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之战
(重定向自黔中之战)
黔中之战 | |||||||||
---|---|---|---|---|---|---|---|---|---|
| |||||||||
参战方 | |||||||||
秦国 | 楚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司马错 | 楚顷襄王 | ||||||||
兵力 | |||||||||
巴、蜀两地秦军约十万 | 不明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 | 不详 |
秦国国相张仪曾提出连横的策略[1]。秦昭襄王自白起在前293年领军于伊阙之战大败韩、魏二国后,根据张仪定下的策略,便开始密谋由西南方向进攻楚国,即是由西向东经巴、蜀两地对楚国实行迂回进攻战略,直捣楚国腹地黔中。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昭襄王命令将军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今四川,增补巴、蜀两地军队十万;然后乘坐大舶船万艘,载米六百万斛,从巴地的涪水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现今的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终于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的秦、楚边境前线,后方军力空虚。遭受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及防,损失大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的黔中郡[2][3]。楚顷襄王被迫献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及汉水以北地区给予秦国[4][5]。
参考文献
编辑- ^ 《战国策 卷十四 楚策一》: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距捍关;捍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秦举甲出之武关,南面而攻,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
- ^ 《华阳国志 卷三 蜀志》: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张本作舡。)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李本作淤。)之地,为黔中郡。
- ^ 《史记 卷五 秦本纪》: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 ^ 《史记 卷四十 楚世家》: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
-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