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镇压是指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间,在高雄市发生的军队与民众冲突,最终彭孟缉下令军事镇压。

武装抗争 编辑

3月1日,高雄市市长黄仲图和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彭孟缉获知台北市情况后,开始准备因应策略[1]:63-66、246-248[2]:403-409,隔天高雄县凤山冈山地区开始出现武装反抗。3月3日,高雄市民众则开始围攻第105后方医院,并有400名至500名民众在盐埕町攻击宪兵队,自派出所接受枪械弹药[1]:51-54[3]:118-125[4]:148-165[2]:403-409。民众还包围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焚毁局长童葆昭的座车[1]:51-54、243-246、282-290[4]:148-165。由于发生殴打、抢夺外省人及商店的情况[1]:51-54,许多公务员退避至寿山的高雄要塞司令部[1]:243-246[3]:118-125[4]:148-165[2]:403-409;此时彭孟缉则认为已经形同叛乱[1]:246-248,并调整军力布署以等待机会出兵[1]:248-251[2]:403-409

维持秩序 编辑

台湾省立高雄第一中学原本则是被部分群众趁乱闯入,并计划做为反抗政府的指挥中心。然而部分学生不愿学校遭到外人占用,因此在校长林景元反对下,于3月4日组成雄中自卫队,由李荣河陈仁悲担任正副队长。之后加入高雄工业职业学校高雄商业职业学校高雄第一女子中学学生,以军训用枪械维持学校附近治安,并将学校作为外省籍市民的临时收容所。

由于宪兵占领高雄车站,并在二楼架设机枪不让民众接近,原本依赖铁路运输的粮食无法进入高雄,严重影响人民生计,雄中自卫队于是另组决死队,在3月5日上午10时,由陈仁悲担任队长,兵分三路进攻高雄车站驱逐驻扎车站的宪兵队[5]:20-23[6]:53。但因火力差距悬殊,经历5个小时交战后撤离,雄中毕业生颜再策腹部中弹丧生,当天,三块厝附近的军队也被学生自卫队包围[6]:55-56

遭到镇压 编辑

 
3月6日,彭孟缉的军队开始攻击高雄市政府等地。

3月5日,根据彭孟缉〈二二八事变之平乱〉的说法,部分青年学生想要攻击要塞司令部,彭孟缉以日语要求缴械投降,否则炮击整个高雄市区,另一方面以八门七五炮炮击高雄市体育场展示武力[1]:64、246[7]:117。彭孟缉的军队向鼓山一路一带扫射、封锁[7]:117,面对部队攻击的威胁,处理委员会于下午2时推派黄仲图、彭清靠林界凃光明曾丰明等7名代表,希望禁止彭孟缉的巡逻队再继续射击高雄市民,以及威胁处委会[3]:143[4]:214[7]:117[5]:24-26。然而彭孟缉不予接见,因为彭已决定采取全面军事行动,为了加紧行动与保密,以假意谈判拖延时间准备军事行动,于是约定隔日再来司令部商谈[1]:252-253[7]:117。司令部于夜间更加细心计划,由参谋长率领各队长侦察地形[1]:253

3月6日,谈判代表在与彭孟缉讨论时[8],代表们反遭彭孟缉批评[1]:63-66。谈判破裂后,彭孟缉指控凃光明试图带枪挟持,下令逮捕枪毙范沧榕、曾丰明与凃光明,且逮捕监禁另外4人[5]:24-26。下午2时,彭孟缉命令部队会同第21师独立团第3营展开镇压,分三路攻击高雄市政府、及民众占领的高雄车站与高雄第一中学[1]:63-66、254-258,随后民军即与军队交战。何军章领导的21师独立团第3营抵达高雄车站后,便扫射车站人群,民众躲入高雄车站地下道也遭军队扫射,造成多人伤亡[1]:63-66、254-258[7]:119,之后军队追击逃散各处的民众[4]:202-222

这时处理委员会和民众因等待谈判结果而守在高雄市政府礼堂[4]:202-222,高雄要塞守备大队陈国儒部包围建筑后[3]:143-145,直接丢入手榴弹并开枪扫射人群[1]:63-66、254-258[5]:24-26,高雄市政府礼堂里面的参议员黄赐、律师陈金能、参议员许秋粽王定石等五、六十人遭到枪杀[1]:63-66[3]:143-145[7]:120、316,躲藏在防空壕的民众被军队丢入手榴弹,民众跳入高雄爱河躲藏也遭军队开枪扫射[7]:120。3月7日下午,部队在市区展开绥靖、清乡,尔后军队召开多次善后会议,逐户清查户口、收缴武器、抛售粮食、展开救济、调查损失、恢复交通[1]:71,但也发生抢劫民户、强暴妇女等事[1]:66[2]:403-409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张炎宪.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 2006. ISBN 978-957-29362-1-4. 
  2. ^ 2.0 2.1 2.2 2.3 2.4 褚静涛. 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 海峡学术出版社. 2011. ISBN 978-986-6480-49-2. 
  3. ^ 3.0 3.1 3.2 3.3 3.4 李筱峰. 解讀二二八. 玉山社. 1998. ISBN 978-957-9361-74-3. 
  4. ^ 4.0 4.1 4.2 4.3 4.4 4.5 王建生; 陈婉真; 李贤群; 李坚.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 陈婉真. 2017. ISBN 978-957-43-4008-8. 
  5. ^ 5.0 5.1 5.2 5.3 再現台灣 民國時期. 二二八事件. 莎士比亚文化出版. 2006. 
  6. ^ 6.0 6.1 青春进行曲:二二八高雄中学自卫队,第53页,吴荣发,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2013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赖泽涵.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时报文化. 1994 [2018-11-24]. ISBN 978-957-1309-0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8. ^ 陈柏言. 為了與傷痕告別──二二八紀念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中文(繁体)). 

参考书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