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恰慈
(重定向自I·A·瑞恰慈)
艾弗·阿姆斯特朗·理查兹(英语:Ivor Armstrong Richards,也作瑞恰慈,1893年2月26日—1979年9月7日),英国文学批评家、诗人、英语教育家。他是新批评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基本英语运动的主要传播者。
I·A·理查兹 | |
---|---|
出生 | 艾弗·阿姆斯特朗·理查兹 1893年2月26日 英国柴郡桑德巴奇 |
逝世 | 1979年9月7日 英国剑桥 | (86岁)
国籍 | 英国 |
母校 |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 |
配偶 | 多萝西·皮利·理查兹 |
生平
编辑瑞恰慈出生于英国柴郡桑德巴奇。他于1911年起就读于剑桥大学,1915年获伦理学学士学位。1918年剑桥大学英语学院成立,他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开始在剑桥开举办文学讲座,由此走上文学批评之路。1922年至1929年间,瑞恰慈为剑桥大学英语与伦理学讲师。1929年他前往中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与燕京大学。1931年起,任美国哈佛大学英语教授。1961年退休后,他开始创作诗歌与戏剧。1973年返回英国剑桥居住。1979年他因病提前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回到英国后于9月7日去世,终年86岁。[1][2]
瑞恰慈将语义学、心理学、哲学等引入文学批评理论。其代表作包括《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1923年与查尔斯·凯·奥格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1924年)、《科学与诗》(Science and Poetry,1926年)、《实用批评》(Practical Criticism,1929年)、《修辞哲学》(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1936年)等,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有着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批评理论之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