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夺淮

(重定向自黃河奪淮

黄河夺淮指的是黄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的黄河改道历史。

北宋之前,黄河与淮河大抵相安无事。虽自西汉以来,淮河多为黄河所侵,“多在泗(州)、凤(阳)以上”,“颍(上)、亳(县)、怀远之间”,但黄河少有入淮之事。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入淮,以阻金兵。[1]南宋控制黄河夺得黄河的水源。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取金国睢州,围归德府。蒙古大军在今商丘县西北决河,河水夺濉水入泗。稍后蒙古军又在今开封市北决河,河水夺涡水入淮。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河在开封、祥符、陈留、杞、太康、通许、鄢陵、扶沟、洧川、尉氏、阳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等县15处决口[2],河水共侵夺颖、泗、涡、淮四条河流的河道入海。“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明隆庆年间(16世纪七〇年代),潘季驯治河,黄河方固定于明清河道达三百年。破釜塘、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陂塘和小湖连接成洪泽湖淮河长期不再有入海口,改在三江营汇入长江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度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济水(古代山东大清河乃济水,并非今天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3]

在此前和此后,统治者也以扒开堤岸的方式迫使黄河改道,但都不称为黄河夺淮。

黄河故道

编辑

今日,黄河故道在江苏省穿过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其中,穿过徐州、宿迁的黄河故道即早年泗水河道,而穿过淮安、盐城的河道即淮河故道(古淮河),曾作为南宋金国的分界线,2008年,淮安在市区北面的古淮河河道上建筑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物。

注释

编辑
  1. ^ 脱脱, 阿鲁图 《宋史本纪》
  2. ^ 毕沅《续资治通鉴》
  3. ^ 武汉市一路读书交流中心. 《尔雅开讲》读后(下). 微信豆. 2014年10月26日 [2017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1日).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夺济入海行经今道。(有1937年炸开花园口,至47年堵塞,河道大体未变)。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