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肇邦,香港纪录片导演。1986年生于香港,2010年毕业于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大学时期完成首部纪录短片《舞回路》,记录街舞青年的故事,曾入选华语纪录片节。毕业后曾在台湾工作了大半年,回港后筹备拍摄首部纪录长片《子非鱼》,以香港基层小学生为拍摄对象,获CNEX基金会资助,并入选多个国际影展。2014年完成的纪录短片《延长线》代表香港参加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14年,他在东华三院做义工半年,进出老人院、医院及灵堂,以生死为主题,拍成了长片《伴生》及短片《有敬》[1]。2017年,他以一年多的时间,追踪两个结节性硬化症病患家庭,拍成《3CM》。2020年与友人开设香港首间纪录片概念店SINCE Concept Store[2]。2024年完成的《十方之地》于鹿特丹国际影展首映。

黄肇邦
导演
英文名
Wong Siu-pong
职业导演
活跃年代2011年至今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导演作品

编辑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时长 主要奖项
2010 舞回路 Back on the Street 47分钟
2013 子非鱼 Fish Story 72分钟 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2014 延长线 Connection 26分钟
2016 伴生 Snuggle 84分钟 第2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推荐电影
2017 有敬 Yau King 30分钟
2019 3CM 3CM 88分钟 第27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推荐电影
2024 十方之地 Obedience 71分钟 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纪录片竞赛评审团奖

纪录长片

编辑

子非鱼

编辑

黄肇邦用了三年时间拍摄鲜鱼行学校一个班级的孩子的生活。这些孩子有的是“单非”,有的是“双非”,有只能靠综援为生的单亲家庭,有越南新移民……影片从小孩视角出发,讲述他们眼里的贫穷和家庭问题。[3]在拍摄中除了导演的摄影机外,还给孩子们一部手提DV,为了从孩子们的第一角度拍摄日常所见。拍摄期间,黄肇邦不断写计划书申请资金,最终得到CNEX基金会的支持,获批12万港币,资金大部分用于中后期制作上。而后,影片获得杨紫烨担任监制,Mary Stephen为剪辑顾问。[4]入选台北国际华人纪录片影展、第十届香港亚洲电影节,并获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

伴生

编辑

影片记录了一个公众普遍都会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面对父母日渐衰老,如何照顾和赡养父母?片中记录了三个家庭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人不舍得老父亲离开人世,却又不忍心父亲受病魔折磨,愿他早日解脱;有人因长期照顾患病父母,压力重大,开始质疑人生的意义;有人因母亲病重,重建疏远多年的关系。黄肇邦用了两年的时间制作了纪录片中的三个故事。片中人物大多是他做义工时认识的。拍摄期间,他意外经历了松哥和松哥太太梅婆婆两人离世。原本只想拍摄家庭的黄肇邦,没有想过会拍摄死亡,这一切也令他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5]

片名“3CM”指的是结节性硬化症病人生死存亡的指标。纪录片窥探香港药物政策的灰色地带,追随两名罕见病症患者及其家庭,由病人生存权利开始,探索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十方之地

编辑

2008年,新铁路计划宣布将为红磡带来重大发展。然而计划延误导致该地区旧建筑的重大收购计划被搁置,也致使有些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拍摄始于2017年,从红磡一间小巧的回收店开始。在高耸的摩天大楼与游客络绎不绝的观音庙间,老人从垃圾堆中捡拾只值几块钱的纸皮,垃圾回收者干着超出身体极限的工作,亦有家庭仰赖餐厅剩菜厨余,小贩在天光墟贩卖二手货品。随着重建计划即将完成,旧建筑将被拆卸,回收店亦将消逝,这些拾荒者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入选鹿特丹国际影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