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闽南民系

28daniel在话题“人or侬”中的最新留言:1年前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福建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福建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福建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福佬是一个蔑称

编辑

希望别加进去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olar1对话贡献)加入。

福是福建,有所谓蔑称的是“佬”字,文章内河“洛”,鹤“佬”,学“佬”一样半斤八两。Ianbu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11:27 (UTC)回复
错了,鹤佬跟学佬的佬字根福佬的佬是不一样的,来源不同。福佬目前能查阅的出现在文献中原是"狫"字。后被弱化为"佬"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04:32 (UTC)回复
( ✓ )同意:(一)部分学者洪惟仁等将“ho̍h-ló”(hō-ló)以字精确记音而创“鹤佬话”;(二)“河洛”与“福佬”以方言来读也不同音,可知“福佬”同“鹤佬”俱为借音;(三)或许有人自称“老”,惟应该不至于有人自称“佬”,两者字义不同。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10月3日 (六) 22:56 (UTC)回复
老调重弹:福佬,那篇文章里面最早是1874年“福佬”,“学佬”,里面少写了《凤山县采访册》,1894年写的,原文:“福人(粤称闽人曰福老,谓福建人也)”,都比“福狫”早。Ianbu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08:37 (UTC)回复

名称

编辑

2010年2月17日

编辑

欲更改条目名称,请先经过充分讨论。—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7日 (三) 15:38 (UTC)回复

  • 一、阁下素来以"官定说辞"避用河洛二字;二、官方研究若偏狭义,用更广义的河洛可知原起;三、阁下素来自充任主宰者,日前所再重新定向亦未经讨论;四、阁下作法使河洛人划入闽南人,并且最终使河洛仅见于台湾相关条目;五、日前移动页面仅修正闽南一词为更广义的河洛,河洛二字亦原陈于原条目中,惟考量非限于中国闽南故更动之,非使维基百科成为"官定说辞百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02:04 (UTC)回复
何谓“官定说词”?是指哪一方的官方?“河洛”是普遍被接受的名称吗?又,“闽”=“河洛”吗?—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8日 (四) 02:12 (UTC)回复
阁下在用反问句,避开了以上五条讨论。然则,请问阁下素信哪一方的官定说辞?河洛与闽南,俱可普遍被接受;闽,仅限中国福建南部。阁下的新定向未经讨论,复重新定向使该族群偏限于中国福建南部,愈偏狭。更全面的说明,仍请回朔以上五条,请一一答复。--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02:25 (UTC)回复
一、我未曾避用河洛二字,但阁下的编辑强将先前非用河洛者替换之,并不尊重先前编辑者。二、阁下如何判定官方研究偏狭义?河洛又是哪方的研究?三、阁下的移动亦非经讨论。四、河洛的名称大部分见于台湾的研究,闽南当地人接受吗?五、如何证明“河洛”更广义?又,何谓非使维基百科成为"官定说辞百科"。—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8日 (四) 02:34 (UTC)回复
针对您的实问虚答我再提醒您一次:一、阁下素来以"官定说辞"避用河洛二字;二、官方研究若偏狭义,用更广义的河洛可知原起;三、阁下素来自充任主宰者,日前所再重新定向亦未经讨论;四、阁下作法使河洛人划入闽南人,并且最终使河洛仅见于台湾相关条目;五、日前移动页面仅修正闽南一词为更广义的河洛,河洛二字亦原陈于原条目中,惟考量非限于中国闽南故更动之,非使维基百科成为"官定说辞百科"。
回复:一、条目内容伊始即称河洛人,条目名却被更动至以闽南为开头的页面;这些,阁下都有参与或反复重新定向或更改为闽南,这就是您避用河洛二字的作法;二、您未回答素信哪一方的官定说辞;三、如果您认为中国闽南更广义,请率先提出闽南更广义的说明;我认为河洛更广义的部分已说明过,请阁下就近了解并就自己所坚持提出论点;四、照阁下论点,则中华民国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接受吗?五、既有关研究可见容河洛二字,编辑者已提出河洛更贴近发源地且闽南说明是中国福建南部,然而此一族群非限于今日闽南,而官方谓之闽南,则阁下的将错就错,不使维基百科有更进步或更详述的内容,可见您已将此百科延伸为"官定说辞百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15:05 (UTC)回复
您在Template:台湾主要族群删除河洛二字,再一次证明您长期更动河洛为闽南的一贯避用作法。--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15:10 (UTC)回复
“河洛”更广义是你的认定,其他人不见得这么认为,请不要强将自己的信仰加诸他人。另外,官方是目前唯一可靠的来源,维基百科不是个人信仰的发表场所。—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8日 (四) 15:13 (UTC)回复
一、各相关条目已载河洛二字,非仅我个人认定或“信仰”;二、相关研究可见容河洛,而您仅使用闽南,避用即是事实;三、您要反驳,请根据百科内容,看一下河洛如何为我个人信仰;四、针对您的实问虚答我再提醒您一次回复Template:台湾主要族群部分请再具体回复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15:34 (UTC)回复
再次提醒,是阁下先将所有关于“闽南”的字眼改为“河洛”,所以应当是请阁下再次阅读维基的方针,不要擅自更动别人的用词。—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8日 (四) 15:38 (UTC)回复
阁下要求讨论;进入讨论页面以后,您的提醒,提醒了我应当促请您进入实质讨论。请察明:一、各相关条目已载河洛二字,非仅我个人认定或“信仰”;二、相关研究可见容河洛,而您仅使用闽南,避用即是事实;三、您要反驳,请根据百科内容,看一下河洛如何为我个人信仰;四、针对您的实问虚答我再提醒您一次回复Template:台湾主要族群部分请再具体回复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15:47 (UTC)回复
我不想在相关条目与您再有任何编辑上的冲突,但再次提醒您,您已经将诸多原本为“闽南”的字眼改为“河洛”,之前的就算了,但若以后再有相关行径,我仍会再次回退的。—Iokseng(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15:56 (UTC)
讨论的目的在止息分歧。你要提醒就应该在“求是”的编辑原则上坚持才是。你要求别人进入讨论阶段,却最终来留言如道“不管怎样,你都要回退别人求是上的更正”,可见你连道理也不讲,你这就是在制造冲突。你无法讨论,而只能将河洛改为闽南的行径,已说明一切。--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20日 (六) 01:15 (UTC)
关于参与维基百科的时间,你比许多人更长。如果你不是指导员,不是条目主宰者,那就是要经由讨论的进行,带出求是上的进步;因此维基百科上的许多内容,通过编辑者的讨论后,都超越了一般或过去在相关内容上的观念。这就是科学与人文并容兼善的体现。于是你质疑的部分,我回应你了。然而我提问的部分,你不提出更具体的说明,反而虚答/反问。你的诸多提醒在在令人失望再三。因求是而订正的道理,我相信你比谁都懂。你要停止回退别人的修正,这样才是‘不想在相关条目与您再有任何编辑上的冲突’的表现。--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20日 (六) 01:36 (UTC)回复
想达到“超越了一般或过去在相关内容上的观念”是否太理想化了。维基百科应该是在不侵犯版权的情况下,搜集各方资料做在整理工作的场合。你之前对于相关词句的替换并未提出有力的佐证,若非由我回退也会有其他用户有异议的。再者,你一再提及本人避用“河洛”并非事实,我唯一在意的是某些词句被完全替换所造成对先前编辑者不尊重的情形。—Iokseng留言2010年2月20日 (六) 02:06 (UTC)回复
你要讨论就应该在“求是”的编辑原则上做坚持。再者,以维基百科的翻新速度和既有条目能见容河洛和有编辑者论及河洛都是佐证,除非你不尊重讨论者。不过你的回退、避用、不用动作(一样的结果;不同理由,你可分别论述),不能因料想另有人会做出同样动作,而纳为你要回退的理由,则你何必要求讨论;如此各家可持同样“原因”?所以你个人要回退,要讲出道理来。我已经呼应了你充分讨论的要求,条目伊始即称河洛,用河洛的道理业已陈述,相关名词却河洛、福佬、闽南、鹤佬随喜而称...替换的道理你比我更清楚。因此,你要回到你要求别人的充分讨论;我不仅呼应了你的要求而且进一步地“求是”。--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2月20日 (六) 05:21 (UTC)回复

