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克莱因
Swedish physicist
(重定向自Oskar Klein)
奥斯卡·本杰明·克莱因(瑞典语:Oskar Benjamin Klein,1894年9月15日—1977年2月7日),瑞典物理学家[1]。
奥斯卡·克莱因 Oskar Klein | |
---|---|
出生 | 1894年9月15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省丹德吕德市 |
逝世 | 1977年2月7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 | (82岁)
国籍 | 瑞典 |
母校 | 挪威诺贝尔研究所 哥本哈根大学 |
知名于 | 卡鲁扎-克莱因理论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Rydberg–Klein–Rees method |
奖项 |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59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家 |
机构 | 哥本哈根大学 密歇根大学 隆德大学 |
博士生 | David M. Dennison |
受影响自 |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
签名 | |
生平
编辑奥斯卡·克莱因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省丹德吕德市,为斯德哥尔摩首席拉比戈特利布·克莱因之子,戈特利布·克莱因来自从匈牙利胡门内。他在年轻的时候成为挪威诺贝尔研究所学生,师从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正前往法国,准备师从让·佩兰,之后他应征入伍。
从1917年开始,他在哥本哈根大学与尼尔斯·玻尔工作数年,并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获得安娜堡密歇根大学教职,并与妻子格尔达科赫离开丹麦。奥斯卡·克莱因于1925年回到哥本哈根,与保罗·埃伦费斯特在莱顿研究,然后在1926年于隆德大学研究。
克莱因于1959年被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他于1962年退休。
奥斯卡·克莱因与西奥多·卡鲁扎发明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提议第四个空间维度卷曲成一个半径非常小的圆,所以粒子沿着这个轴移动很短的距离,就会回到起始点。粒子在回到起始点前所能行进的距离则称作是该维度的大小。这个额外维度(extra dimension)是一个紧集,而时空具有紧致维度的现象则称作是紧化。
1938年,他提出玻色子交换模型来解释电弱相互作用(放射性衰变),几年后,汤川秀树提出类似想法。卡鲁扎-克莱因理论也可以被推广成杨-米尔斯理论。
奥斯卡·克莱因纪念讲座每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
参考资料
编辑- ^ Deser, Stanley. Oskar Klein. Physics Today. June 1977, 30 (6): 67–68 [2014-04-02]. doi:10.1063/1.3037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