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舒铁路

(重定向自龙舒铁路

吉舒铁路是自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原称龙舒支线,始建于1941年的一条铁路。全长90千米,全线单线,线路条件较差。2011年末传闻欲动工修建复线铁路,后未闻任何消息。

吉舒铁路
概览
运营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舒兰市
服务类型客货两用
主要车站吉林站舒兰站
技术数据
运营长度90公里
正线数目1(单线铁路)
轨距1435毫米(标准轨

线路由长图线上的江北站岔出,在吉林北站过牤牛河,经棋盘、金珠,越大口钦河,经丰广、吉舒,过棒锤隧道抵达舒兰站拉滨铁路陶舒铁路接轨。自吉林站经该线到哈尔滨站,较绕道拉滨线可缩短运程68公里,另外还分流了京哈线的货运列车。

线路

编辑

龙舒线线路总长度168.5公里,其中正线84.9公里,站线68.3公里,段管线9.7公里,岔线4.3公里,特别用途线1.3公里;在正线中,50公斤/米钢轨84.2公里,43公斤/米钢轨0.7公里。有桥梁30座,涵渠106座;最小曲线半径400米[1]

该线起初由龙潭山站引出,穿过吉林“三大化”(吉林电石厂、吉林染料厂、吉林肥料厂)至吉林北站,并设有原一部、化工厂两个乘降所,以方便工厂原料、产品的运输以及工厂职工通勤。1976年国家计委以 (76) 计字第10号《批复吉林化公司建设乙烯等装置设计任务书》,同意龙潭山至吉林北间铁路干线迁移至电石厂北侧。从龙潭山站开始,沿长图线左侧并行至江北站,江北站出站后至吉林北站,全长为7.82公里。采用II级干线标准,限制坡度为10‰,最小曲线半径为500米。旧线路移交吉化公司铁路运输部,原有江北车站废弃,在长图线134公里193米处另建新车站,该站设正线和到发线各 2 条,有效长度为750 米,龙潭山至江北间改为复线。1977年7月,改线工程动工,至1981年8月竣工,10月5日通车,形成了今日的线位。[2]

历史

编辑

1941年10月建成通车时称吉兰线,1958年重建时称吉舒线,1971年后改称龙舒线。龙舒线沿松花江中上游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地带北进再转东北,地势变平坦,吉林、舒兰公路与铁路并行。

筑路

编辑

本线沿线的棒槌沟(今东富)、莫石(今吉舒)、煤窑(今丰广)煤碳资源丰富,埋藏量约2.26亿吨,原由中国人设公司开采,1936年为满碳占有。

1938、1939年,日本在吉林江北修建人造石油厂,所需原料为舒兰煤矿所产的褐煤,故修建吉兰线以运煤。全线为私营铁道,属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所有。

1939年1月21日,该会社委托满铁哈尔滨铁道建设事务所,同年1月30日至2月26日进行实测,并从3条预定线路中选定经土明岭隧道而达舒兰站。

1939年3月,工程发包给日商,劳力多由河北、山东招雇,技工从满铁和朝鲜招雇。

1939年3月开工,1940年4月完工。

1940年1月由吉林铁道株式会社两个铺轨班从龙潭山、舒兰两端向中间进行,人工操作,日进度800至1000米,1941年夏在缸窑接轨。全线通信、信号、给水、房建工程与铺轨同时开工,1941年8月完工。全线共建桥梁42座、653.7米,有涵渠197座。土明岭隧道施工中发生较大冒顶事故8次,压死工人20余名。

1941年10月31日全线工程结束,全线长85.971公里,设8站、4个信号场、2个旅客乘降所。总投资2456.6万元,每公里造价28.6万元。

1941年8月7日全线临时运营,10月31日正式运营。

由于人造石油技术失败,1944年舒兰煤矿停采。同年日本关东军担心暴露军事设施和防止苏联军队从该线进兵,便将吉兰线中段的金珠至煤窑间33.761公铁路修建里线路拆除,两端由满铁收买,南段的龙潭山至金珠21.845公里线路交由吉林铁道局接管,北段的煤窑至舒兰30.364公里线路交由哈尔滨铁道局接管[1]

1944年12月,日本关东军将铁路正线部分每米40公斤钢轨换成24公斤钢轨,将换下的钢轨抢运到北满修国防工事。满铁所经营的这段铁路维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修复

编辑

1945年九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不断向东北增兵进占大中城市。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吉林市时将舒兰至煤窑段30公里铁路拆除,并炸毁大口钦大桥2孔;新吉林至金珠段13公里线路在解放战争中亦被破坏,吉兰线仅残存龙潭山至新吉林8.511公里线路。

1948年吉林市解放之后,先将龙潭山至新吉林线路整修通车,作为专用线使用。1957年6月,新吉林改为吉林北站正式运营。

1958年8月,为解决吉兰线大量存煤外运,吉林铁路管理局动工修复舒兰至丰广段线路。以路工为骨于,舒兰县动员青年民工2460人组成“吉舒线青年建设团“进行施工,1960年8月铺轨通车,9月开办临时运营,1963年1月1日正式运营。

吉林北至丰广段同时开工,因压缩基建规模,1960年6月停工,吉舒线当时处于两端通车,中间断开状态。1966年6月,吉林铁路局成立修复吉舒线会战指挥部。同年10月1日全线修复通车。

1967年1月1日起正式运营。吉林北至丰广段由于在修复中降低了工程标准,通车不到5年又连续投资1863万元进行大修和技术改造。

1958年至1979年,吉舒线基建与大修投资共2071万元,按设计建筑长度计算,每公里造价为38.1万元。龙舒线在运营过程中还新建与扩建了棋盘站场,重建与增设了金珠、前窑站,治理路基塌方、滑坡病害,进行换轨大修与重点桥梁大修[1]

1948年3月,龙潭山至吉林北站修复通车。

1958年8月至1963年2月修复了舒兰至丰广段。

1966年7月吉林北站至丰广段修复通车。

1966年11月全线通车。

运能运量

编辑

1966、1970年使用解放型蒸汽机车,牵引定数上行为2200吨、下行为1700吨,线路允许速度每小时75公里。截至1985年,龙舒线共发送旅客3243.4万人、发送货物8623.4万吨。龙舒线上行方向货物发送量以煤炭为主,下行方向以矿物性建筑材料为主。

龙舒线通车后,吉林、舒兰间货流密度猛增,1985年增加到895,9万吨。比1966年增长16倍.1995年线路允许速度每小时80公里,每昼夜最大通过能力23.7对,货流密度为879.2万吨。当年发送旅客88.8万人,发送货物553.9万吨[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张久达 才广忱 米振友 张耀锟. 沈阳铁路局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 
  2. ^ 沈阳铁路局志编纂委员会. 沈阳铁路局志编纂委员会编 , 编. 沈阳铁路局志稿·基建篇. 沈阳.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