第六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