2010年3月13日

编辑
请你先提出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来佐证你的看法,而不是一味以所谓“求是原则”要求别人接受你的看法。—Iokseng留言2010年3月13日 (六) 15:28 (UTC)回复
(一)针对您的实问虚答我再提醒您一次回复Template:台湾主要族群部分请再具体回复我。(二)请立即且完整地陈述您的主张。—--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15日 (一) 11:01 (UTC)回复
不知道你想了解什么,若是问我的看法,就是我完全不认同所谓“河洛”的说法。—Iokseng留言2010年3月16日 (二) 13:56 (UTC)回复
(一)你不认同河洛的看法要提出来,要根据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亦可;(二)上一则,你提出了要以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来佐证,其实条目内容已说明原委。请再更精确地提出你认为不足的部分;(三)请教:此条目名是否本为河洛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20日 (六) 06:53 (UTC)回复
从编辑历史来看,本条目最早的名称是“鹤佬人”。其次,从所谓的“注解”来看,完全没有提到相关的来源。—Iokseng留言2010年3月20日 (六) 15:25 (UTC)回复
〔一〕个人相关陈述,请您自行于此讨论页面沿上溯往;(二)您对条目《河洛人 (台湾)》内文亦甚熟悉,请自行参见或引用;(三)您赞成或反对“鹤佬人”、“闽南民系”、“河洛人”、“河洛民系”的理由分别为何?你不认同河洛的看法要提出来,要根据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亦可。--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15:42 (UTC)回复
本条目名应更正回河洛人;与消歧义河洛人 (台湾)的联结方有相对应。若有其他意见,请各位参与讨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09:12 (UTC)回复
讨论前,请参见河洛人 (台湾)内文。谢谢!--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02:50 (UTC)回复
一个历史不超过百年的某些台湾人自创名词,居然想涵盖整个福建南部,甚至福建全境,会不会太过分了?—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14:03 (UTC)回复
(一)您要求他人引经据典,相关文士所引述和参考资料我已提供,再指他人‘自创’,请直接提出。(二)另,‘居然想涵盖整个福建南部,甚至福建全境’的证据亦请提出(三)再次答辩时,请您依您自己所指定的:根据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8:45 (UTC)回复
(1)不知道您的参考资料在哪?(2)我说的自创是指某些台湾人。(3)以您之前将闽民系条目中的“闽”替换为“河洛”的行为,不正是想将“河洛”涵盖整个福建全境吗?—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20:30 (UTC)回复
(一)2010年4月1日02:50所留言已提示,‘请参见河洛人 (台湾)内文。谢谢!’(二)某些台湾人,请指出。(三)该族群非源于闽南。如果您认为“根本就是源于闽南”,请提出证据。提证范围请限于以您自己所指定的:根据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00:49 (UTC)回复

2010年4月2日 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

编辑
以下7则参考资料可见诸于河洛人 (台湾)内文:
以下两篇连结,请参阅:

Iokseng留言2010年4月4日 (日) 15:17 (UTC)回复

个人提出主张于先,提供联结于后;您未说明您的要点为何,没有讨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4日 (日) 17:38 (UTC)回复
我的意见就是,“河洛”为一个人造的错误名称,因此本条目名称不适宜更动。—Iokseng留言2010年4月5日 (一) 01:01 (UTC)回复

