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历史

本条目涵盖当前德国联邦区划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以下简称“北威州”)自史前时代至现代的发展。

狭义而言,该州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的1946年8月23日:根据英国占领区第46号军事命令,结合原普鲁士莱茵省北部的北莱茵省,以及普鲁士威斯特法伦省(西伐利亚省),成立目前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随后根据于1947年1月21日发布的第77号军事命令,将利珀州并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形成今日的行政区规模。

因为前述原因,北威州在法律上继承普鲁士自由州与利珀州的地位。然而,文化与历史层面,比于其他新设或恢复的德国联邦州份,北威州作为整体,缺乏认同形成的渊源,或对应领土的前身州。反之,北威州存在许多不同的历史脉络的领土,部分更起源于普鲁士统治之前。作为各种历史领土混和体的状况,直到今日仍持续影响其居民的文化与认同。

基于冷战时期东西冲突的背景,作为占领国的英国在政治层面寻求建立新的西德州份,用以整合鲁尔区的重要工业资源,并将该州份从法国与苏联的影响抽离:这两国倾向支持在鲁尔区建立四强政权,或者针对鲁尔区的资源进行国际管理。比起控制北威州与其资源的地缘政治利益,文化与历史层面即使受到考虑,仍仅为次要考量。

原先莱茵、鲁尔与伍珀尔三个区域已经有强大的早期工业贸易基础。19世纪的工业化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替这三个区奠定新的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潜能。普鲁士王国也借此奠定德意志地区内的国力优势,并在随后建立以霍亨索伦普鲁士为基础的德意志帝国:这被视为德意志问题的“小德意志”解方。

北威州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政治,与现在北威州各空间与历史领土的历史和神话紧密关联。由于各区域的过往历史发展存在差异,也就造成北威州内的历史认识并不一致。然而,这种异质性的历史与空间认识也存在其相似性。北威州内存在亚琛大教堂、明斯特市政厅等重要历史遗产。莱茵鲁尔河畔也诞生许多重要人物,例如作曲家路德威希·冯‧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