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TannedBurger/论述/翻译的方法
本页简而言之:
|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不时就会有人把翻译过的条目给我做校阅(尤其是美国相关的条目)。这篇内容与其说是一个论述,倒不如是说我看过各式各样的FA、GA和草稿后关于“拙劣”翻译的一些心得。
纯粹机翻
编辑如果您是用这种方式来翻译条目,那你真该赏自己一巴掌。认真的,你应为你做的事感到羞愧。如果您是因为看到管理员用这个论述在页面存废讨论删除你的条目,那相信你不会因这论述而受益良多。机翻是翻译维基百科条目的头号公敌。作为一名编者,你为什么要用跟读者一样的方式来编辑条目呢。假如我是一名读者,我用机翻去看外文的条目跟在我母语的维基百科看到的机翻条目内容会有任何差别吗?请不要使用机翻。若真的有必要使用机翻,请一定要在发布前改好明显的翻译问题,不然你花了20秒做的剪贴只会被快速删除。
有用心的拙劣翻译
编辑这有时候还比机翻还不如,但您还有用自己的头脑想过这个外文的字应该对应到哪个词。但是,请记得,维基百科不是你的翻译练习本。除非你真的很有信心,不然还是请你身边的人帮你看看他们读不读的懂。如果你身边的人花了20秒试图理解一句你翻译出来的句子,那还是请你重新翻译吧。
如果你身边没人能帮忙的话没关系,把你要创建的条目前加上“Draft:”并加上{{subst:draftnew}},会有资深的校阅人士来帮您提供校阅意见。
不会被G13但会被挂RoughTranslation的翻译问题
编辑动词没写的不要写
编辑连FA也会有的小错误
编辑在写这篇的时候,我去查看了下现在一些从英维翻来的FA,其中一篇条目是这么写的:
“ | 美国二百周年纪念币包括一套流通纪念硬币,有25美分硬币、半美元和一美元3种面额,由美国铸币局在1975至1976年铸造。 | ” |
——Special:diff/65986054 |
试问这里的“流通”第一次读的各位觉得意思是什么?我第一次读是读不太懂,要知道这里可是用了“流通”一字来形容“纪念”,然后这个“纪念”拿来形容“硬币”。问题是因为这样复杂的形容方式一般人是肯定要读个第二次、第三次的。为何不要让一般人在第一次就能读懂呢?
的确,这个问题在中文文法上没有错误,但逻辑上嘛,起码我个人只读一次是理解不了。写百科全书应是像科普杂志一样,把深奥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不过在我看来这样只是把这东西变得更深奥。
不过有个更严重的问题,一般在中文使用里,“包括”一词后会有一个“和”字(如包括A和B(等)),但这句话里的“和”应是与“25美分”、“半美元”和“一美元”并列。换句话说,这句里面少了个“和”字。
不过在改善前,回去看原文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
这里的原文是:
“ | The United States Bicentennial coinage is a set of circulating commemorative coins, consisting of a quarter, half dollar and dollar struck by the United States Mint in 1975 and 1976. | ” |
诶,奇怪了。里面完全没including(“包括”的英文)这个字,怎么会有“包括”呢?
这就回到标题写的“动词没写的不要写”(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说“动名词没写的不要写”)。如果随便写了个原文里没有的动词,整句话的意思就变了,也就会变得具误导性且过度“深奥”。
当然,相较英文的各种背诵式文法,中文没有那么多硬性规则。“包括”其实也能保留,不过整句话应该改成“美国二百周年纪念币包括三套流通纪念硬币,分别为25美分硬币、半美元和一美元3种面额,由美国铸币局在1975至1976年铸造。”(怎么感觉差更多了)。
检查文法
编辑这种错误我已经看过太多次了,例如“还有7.5亿25美分长期囤积起来”(请问是7.5亿个25美分硬币,还是价值7.5亿美元的25美分硬币〔即30亿个25美分硬币〕,还是价值7.5亿美元又25美分的25美分硬币〔即30亿又一个25美分硬币),还是价值7.5亿又25美分的各式硬币〔1美元,半美元和25美分〕)。当然,绝大多数的问题可以透过上下文来猜到,但为何要这样折腾读者呢?
一些技巧
编辑基本技巧
编辑再朗读一次
编辑若您想要完善你翻译的条目,建议您找个地方大声朗读您编写的条目并仔细聆听你读出来的句子。如果你发现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很有可能你的条目还有翻译腔的问题。
意简言赅
编辑如果有一句(从句首到句点)你需要超过20秒朗读完,那句话 很可能有翻译腔问题。
把句子写长一点
编辑“ | He's a man. He does business. He likes cats. He hates dogs. He is short, like how the way he talks. | ” |
——and that rhymes, baby . |
写短不一定好。短句令人厌烦。觉得厌烦吗?过多重复结构的短句令人厌烦。把句子写长一些,越长越好。尤其是那些不是靠逐字翻译的句子,最好不要太短。
检查,检查,再检查
编辑最近受托检查15号州际公路亚利桑那州段时又发现了一个明显错误:
“ | 为加快建设速度,犹他州将部分联邦公路基金借给亚利桑那州。不过,这条公路对亚利桑那州交通需求帮助不大,既未连通该州任何社区,在连接盐湖城、拉斯维加斯和西南方向的洛杉矶上也未起重要作用。 | ” |
——Special:固定链接/60653355 |
但原文是
“ | To help quicken construction, the state of Utah loaned a portion of their federal highway funds to Arizona. Even though the highway is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the transportation needs of Arizona, as it does not link any Arizona communities, it does serve as a vital link between Salt Lake City and Las Vegas and Los Angeles to the southwest. | ” |
——en:Interstate_15_in_Arizona |
什么时候"does serve"变成“也未起”了。
对此我也只能说再小心一点吧。也没别的方法了。
高级校对技巧
编辑如果您有按照前面提到的技巧改善了翻译腔,那以下有更多更“高级”的方式来确保你的条目没有明显的翻译腔问题。
按时序说话
编辑英文跟中文的句子在时序上最大的不同是英文可以把比较早发生的事放在句子的后方,但用中文读起来就可能有翻译腔的问题,如下:
“ | 巴黎公社当日的主要工作是建造和加固路障,他们拆除了许多巴黎人行道的铺路石来建造路障,但凡尔赛军吸取了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街头战的教训,没有直接正面向路障攻击[。] | ” |
——Special:diff/71764716 |
这边的第一个子句“巴黎公社当日的主要工作是建造和加固路障,他们拆除了许多巴黎人行道的铺路石来建造路障”可以发现这整句是一个ID, ID, D[.](没错,英文的run-on中文也适用),在修之前我们重读一下未翻译的版本:
“ | On the 23rd, the primary activity of the Commune was building or strengthening barricades, mostly made by pulling up the paving stones of the Paris streets. | ” |
注意这里英文用了"by"一词来强调巴黎公社是先“拆除了许多巴黎人行道的铺路石来建造路障”再“建造和加固路障”,所以更为恰当的中文翻译方式应为“巴黎公社当日的主要工作是先拆除了许多巴黎人行道的铺路石再建造和加固路障”。
接下来,我们再稍微修饰一下就可以变成“巴黎公社当日拆除了许多在巴黎人行道上的铺路石来建造和加固用以对抗凡尔赛军的路障”。
用一下我们前面提到的“再朗读一次”,是不是比较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