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珪
高行珪(9世纪?—930年6月4日),五代十国燕国、后唐将领,妫州人。
高行珪家中世代出身勇悍之将,李克用以刘仁恭守幽州,以高行珪之父为先锋都指挥使,叔叔高思继为中军都指挥使,另一个叔叔为后军都指挥使,高氏兄弟分掌燕兵。晋兵多犯法,高思继等将其诛杀。李克用以责备刘仁恭,刘仁恭把责任推给高氏兄弟,于是晋国尽诛高思继兄弟。刘仁恭以高行珪为牙将,高思继之子高行周当时年纪十馀岁,收于帐下。高行珪有武艺,为骑将,骁果出诸将之上。刘仁恭被囚,刘守光以高行珪为武州刺史。周德威统率晋兵攻打刘守光。李嗣源率兵助周德威平燕,劝说高行珪逆顺之理,高行珪降晋。刘守光部将元行钦牧马山后,听说刘守光被围,率牧马赴援。听说高行珪有变,即率部下军众攻打高行珪。当时,高行周跟随高行珪在武州,于是高行周夜缒出城奔马去见周德威,周德威于是派遣李嗣源、李嗣本、安金全率军救武州。到达后,李嗣源在广边军击败元行钦,元行钦解围而去,元行钦也归降晋国。
《新五代史》记载高行珪坚守多时,元行钦攻打武州是部下哗变,而不是为刘守光收复武州。元行钦麾下兵将在途中哗变,推举元行钦为幽州留后,元行钦说:“我害怕的就是高行珪。”于是派人到怀戎,抓住高行珪的儿子。兵过武州,招降高行珪:“刘守光可取而代之。当从我行,不然,就杀你的儿子。”高行珪说:“与君都是刘公部将,怎忍心相叛?我当为刘氏尽忠,怎会顾得上儿子。”元行钦于是率兵围高行珪。一月后,高行珪城中粮尽,告其州人:“我不是不为父老守城,现在刘公救兵不至,怎么办?可杀我归降。”父老表示愿意死守。随后,城不能守,降晋以击败元行钦。
高行珪在唐庄宗时,历任朔州、忻州、岚州三州刺史,转任云州留后、大同军节度使。唐明宗天成初年,转任邓州威胜军节度使、安州安远军节度使。他为人贪鄙,在安州时,所为不法,副使幽州人范延策,为人刚直,多次规谏,高行珪不听。后范延策上奏封事三条:一是请不禁猪羊过淮河,而禁丝绵匹帛,以充实中原;二请在山林要害置军镇,以绝寇盗;三述藩侯之弊,请让从事公开谏诤,节帅不从,令诸军校列班当廷劝诤。高行珪于是更讨厌他。安州戍兵计划谋叛,高行珪事先察觉,暗中把武库里的兵器移到他处。戍兵作乱,到武库夺兵器无所得,于是溃去,高行珪追上杀死。诬奏范延策同谋,于是范家父子都在汴州被冤杀。长兴元年五月初五戊辰日,高行珪在安州去世,赠太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