2010年4月5日 探讨《台湾闽南语之渊源与正名》

编辑
  • 是将“光州语”移植,灌溉施肥,使其在异地成长。王氏一族即是加予培土深植,再加繁殖。使“光州语”变成今日之“闽南语”,(59页)
  • 闽南是在百越族被汉武帝二次强制驱离,百越语绝迹七百多年之后,才由都是光州固始人陈氏,王氏二族率大队乡人前后入垦者。入垦军民与百越族人连擦身而过之机缘都无,又怎能学习百越语且放弃自己之母语,改以百越语为闽南通用语呢?(60页)
  • 面对这么多史实,如果还要说:闽南语是“百越语”或“汉化百越语”。那无异于说:“美国原本是印第安人盘据之地,所以美国的国语是印第安语或英语化印第安语,一样的“横柴入灶””。(60页)
  • 楚与光州接壤,在两地人民之观念,疆界只是一种抽象之界定,平时双方住民之交流必定非常频繁,甚至光州人住入楚境,楚人住在光州之情形都可能有。所以闽南语中挟杂甚多楚语,是闽南语之前身为光州方言之最有力佐证。(64页)
  • 是原始母语-口语音(白话音),与汉音-读册音(文言音)之混合体。有趣者是两者都是七音,正因为双方都是七音,当初才能天衣无缝地混合成一体。其中之读册音是大成于汉代中叶,所以亦称:汉音。(64页-65页)
  • 由本章(一)(二)节之探讨,初步可以确定“闽南语”之前身为“光州方言”,而“光州”地在河南境内(67页)
  • 闽南语(读册音)无论音(调)、鼻音、入声、清浊、声气都最能满足标准汉音之要求(69页)
  • 关于“台湾闽南语”之渊源,一直是众说纷纭,但能有系统地举出历史依据者,卒不多见。今依本文所举史实,初步可以确定来自光州,“台湾闽南语”确确实实是汉语之一系(73页)

以上俱陈:汝所倡议之语言非原生于“闽南”。既非原生此地,亦非仅使用此语言之族群居于此地,却称之闽南,则粤东、浙南之同语言族群原生于何地-闽南?--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07:34 (UTC)回复

您所引用的这2篇文章也分别提及河洛与源由,说明此无错误而是正确的,而个人所提供之7则参考文章也有相关引述。因此您的意见,“河洛”为一个人造的错误名称,请标明来自于哪一篇文章的第几页。--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07:03 (UTC)回复
现在似乎已经离题了,这个页面是关于“闽南”的族群名称,就算是闽南人所使用的语言跟古代的某一种语言相关,闽南人的血统也不一定能够上溯到该地吧!难道闽南当地无原始居民,他们必须被称为某一外地名称的人?现在到底是语言决定族群的名称?抑或是族群的名称决定语言的名称?以美国来说,当地人大部分使用英语,难道他们必须因为使用的语言来自于英格兰而被称为英格兰人吗?—Iokseng留言2010年4月5日 (一) 16:32 (UTC)回复
请将您的意见,“河洛”为一个人造的错误名称,标明来自于哪一篇文章的第几页。--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6日 (二) 18:15 (UTC)回复
请参阅〈闽南系台湾话研究回顾-吴守礼〉台湾话的别名,兹摘录如下:
“三、河洛话:这称谓是因为传说闽南人多来自中国中原河水、洛水一带,所以日据时代爱好台语的研究家提议用“河洛”[ho5 lok8]代替“福佬”[hok4 lo2]。字面既能表达渊源关系,语音上近似[ho7 lo2]。河洛的“洛”[lok8]字,以“各”为声符,从“各”的字如“落”字在语音转读[loh8]就与“佬”字字音接近了。福佬是外人对闽南人的贬称,河洛人可以是闽南人思源的自称,可是笔者孤陋寡闻,终生一度涉猎福建志书,未见“河洛语”的名称。正史上艺文志确实著录“河洛方言”。现在的闽南台湾方言保存古代的河洛方言到什么程度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名称上“河洛”只能表示来源。”
请您找出河洛话是源自(原生)于闽南,粤东、浙南使用同一语言之族群亦源(原生)于闽南的文章并标示页数。--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7日 (三) 03:47 (UTC)回复
闽南语是不是源自闽南,这就跟粤语是不是源自广东,北京话是不是源自北京一样,须留待语言学、历史学家去探讨。—Iokseng留言2010年4月7日 (三) 04:01 (UTC)回复

