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Ghren/essay

不中立的产生 编辑

可以这样说,编者必然是不中立的,每一个编者基于自己的学识、接触的材料、当时的情绪、社会背景等等,必然会投射在编者的自己的编辑之上。罗森茨威格指,“人人都有内在的偏见”,但是中立性观点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并认为只要通过群体性的编辑,则必定可以向中立性靠拢。从实例中也可见,编者不需要在正文中直接以宣传某一方的观点,而可以以一些较为婉转的方式法以带出不中立的立场。甘莅豪等针对于昆明“3·1”事件和伦敦“6·3”事件为例进行了分析,指编者将昆明事件中将《人民日报》刻意表达为“the State-run People's Daily ( 国家运营的 《人民日报》) ”,而反之则是在伦敦事件中直接称之为《BBC》,前者的补语刻意质疑《人民日报》的中立性。整体结构方面,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子标题,刻意放大某方的内容,以突显出某一方的立场,如昆明事件中的事件描写则较为不仔细,评论较为多,而伦敦事件则是以事件细节为主,评价较短。如是者,前者则可以引导读者以阅读占比较多的西方评论,将事件归因于中国政府。甘莅豪又于另文分析了钩鱼台条目,指当中正文中一句:“《 波茨坦公告 》指出“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 北 海道 、九 州、四国和我们所确定的一些小岛屿”,“我们”指的是在波茨坦会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者,日本在投降时才接受了这个宣言的条款”,虽然正文先一句是事实,但是后一句却是巧妙地加上日本迫于承认合法性的立场。

不中立极为容易产生,因此,实际上维基百科的“中立性”是因“四眼原则”以保持,依靠群体的编辑。和传统百科全书不同的是,传统百科全书依靠编辑传达意思于文本,文本再传达意思于用户的方式,但维基百科作为共笔形式的百科全书,依靠读者反馈意见编者,然后编者通过参与维基百科平台,将自己的意图反映于文本之上,文本再影响读者,与此循环。

File:1percentrule.svg在这个循环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先就阅读量不能转化为编者的问题,1% rule的经验法则指出,网络平台之中,大约只有90%的人会阅览,而10%的用户会留下评论,而只有当中的1%会实际进行编辑。以维基百科的讨论页门槛而言,实在比较难以想象新手可以理解讨论页逻辑,更加不论中维的条目讨论页极少编者会关注,当中读者所提出的意见是否真的可以反映编者之上呢?恐怕是有难度。当然,维基百科是所有人都可以编辑的百科,但参与者对参与社群的热情是拾级而升的,读者能否一次就能由金字塔的底部上升至金字塔的顶部呢?这也是一个问号。

因此,实际上对于维基百科的评论,实际上不一定在维基百科中出现,而是反而在是出现在各大的社交平台之上。这对于一个网络平台而言,这其实并不健康。首先反映的是阅读量外流,如WP:折毛的阅览数字至6月23日已经有约九万之多,但和之比较的知乎却有250万之多。但这作为百科全书,自然流量并不是重点,但随之而来的是读者宁可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于维基百科的批评、意见,也不一定愿意参与在维基百科的讨论页之上,读者宁可省乱地将自己的意见发表社交平台上,也不一定将之表达在维基百科上,依靠编者接触读者。于是维基百科的条目不能得到即时的纠错,而且难以使读者有拾级以上成为编者的意愿。

解决不中立的问题 编辑

大卫 A 霍夫曼 Davi . . ( 尔 梅赫拉 Sal i l ? ( K Mehra) . dA Hoffman) . 通过对 2 68 和萨利 个仲裁案 件的测量与研究 发现仲裁委员会的争议解决方 案往往会回避对争议内 容进行裁决 而是侧重于 显然 管理员和仲裁委员



从一个维基百科编者的视角观察大陆的维基百科研究


中国大陆虽然因为防火长城的原因,理论上应该对于维基百科的研究较少,而不受关注。事实上,搜索之下,看来实

至以4月阅读量和编者数字作比较可见,两者差异。

在编者和编者间会为了达到的多次


维基百科的编者中,经常会有来自于不同地方,政见的编者,而当中的争议却不是能轻易得到解决。学者曾多次以条目的争议进行过探讨了,以了解为什么中立性的原则不能在维基百科得到实践。戈尔贡(Gorgeon)和斯旺森(Swanson)总结了维基百科条目“Web2.0”在2010-2015年间被编辑的历史过程,分析了维基百科社区构建条目文本的过程,包括匿名用户、注册用户、管理员等不同角色对条目文本的的贡献,并认为维基百科有“客观中立性”的特征。


,并指出编者有多种方式使条目在“表面上中立”的情况下加入主编的立场,如在。而在动语方面,昆明事件则会以动词“塑造了强权政治的中国政府形象”,而反之伦敦事件的则使用较多的中性词。在情态动词方面,前者使用了一些中低程度的情态动词,以表达一些评论者猜测中国政府的话语,而反之后者则使用了情态动词以表达政府对于事情的预判。连贯性方面,甘莅豪认为,文本中四种的语法衔接方法(照应、省略、连接、替代)四种方法都可赋予文本于字面之上的意义,因此编者可以以衔接的方法引导读者至自己的意图。引语方面,除了笔者可以改动原文意思之外以使之和本来意思不同之彍,也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方式,以及是间接引语中被动的语态或者是主动语态以引导读者的立场。整

评:

这是经典中国式中立的问题,中立并不代表将美方和中方的立场两者相加除以二,则必然代表中立。《人民日报》和《BBC》两者当然同样是由政府直接拥有,但是两者的管控又是否一样呢?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