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PS-48雷达是美国海军电子扫描阵列空中搜索三维雷达系统,由ITT Exelis制造,于1960年代部署,作为防空战舰的主要空中搜索感测器。AN/SPY-1的部署和冷战的结束导致许多此类舰艇退役,其中许多舰艇的AN/SPS-48被重新用于航空母舰和两栖舰艇,用于导引RIM-116海麻雀。现有设备正在按照AN/SPS-48G标准进行现代化升级,以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AN/SPS-48
SPS-48E雷达在罗斯福号航舰
研发国家美国
类型3D 对空搜索雷达
首次使用1966年2月21日
波段E波段和F波段
(2 to 4 GHz)
探测距离250 nmi(460 km)
探测高度100,000英尺(30,000米)
方位角0-360°
俯仰角0-65°
功率35 kW
AN/SPS 48E在雷根号上。

装置 编辑

雷达安装在可 360 度旋转的底座上。目标可以位于给定的方位角。目标的范围还可以根据雷达波发出并返回接收器所需的时间来确定。此雷达系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侦测目标距水面的高度。有了这三个数据,雷达的中央处理器就能够将目标设定在3维空间中。 对于 SPS-48,天线透过机械旋转来扫描方位角,而波束则透过改变发射器频率以电子方式控制以覆盖仰角。2,000公斤天线能够以7.5或15圈每分钟的速度旋转。 根据 ITT Exelis 的说法,该雷达的侦测范围超过 370 公里,并且可以追踪仰角达 69 度的目标。 AN/SPS-48E 能够使用频率扫描天线提供目标距离、方位和高度讯息,该天线使用E频段和F频段的一系列不同频率以及三种功率模式:高、中和低。SPS-48雷达将多个波束堆叠在不同频率的脉冲序列中。扫描不同的仰角区域,能够覆盖高达 69 度的仰角。

历史 编辑

1956 年编写的NTDS技术和操作要求要求采用两种雷达系统:一种是射程超过 200 英里的三维搜索雷达,可以将目标转向导弹和火炮雷达;另一种是二维远程雷达搜索雷达能够在超过250 英里的范围内侦测相对较小的目标,一旦目标进入其范围,它就可以将目标交给三维雷达。前者最终成为AN/SPS-48;后者成为AN/SPS-49。[1][2][3][4]:17 SPS-48的开发始于1960年,为了因应AN/SPS-39 的缺点。两种原型(XN-1和XN-2)的开发合约于1960年6月赋予。以收集岸上的数据。XN-2于1962年7月交付并安装在DDG-46上进行舰载测试。 1963 年 6 月签订了 13 台雷达的 生产合约。AN/SPS-48于1966年2月21日由海军作战部长正式批准服役。 透过升级到 SPS-48A,SPS-48 雷达系统增加了在杂波和天气条件下观察目标所需的移动目标指示器 (MTI) 功能。此升级于 1968 年首次由USS  Biddle ( DLG  -34)进行 评估。 AN/SPS-48B 据称先于林肯号航舰(CVN-72)安装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 AN/SPS-48C 在 AN/SPS-48 系统中加入了自动侦测和追踪功能。第一个具有 ADT 功能的原型由Gilfillan于1964年中期在马雷岛制造。它包含一个特殊用途的处理器,用于扫描间比较以及识别和保存似乎持续存在于同一位置附近的光点。该处理器能够寻找地图中的变化,并将其标定为可能的目标。这些可能是目标的光点和杂波变化被发送到 NTDS进行进一步比较,以确定哪些具有船舶或飞机的特征。该系统于1967年出海进行作战评估,并于1975年装备贝尔纳普级巡洋舰。AN/SPS-48E于1987年首次推出。性能改进包括提高抗干扰和ECM能力、更好地检测较小目标和地平线上的目标、高角度追踪以及接受和执行来自外部防空或舰载作战系统命令的能力。它被纳入新威胁升级的一部分。 AN/SPS-48G计划透过系统重新设计解决长期过时的问题,透过技术改进、开放式架构设计和改进的物流流程提高雷达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支援性,同时降低周期成本。该计划是从 2011 年到 2020 年,用SPS-48G雷达对现有的AN/SPS-48E进行取代。早期的射频放大器被固态发射器取代,以前安装在单独设备柜中的接收器、处理器和辅助检测处理器被组合到一个柜子中。与 AN/SPS-48E(V) 相比,最低可更换单元数量减少了 87%,关键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缩短了 104%。新的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将透过计划中的技术更新计划维持。更直观和互动的内建测试以及嵌入式维护和操作员培训可提供所有雷达技术、工程和其他数据,并允许远端监控和远端操作。

变体 编辑

 
DDG-39的 SPS-48 雷达
  • AN/SPS-48A - 在 SPS-48 中加入移动目标指示器 (MTI)
  • AN/SPS-48B - 未知、可能不存在或 -48C 原型
  • AN/SPS-48C - -48A 具有自动侦测和追踪功能以及移动目标指示器 (MTI) 功能。
  • AN/SPS-48D - -48E 的原型版本,在USS  Mahan  (DDG-42)上进行测试。[5][6]
  • AN/SPS-48E - 与 C 型号相比,SPS-48E 具有两倍的辐射功率、更高的接收器灵敏度、四级固态发射器、-48C 的一半组件以及易于诊断的内建测试。最初是作为新威胁升级 (NTU) 计划的一部分开发的,旨在支援 SM-2 搜寻发射 (LOS) 功能。
  • AN/SPS-48E LBR 陆基雷达版本。
  • AN/SPS-48G - 有些是新建的,有些则是根据雷达报废、可用性复原 (ROAR) 计划升级了 AN/SPS-48E。根据合约 N00024-09-C-5395,正在对 29 部雷达进行现代化改造,耗资 1.693 亿美元。以基于开放式架构的现代电子设备取代甲板下的单元将减少培训需求并提高可靠性。[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oslaugh, David L. Building the U.S. Navy's First Seagoing Digital System - Chapter 4 of the Story of the 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 ethw.org. 12 May 2021 [202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2. ^ Boslaugh, David L. Moving the Firing Key to NTDS - Chapter 6 of the Story of the 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 ethw.org. 13 Jan 2015 [202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6). 
  3. ^ Boslaugh, David L. When Computers Went to Sea: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Wiley-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pril 2003: 319–320,340–341. 
  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iddl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 ^ Truver, Scott C. Losing Out on Carrier Radar Improve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U.S. Naval Institute. April 1989, 115 (4) [202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8). 
  6. ^ Friedman, Nor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s Syste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ISBN 9780870217937. 
  7. ^ United States Navy Factfile AN/SPS-48G.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24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Jun 20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