2010年4月7日 请求印证河洛话原生于闽南

编辑
请印证河洛话原生于闽南,论时不可略去有关此语言(包括《台湾闽南语之渊源与正名》)之文章。--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7日 (三) 05:32 (UTC)回复
  • 闽南语是不是“原生”于闽南,我没法断定,若是以《台湾闽南语之渊源与正名》为例,其结论是闽南语与光州话也许有关系。至于是不是可以称为“河洛话”,我将该文内容摘录如下(参见17/20):
“历史上,军民大举入闽垦殖之记载,第一批是唐高宗总章2 年(公元669 年)由陈政、陈元光父子所率领。第二批是唐僖宗元年(公元881 年)由王潮、王审知兄弟率领。巧者是这二批都是以光州地方军民为主力。与“河洛”地方无任何瓜葛。台湾多数族群祖先离闽来台,不过四百年,台湾闽南语与对岸闽南语已截然不同,基隆地区之腔调、用语与屏东地区都已出现相当差异。虽然“河洛”与“光州”同在河南境内,同是商朝之直辖领土,在商朝时所用之语言,可能同是古商音。但陈、王二氏入闽已距商朝灭亡1800~2000 年,“河洛”地方历经周、汉二次“东迁”,河洛一个小地方突然拥入大批长安客,地方通用语言不变也变,而光州即地处偏僻,未经历史上之大变故,语言变化必然较少。加上“河洛”与“光州”两地距离四、五百公里,比自台湾头至台湾尾还远,以当时之交通条件,两地人民交流,不可能多频繁,所以在陈氏、王氏二氏率领军民入闽时之光州方言与河洛方言,应已截然不同,光州方言既然不是河洛方言,“闽南语”自然也与“河洛话”扯不上关系了。”
再看下一段:
“再从政治文化史来看,除了现在之北京语以外,历史上绝对找不到定都河洛地方之朝代,有那一个政权强势到能强制闽南地方人民接受“河洛话”之记载,如果有,对象绝对不会局限在闽南一地,全中国大陆早已经是“河洛话”之天下了,怎能轮到我们来主张自己所用语言是“河洛话”?”—Iokseng留言2010年4月7日 (三) 05:52 (UTC)回复
您的看法‘一个历史不超过百年的某些台湾人自创名词,居然想涵盖整个福建南部,甚至福建全境,会不会太过分了?’与解释,完全略去《台湾闽南语之渊源与正名》所指出:
  • 是将“光州语”移植,使“光州语”变成今日之“闽南语”(59页)
  • 闽南是在百越族被汉武帝二次强制驱离,绝迹七百多年之后,光州固始人陈氏,王氏二族率大队乡人前后入垦者;与百越族人连擦身而过之机缘都无,又怎能学习百越语且放弃自己之母语,改以百越语为闽南通用语呢?(60页)
  • 闽南语非“百越语”亦非“汉化百越语”。(60页)
  • 是闽南语之前身为光州方言之最有力佐证。(64页)
  • 其中之读册音是大成于汉代中叶,所以亦称:汉音。(64页-65页)
  • 初步可以确定“闽南语”之前身为“光州方言”,而“光州”地在河南境内(67页)
  • 闽南语(读册音)无论音(调)、鼻音、入声、清浊、声气都最能满足标准汉音之要求(69页)
  • 今依本文所举史实,初步可以确定来自光州,“台湾闽南语”确确实实是汉语之一系(73页)
为了否定河洛二字而否定以上九篇凡与河洛有直接关联之词句,包括坚持:光州与河洛经历千年,两地各有方言,不太可能如楚与光州有所接壤,平时两地住民之交流不太可能非常频繁;甚至光州人住入楚境,楚人住在光州之情形都不太可能;所以河洛语中不会挟杂甚多楚语,也避讳文中所述是闽南语之前身为光州方言之最有力佐证。(64页)--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4:13 (UTC)回复
(!)意见:河洛语非“原生”于闽南与本源由何处而来,已历历在证,请尊重。--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4:22 (UTC)回复
综上所述,想将“闽南语”称为“河洛语”的确是约莫百年前的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人提议的,这应无疑义吧?其次,就是因为闽南语不是源于黄河(?)或洛水(?),依前述文章,是与光州方言有关,因此不应称为“河洛语”。光以上两点,就不足以使闽南语改名了吧。就算真的有人想“正名”(?)好了,是不是该改为“光州话”?至于您说的我否定“河洛”,恐怕不至于吧,若您真的有仔细阅读上述文章,应该可以看出该文章的结论似乎跟您的主张不太相符。以上意见供您参考了。—Iokseng留言2010年4月8日 (四) 05:28 (UTC)回复
原来您是担心有人想“正名”,怎么不早说呢?哈哈哈!您还是就事论事吧!--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9:46 (UTC)回复
综上所述,学者们论此非原生于闽南;论汉音与源流,光州、楚、河洛自古频繁交流,语言自然挟杂着甚多外地语,遂有诸多人追索,究Hō-lóh之音来对字即河洛。若众家学者考究至此,您还努力坚称这是被创造的,那再有多少数量的文章,包括以上7至九篇的内文,您也未总体考量而统统略去,则您要再参考谁的考据?而且闽南语即包括客语与河洛语,故根据汉音以音对字Hō-lóh即河洛,订正回退为河洛人正确无误。--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9:41 (UTC)回复
看来某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您的心中了,那这里再多的讨论也没用。一些反对该名称的文章我已提供,结论也很清楚,若您还想曲解,甚至以“哈哈哈!”带过,我只能说是无言了…Iokseng留言2010年4月8日 (四) 10:18 (UTC)回复
综上所述,学者们论此非原生于闽南;论汉音与源流,光州、楚、河洛自古频繁交流,语言自然挟杂着甚多外地语,遂有诸多人追索,究Hō-lóh之音来对字即河洛。若众家学者考究至此,您还努力坚称这是被创造的,那再有多少数量的文章,包括以上7至九篇的内文,您也未总体考量而统统略去,则您要再参考谁的考据?而且闽南语即包括客语与河洛语,故根据汉音以音对字Hō-lóh即河洛。您要求充分讨论即须总体考量,毋庸末了再扭曲他人语意;如果每次的配合,您都要一意曲解,那‘反对’到底只是您滥用‘讨论’以避形成“共识”二字的工具罢了。--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3:32 (UTC)回复
古书都写那么白了,古的念音不是"Hō-lóh",early-citations of hoklo,请问"Hō-lóh"是那一年?那一本的闽南语字典这样记载?Ianbu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19 (UTC)回复

改名的荒谬性

编辑

对了,民系的名称怎么会有人想用表决的方式决定,而到处去拉票?打个比方,一个南京人会因为大家投票希望他改名为北京人而成为北京人吗?有没有考虑到居住于该地人的感受?回到这里,一个住在福建南部的人被外地人要求他认同为是黄河、洛水的人,你觉得他的感受是如何?若再按此逻辑,世界上只有非洲民系了,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来自非洲,这不是很荒谬吗?—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00:44 (UTC)回复

