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描记术
(重定向自Electroencephalogram)
脑电描记术[1][2](英语:electroencephalography)或脑电图学,是用置于头皮、脑表面或脑组织内的电极检测人体脑部自身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加以放大并记录下来而得到曲线图的技术。借由此种技术所产生的图像,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或脑波图。
脑电描记术是一种记录脑电波的电生理监测方法。最常见的做法是放置电极于头皮处来记录脑神经元的离子电流产生的电压波动,所测量的是众多锥体细胞兴奋时的突触后电位的同步总和[3]。其他记录脑电波的方法还有将电极放置脑表面,称作颅内脑电描记法;或放置更深的脑组织内,称为深部脑电描记法。脑电描记术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脑部相关疾病,但因为其易受干扰,故临床上通常要结合其他手段来断症。
脑电图最常用于诊断癫痫,因为癫痫会导致脑电图读数异常[4]。它还可以用于诊断睡眠障碍、麻醉深度、昏迷、脑血管疾病和脑死亡。它亦曾经是诊断肿瘤、中风和其他局灶性脑部疾病的第一线方法[5],但这种使用已经随着高分辨率解剖成像技术(例如核磁共振(MRI)和电脑断层扫描(CT))的出现而减少。虽然脑电图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但它能提供精确至毫秒的时间分辨率,这是MRI、CT和PET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脑电图仍然是用于研究和诊断的宝贵工具。
脑波种类
编辑脑波种类 | 频率 | 人体状态 | |
Delta(δ) | 0.5~4 Hz | 深度睡眠且没有做梦时 | |
Theta(θ) | 4~7Hz | 有困意或自我抑制时 | |
Alpha(α) | 8~12Hz | 放松、平静、闭眼但清醒时 | |
Beta(β) | Low Range | 12.5 ~ 16 Hz | 放松但精神集中 |
Middle Range | 16.5 ~ 20 Hz | 思考、处理接收到外界讯息(听到或想到) | |
High Range | 20.5 ~ 28 Hz | 激动、焦虑 | |
Gamma(γ) | 25 ~ 100 Hz(通常在40Hz) | 提高意识、减轻压力、冥想 | |
Lambda(λ) | 诱发电位 | 眼睛受光刺激时100ms后诱发(又称作P100) | |
P300 | 诱发电位 | 看到或听到脑中想像的东西时300ms后诱发 |
相关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腦電描記術. 乐词网. 国家教育研究院 (中文(台湾)).
- ^ 脑电描记术.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 ^ Niedermeyer E. and da Silva F.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asic Principl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Fields. Lippincot Williams & Wilkins. 2004. ISBN 0-7817-5126-8.[页码请求]
- ^ Atlas of EEG & Seizure Semiology. B. Abou-Khalil; Musilus, K.E.; Elsevier, 2006.[页码请求]
- ^ EEG. [2015-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