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asonzhuocn/工作区08 维基百科条目体裁

维基百科条目体裁 编辑

条目分为三个部分,导言、正文、附录。另有一个讨论页。

导言 编辑

包含概述与资讯框。是条目的简明知识概述,对于想要简便理解的读者很管用。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此处也会放置维护模板,向读者及作者提示此条存在的问题。

资讯框是一种结构化文件,对百科全书的维护有特殊意义。它容纳了条目的一些资讯子集,以属性:值组的方式储存。资讯框可使同类型的条目在导言右侧保持布局、格式一致性,高度结构化的内容方便让机器学习,并将成果回馈到改善条目上。Extracting Structured Information from Wikipedia Articles to Populate Infoboxes

释文 编辑

知识的各方面分章立节,读者可经由点选目录快速进入想要阅读的篇章。

如果将上万字的条目视为一本专书,那么条目的章就是一本书中的章。

附录 编辑

see also、注解、reference、延伸阅读、外部链接、姊妹项目、其他语言版本(显示在左侧导航条底部)。指引还不满足的读者,可以在这区块获得进一步的资讯,前往条目之外再行研究。

分类功能及主题模板也会放在这里。

  • 一般的百科全书没有这个部分。少部分百科全书的大条目含有参考书目,但不等于维基百科纪录作者引用的reference,而是面向读者的延伸阅读。
  • 百度百科不设独立的外部链接章。

讨论页 编辑

每个条目都有专属的讨论页,供读者与作者们对知识内容如何撰写进行交流。

  • 维基百科的条目讨论页连结最初位于条目底部,后来成为软件预置的一个名字空间。
  • 一般的百科全书没有这个部分。
  • 百度百科无此功能,用户集中前往相关的百度贴吧或直接与其他作者个人交流。

summary 编辑

维基百科条目体裁是一种特殊的百科体裁。发端于传统百科全书,而逐渐由作者推动,向学术论文靠拢。至2015年止,百科内的体裁跨度很大,从严谨的学术论文到老式的百科短文同时存在。虽然已有方针规范条目需征引参考文献,但实务上如何仍由参予的作者决定。

分析 编辑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条目为例。

布局&结构 编辑

  • 谨守百科的初衷:给行外人阅读的入门通识教材
  • 维持摘要风格
  • 正文含图说与表格约9972字。
  • 共有10章19节。

多媒体 编辑

  • 7图
    • 照片4帧
    • 文献书影3幅
    • 皆为公有领域

引用材料 编辑

  • 参考文献19笔
    • 大学教材1笔。二次文献
    • 专书7笔。二次文献
    • 学术论文11笔
      • 学位论文7笔。不定,须看出现在何处
      • 学术期刊3笔。二次文献
      • 研讨会论文1笔。
  • 结论:非一次文献比重极高。
  • 大部分的引用资讯皆详细到页码

标点、格式 编辑

  • 正确使用全形括号
  • 正确使用公元纪年

其它 编辑

  • 改版次数237次
  • 作者数60人
  • 内部链接,总量适中,分布平均。以1366x768分辨率浏览,条目内连结数比行数少
  • 连入条目206条
  • 每一章节的篇幅与其主题重要性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