要求他人配合讨论却顾左右而言他的荒谬性

编辑

以上7篇依您所要求而提供语言学、人类学相关文章,加上您所提供之2篇文章之其中1篇更是大量陈明河洛源流。讨论地如此清楚,可您反而一再曲解他人语意并且略去学者们所考究。另您始终略去闽南有河洛人和客家人等语系族群,粤东、浙南亦有河洛族群,皆非原生于闽南(文章也未见您提供);条目亦载明河洛二字。如此配合您的种种要求仍不得您正眼列为参考,反而顾左右而言他。请结束屡次删去河洛二字的行动及省略众家学者考究的讨论模式,尊重讨论结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5:08 (UTC)回复

复制自移动请求,延续讨论

编辑
(-)反对:没有共识且没有根据。—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00:41 (UTC)回复
(!)意见:数星期以来,三番两次邀请您参与讨论,您不仅零星地、仅草草数语带过,要求他人提供根据;待他人提供依据后,又不参与讨论。个人于河洛人 (台湾)内文和相关讨论页面所说明部分,您也不参考,说‘没有根据’不令人意外。惟您素知该条目初为鹤佬人,后经订正为河洛人;若有不同意见和根据,请即刻提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02:46 (UTC)回复
请先搞清楚“河洛”这个名词到底是谁创造的?另外,这里是移动请求,有意见请到讨论页发表。—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13:46 (UTC)回复
(!)意见:因为你停止讨论多日且不提供任何依据即反对,当于此使管理者了解,否则我补充了相关说明,管理者将因你指控‘没有共识且没有根据’即是我蛮横来此移动请求。--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9:13 (UTC)回复
(!)意见:我以为“闽南民系”是叙述所有“闽南地区”的人。但是该条目很明显的是在单指“闽南地区”的“河洛人”。“河洛人”代表所有的“闽南地区”的人吗?但是根据闽南条目,“闽南地区”还包括了“诏安县”等地的“客家人”。所以目前闽南民系的条目名和内容似乎不符合。Rantooy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0:13 (UTC)回复
(+)赞成:闽南地区尚包括其他族群如客家人等;观此条目内容单指河洛人;消歧义部分亦与河洛人相关(另,反对人鲜少参与讨论,即使有时间于本百科参与编辑,也不于讨论页面提出反证,自然无其倡言之‘共识’;仅于此页面窥伺声言反对,此行为当受约束)。--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6:16 (UTC)回复
(+)赞成:原因同上,内容与标题不符,内容仅指河洛人。—Rantooy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7:42 (UTC)回复
(!)意见:客家人不会认为自己是闽南人吧,只会说自己是居住于闽南的客家人。—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00:28 (UTC)回复
我只能提醒你,台湾的客家人自认为台湾人。Ianbu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6:21 (UTC)回复
这里是讨论闽南人,怎会扯到客家人?—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14:38 (UTC)回复
我来引用之前在台湾话讨论区殷浦藤熙的话"你们跟着日本人这样继续用"台语"有想过我们客家跟原民是怎么看待吗?是说人多就可以霸占著命名的绝对权力吗?只有用你们"台语"的才有资格称为台湾人吗?错的东西就要改呀,不能说大家都错,就是对吧?"。Ianbu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16:34 (UTC)回复
所以“闽南人”一词并无碍客家人的尊严啊。“河洛”这种音、义不合的名词才是有损闽南人尊严的称呼。希望能有更多闽南当地人参与此项讨论。—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16:52 (UTC)回复
(※)注意:您这部分回应“河洛”这种音、义不合的名词令人错以为您未曾参与过讨论;若知情,仍持此见,就是误导他人。Hō-lóh为汉音,以音对字、河洛关系说明及于消歧义河洛人 (台湾)的根据,不可假装当没发生过。--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1:43 (UTC)回复
真是服了你,这样也能说"所以"、"无碍客家人的尊严",现在这个闽南民系条目内只有一丝丝提到当地客家人存在,快视而不见了。Ianbu (留言)
若你有意愿的话,可以自行加上相关内容。重点是“河洛”到底适不适当的问题。—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17:22 (UTC)回复
还有,请尽量避免使用“真是服了你”之类的句子,谢谢!—Iokseng留言2010年4月9日 (五) 17:24 (UTC)回复
(※)注意:讨论,即是由于此条目名不适当。还有,您已参与了讨论,“河洛”这种音、义不合的名词之措词极不适当。不要(1)先要求他人配合您讨论后,(2)再指定须凭有语言学、人类学文章来说明,(3)最后却顾左右而言他,完全不尊重您自己(1)(2)的前提。个人引述文章俱说明Hō-lóh为汉音,以音对字(非自创、假造),请您记得这些事实与根据。--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1:43 (UTC)回复
若不是自创,请举出史书上有此字词的记载吧!—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1日 (日) 12:13 (UTC)回复
(※)注意已依您要求由语言学和人类学文章提出佐证,非Earl of China本人自创。--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5:05 (UTC)回复
(※)注意:闽南不只住河洛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5:11 (UTC)回复
(!)意见:拆开两条目,"闽南民系"和"河洛人",两者关系论及即可。Ianbu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6:18 (UTC)回复
令人?是指谁?还有明明是“Hō-ló”,怎么会为了想配合“河洛”的发音而改为Hō-lóh?—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1日 (日) 12:13 (UTC)回复
请专注于河洛;若需佐证,请用您指定的要根据语言学、人类学文章。--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9:06 (UTC)回复
专注于…?现在是在讨论适不适当的问题,而我根据前述几篇文章得到的结论,就是该名称是错误的,所以我反对改名。另外,我没有说该名称是您创造的,创造者是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人。—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2日 (一) 16:11 (UTC)回复
请指出是前述哪几篇?--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5日 (四) 08:03 (UTC)回复
你只提出2篇,1篇已呼应在下论点。讨论至此,若有歧见,请标示“说明来源?”或“原创研究?”--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2日 (日) 07:59 (UTC)回复
“呼应”?希望您不要为了想佐证您薄弱的论点而扭曲该篇文章作者的原意。—Iokseng留言2010年5月2日 (日) 08:47 (UTC)回复
已提出例证。--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2日 (日) 09:10 (UTC)回复
(一)此条目内载明卢德嘉考究清代文献,指出Hō-lóh在清朝时多表记为“福佬”,而您已知‘福佬’是蔑称,‘学老’、‘鹤佬’、‘贺佬’皆为借音,且已另有福佬之条目供说明;(二)福佬之客家读音为Fuk-ló,说明此非其他族群予此族群之别称,亦非类于Hō-lóh/Hō-ló;(三)闽南尚有其他族群,若称闽南人,则客家人及其他居于闽南者皆非闽南人?他们也是闽南人;(四)除了闽南、台湾,粤东、粤西、赣东北、浙南、海南等地合计有庞大人口使用此语;此语据学者考究非原生于闽南,而是来自楚地、光州、河洛,于汉至隋唐通用千年之古汉语言;(五)因此就语言(河洛汉音)、基因、文化(中原文化)Hō-Lóh-Lang/Hō-Ló-Lang之音对字,非错误、非自创、非假造,因此闽南民系不如回退至河洛人更来得适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18:41 (UTC)回复
(+)赞成:由于"福佬"是蔑称,应该用中立称呼"河洛"才比较好--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5月3日 (一) 23:31 (UTC)回复
引用上述的连结,各种文献都是使用“Hoklo”(Hō-Ló),在诸如闽南语、客家语、广东语等的发音,都是与“河洛”对应不起来的。现在一些人出于“配合发音”目的将拼写改为“Hō-Lóh”,既不尊重正确发音,也给人有政治性意图的联想。—Iokseng留言2010年5月3日 (一) 23:43 (UTC)回复
Hoklo即是福佬,清代多表记为“福佬”;请注意,福佬是蔑称。因此根据许多学者考究和两岸各自出版之书籍,确实指出河洛是适宜的。所以此一以音对字之中性词,非本人自创或他人新立。另,联想、意图二词,请留于自用。究竟发音要从其Hoklo或Hō-Lóh,已先说明河洛人之确实存在。应该于条目恢复正常后,始可根据发音分歧部分持续编辑。(如果要牵扯政治,这应该是你的长项?但,也发现,有时为符合你个人想法,你曾在条目妈祖要求不要牵扯政治(2010年5月3日 (一) 22:16 );所以要不要另外联想,已说明你要牵扯便牵扯,要制止他人牵扯便制止他人的事例一再发生。讨论上,本不应当如此,所以你要说明你累犯的意图是什么?--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1:00 (UTC)回复
真是怪了,我在其他条目的编辑跟这里有什么关系?还有,“福佬”谁说是蔑称的?另外Hoklo说明了什么的存在,是你以为的那个名称吗?—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3:37 (UTC)回复
这是建议,请勿见怪。但请您明白,“福佬”是蔑称,是您引述学者吴守礼文内所载,其他文章也如是说明;前期其他编辑人讨论时也讲到这一点,所以众位学者在各自研究与共同探讨后,确认了河洛人;这不是单单在下所以为的。--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5:55 (UTC)回复
你是指从哪里“确认”了这个名称的?—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6:36 (UTC)回复
搜寻结果集结于本讨论页2010年5月5日 (三) 16:48部分。有关河洛人,请看众家学者各自或在学术研讨上怎么说。--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7:04 (UTC)回复

河佬

编辑

下面的资料是网络上的,但我未实际查证《天下郡国利病书》: “何谓“河佬”?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漳人与虞、汀、潮、循接壤杂处”,“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畏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

引出的问题是这个城邑是指哪里?"潮州"?"漳州"?"泉州"?
这个城邑人只说是"河南"迁来的,文中未见城邑人是自称"河洛人",且"河老"这个称呼的"河"是"河南"的简称,不是"河洛"的简称。Ianbu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1:55 (UTC)回复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人;清代多表记此族群为“福佬”。根据学者们考究,陈元光是光州人;另考究结果,楚地、光州、河洛之语言和文化融合交流,形成河洛汉音。河佬若称从河南迁来,河南包括楚地、光州、河洛,与“福佬”等皆有可追溯同源之记录并确认是同一族群;与该族之自称及其他族群对该族之称谓也相同。所以学者们考究后,无论狭义、广义,河洛人三字是合乎此族群之自称的。--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2:27 (UTC)回复

移动请求→河洛人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移动请求/当前

闽南民系河洛人相关条目内载明卢德嘉考究清代文献,指出Hō-lóh在清朝时多表记为“福佬”,而User:Iokseng(争议方)由自收录之2篇文章之1已知‘福佬’是蔑称(另1指出与光州(豫东南)、河洛(豫西北、豫北至豫东北)和楚地(豫西南)交流渊源),‘学老’、‘鹤佬’、‘贺佬’皆为借音,且已另有福佬之条目供说明;(二)福佬之客家读音为Fuk-ló,说明这不是其他的族群予此一族群之别称,亦非类于Hō-lóh/Hō-ló;(三)闽南尚有其他族群,若称闽南民系,实际上则包括了客家人及其他居于闽南者;(四)除了闽南、台湾,粤东、粤西、赣东北、浙南、海南等地合计有庞大人口使用此语;此语言、文化、基因,据众多学者考究,不是原生于闽南,而是来自楚地、光州、河洛,于两汉至唐中叶间,融合通用千年之古汉语言;(五)复查时下多本两岸各自出版之相关书籍,俱说明个人支持之论证乃有凭有据。(六)因此为免将错就错与牵就,就语言(河洛汉音)、基因、文化(中原文化)Hō-Lóh-Lang/Hō-Ló-Lang之以音对字,使闽南民系回退至河洛人更来得适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19:47 (UTC)回复

(!)意见搜寻结果1,140,000条"河洛人"搜寻结果873,000条"福佬人"搜寻结果117,000条"闽南民系"--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1:57 (UTC)回复
(-)反对:才没多久前没有共识的请求,怎么又提出了?还有,请不要为了配合特定的发音,将“Hoklo”(Hō-Ló)随意改为“Hō-Lóh”,在各种文献中已清楚记载。—Iokseng留言2010年5月3日 (一) 23:12 (UTC)回复
(+)赞成:所以根据清代文献多表记为福佬,说明此族群-河洛人确实存在。而你所坚持之根据蔑称发音分歧,当于条目回退至河洛人后,持续编辑与说明。--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1:20 (UTC)回复
(-)反对:“河洛”只是台湾民俗学者一厢情愿的穿凿。另上述第(三)、(四)点的逻辑同样适用于“河洛人”一词。即使“闽南民系”这一名称有问题,改为“河洛人”也只会是另一种“将错就错”。Luuv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04:26 (UTC)回复
(!)意见:误会甚大。两岸学者及各自出版著品皆根据考究,以河洛称此族群;不是台湾的民俗学者所专门喜用之词。况且闽南民系应包括客家人、河洛人及其他居于闽南之族群。河洛人乃根据该族群自称而应有之条目名;而Iokseng所坚持之发音分歧,当于条目回退至河洛人后,持续编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1:20 (UTC)回复
(!)意见:河洛人主要是台湾在用的,我觉得把"河洛人"重定向到"河洛人(台湾),闽南民系还是去写"闽南语民系"和"闽南地区民系"这部分资料,把两者关连的地方提一提就好。另外讲台语的台湾人口中所说的"hô-ló ",后来我有找到另外资料,"hô-ló"和"hok-ló"就看到资料该是并存的,分指"河佬"和"福佬",网络上请自行去找"河佬 顾炎武"就知,就闽南语和客语来说音义都合,我只是没去找"天下郡国利病书"确认,但"河佬"和"河洛"也好都非现在主流。"闽南人"、"台湾人"、"福建人"才是,而且"河洛人"主要是台湾人在讲的,但也非台湾主流。Ianbu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2:50 (UTC)回复
(!)意见:河洛人乃该族群自称或其他族群对此族群之称谓,今根据语言、基因、文化和两岸各自出版之图书,已确认此族群的存在。
(!)意见:请Iokseng君、Luuva君、Ianbu君和各位一同来了解,焦点在有清以来文载该族群有此自称,若今因歧见而分载于不同条目中,不是个完全解决的办法。还是需要参考条目客家人(自称客人,但意义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客人,不是英文所称之guest,所以各歧见可于回退至河洛人后在条目内一一简明解释)统合于一;此外,个人参照了两岸对河洛人的说明(若不参考书籍也请自行搜寻或参考已上陈的搜寻结果),俱指确实有此族群之自称与存在。再者Rantooya君、Ianbu君皆曾点出或认为“闽南民系”不同于闽南人、河洛人的原因在于条目闽南民系本专指河洛人,因此维基百科应该参照福佬河洛(消歧义)而回退至河洛人。目前Ianbu君再引据指出“河佬”、“福佬”实同指河洛人;从维基百科上,编辑人亦知Hoklo、Ho-loh、Ho-lo从旧文和据清代至晚近之该族群自称,也同指河洛人。因发音、主流与歧见部分,当于回退至河洛人后持续编辑。这样才有个水落石出。以上请各位参考支持。--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04:45 (UTC)回复
(!)意见:现在的问题是,“Hoklo”根本不是“河洛”,无论从音、义上皆不相等,而如果您认为“闽南人”无法专指说“闽南话”的人,那唯一可行的就是名称改为“Hoklo人”。至于“guest”跟“客家人”有何关系,应该与此无关吧?因为,西方语言的“Hoklo”明显是音译,而“Hoklo”无论在各种方言中,皆不可能对应于“河洛”。—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08:36 (UTC)回复
(!)意见:(一)客家人自称“客人”,但此客人非汉语中一般所谓的客人;当然与guest无关。(二)所以你认为Hoklo、Ho-loh、Ho-lo是不同族群?你要不要提供证明?--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2:12 (UTC)回复
我没有认为Hoklo、Ho-loh、Ho-lo是不同的,而是我认为“Ho-loh”根本是错误的,为了对应“河洛”而新造的。—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3:31 (UTC)回复
所以你认为Hoklo、Ho-lo是一样的?--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5:13 (UTC)回复
“Hoklo”是很多文献所使用的,“Ho-lo”在google搜寻也有一些使用。—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6:32 (UTC)回复
已提供“Ho-lo”与“Hoklo”的搜寻结果于本讨论页2010年5月5日 (三) 16:48部分。--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6:48 (UTC)回复
(!)意见:如果“闽南民系”必须包含客家人等世居于闽南的族群,那么“河洛”难道没有“河洛人”以外的族群?说不定客家人也有从“河洛”地方来的。何况此起源说法仍然存疑。个人是认为若真要移动,那么“福佬”才是最常见的名词,即使发音不合又具贬意也无所谓。Luuv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08:57 (UTC)回复
(!)意见:(一)你认为闽南民系包括了客家人也应该在条目内说明?(二)闽南民系移动到福佬?--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2:12 (UTC)回复
我是说“河洛”和“闽南”一样,都不会只有所谓的“河洛人”或“闽南人”,换句话说,“河洛人”这个词汇不会比“闽南民系”更精确。更何况“河洛起源论”具有存疑性,而“闽南”却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有“holo人”的存在。Luuv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2:36 (UTC)回复
相关疑虑可于页面移动至河洛人后再说明。闽南民系四字非此族群自称。各条目皆有针对各族群自称的介绍,并以其自称做为条目名。“河洛起源论”根据众学者分别考究或一同讨论后,同意分居于闽南、台湾、粤东、粤西、赣东北、浙南、海南并说着同样语言者确实同为一系,确实有河洛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2:49 (UTC)回复
既然有疑问,怎么会是先“移动”再“说明”呢?而且,此族群是自称“河洛”吗?还是如我之前提出的资料,是最早由台湾学者提出的?—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3:28 (UTC)回复
众多文章和网络搜寻结果都已表示此族群自称河洛人,并由许多学者于两岸各自研究及一同讨论其语言、基因和文化所得出的结果一样。--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5:13 (UTC)回复
此族群“自称”?应该不是吧。“Hoklo”是其他族群对其的称呼。—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6:32 (UTC)回复
您要不要仔细看一下“河洛”乎?“福佬”乎?“貉獠”乎?这篇文章,查证一下是否有释疑作用?我查过:搜寻结果308,000条"Ho-lo"搜寻结果76,700条"Hoklo"。另外您也可以一同来搜寻,看学者们怎么说:搜寻结果1,140,000条"河洛人"搜寻结果873,000条"福佬人"搜寻结果117,000条"闽南民系"--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6:48 (UTC)回复
google搜寻不代表是学者的说法吧。至于结果多少,可能是反映被“转贴”次数的多寡。—Iokseng留言2010年5月5日 (三) 17:01 (UTC)回复
所以请您专注在众位学者的考究结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7:09 (UTC)回复
条目名称和是否为自称无关吧,“藏族”也不自称“藏族”。另外google的学术搜寻中是河洛人少于福佬人的。一般的搜寻也完全看不出所谓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是倾向闽南语族群普遍有将“ho-lo”认知为“河洛”这两个汉字。条目名若用“闽南人”或“闽南民系”或任何发音无关ho-lo的名称,反而可以避免倒向任何一方。Luuv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7:58 (UTC)回复
所以也请您关注学术讨论。如果您已进行了学术搜寻,于此公布学术搜寻结果让各位知晓,对证明自身论点及力行学术搜寻将更能具体化。--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6日 (四) 11:55 (UTC)回复
经搜寻,始知各地对此之各别研究及座谈已有一段时日,然而未受多数维基百科编辑人的重视。故惊为新说者,有若干疑惑,实不足为怪。对于部分持中立或立场持平者,对此或有未明而不知从何问起,在下亦应当有所了解。因此而究其竟后,于以音对字、清代记载,并对照各方学术文章诸共同点后,目前就语言、基因、文化等方面之论证已趋明了;仅实体出版品部分未如学术论文般电子化。惟往后此类事证也将趋于一致,河洛人一词的使用亦将趋于普遍。为持续解决疑惑,在下日前复于坊间搜寻,同样有多位学者撰文指出河洛人的渊源,谨提供如下:河洛文化在台湾;开发河洛 回顾台湾;河洛人文 风化闽台;论闽台文化的共同本质与地域特色;广东汉系、客家汉系、中州古韵散谈-《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如果讨论人已进行学术搜寻,请尽早提供事证以利各方征询,以便各方加紧讨论。或者以上诸要点,已解决了诸君裹足不前的疑惑,对此有趋于一致的体认后,请容在下再次促请各位前往移动请求页面表示赞成。台湾话、闽南语等留于现状。部分对条目名影响不大之消歧义等,可于条目名完成回退后,进一步圆满解决。--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0:03 (UTC)回复
5月5日,Luuva君于此表示已进行google学术搜寻,请您同于此公布结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5日 (六) 14:35 (UTC)回复
"河洛话""河洛人" "福佬话""福佬人" 福佬人多一点,但并无一方获压倒性数量。Luuva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09:33 (UTC)回复
清代此族群表记为福佬;福佬已经由学者指出为蔑称;中文维基百科也是如此说明。所以福佬人、鹤佬人、鹤佬人、学佬人等经比对及对应字是河洛人。诸多学者也是同意此最合乎原意。--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13:38 (UTC)回复

首段的定义

编辑

存疑之,是否把闽南语的定义套到闽南民系?Ianbu (留言) 2011年1月29日 (六) 12:01 (UTC)回复

闽南人祖宗溯源上来自闽越族,体质上最接近南岛民系马来人种

一些地道汉化的越南人,岭南沙文主义要坚持不久而遗,话说客家人被粤民族认同为属粤人丶畲人丶甚至胡人捞人。。。最大技巧就是扯到上民族融合混种。。。。穷手出本能来逃避解决问题。。。就像潮州人,请问一下闽人们我们跟闽人粤人又有一点点关系么?基本上潮客人也是溯源于古时中原汉人,战乱逃生,才迫不得啥南迁岭南地带接受外诸们文化而己,在山地区丶沿海地区谋生活动多,算是广东丶福建丶港澳丶台湾下不多不少少数汉民系一部分

本条目说多数印尼华人闽南人是不正确的

编辑

本条目说多数印尼华人闽南人是不正确的,多数印尼华人毫无疑问是客家人印尼最多华人的应该是客家人

--Jackac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0:30 (UTC)回复

“河洛”?

编辑

“河洛”???在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地区根本没有这种说法。难道台湾人是从所谓的“河洛”跳过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地区直接从所谓的“中原”“河洛”空运到台湾岛?怪力乱神,可笑至极。 广东移民对台湾人蔑称“福建佬”简称“福佬”,竟然转音成“河洛”“学佬”“鹤佬”等等大堆垃圾名,还自以为自己来自中原正统“河洛”,愚昧至极!──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4.244.23.160讨论)于2021年4月16日 (五) 00:02 (UTC)加入。回复

人or侬

编辑

如果照维基词典的说法人和侬应该是同一个字/同样用法吧?或说是(jîn)、是(lâng),或是说人是正字、侬是方言字,再或者人或侬都通用(人的白读音是jîn而文读音是lâng),我毋知影。不过我相信在我居住周遭(马来西亚)没有人会用汉字来表示福建话就是了。总之不管如何,作为一个描述闽南人的题目,我还是会加入该字的福建话读音。--daniel 2023年10月15日 (日) 09:23 (UTC)回复

返回到“闽南民系”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