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政大世界民族志学习作业/Kachin

景颇人
Kachin
十九世纪末期,克钦酋长与他的家
总人口
68万
分布地区
 缅甸560,000
 中国120,000
语言
景颇语
宗教信仰
基督教天主教泛灵信仰
注释

民族与语言、地理

编辑
 
克钦邦位置图

克钦族,又称为景颇族。而“克钦族”为他称,“景颇族”为自称,在中国称作景颇族。属于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

人口分布

编辑

分布于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山区、瑞丽江流域、掸邦山区、以及景栋地区,以及中国云南省、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数景颇族。缅甸境内的约56万人,中国境内约12万人

语言体系

编辑

景颇族有自己的文字及语言。景颇族有四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而每个支系又有不同语言。景颇语是景颇族通用语,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浪峨支系为浪峨语、戴瓦语、勒期为勒朗语。景颇族又分六个方言,分别为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各支系除了会坚持本支系所使用的语言外,一部分人也会使用其他支系的语言。

文字

编辑

十九世纪,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首先创制,现已固定成型。

地理环境

编辑

景颇族多栖息于缅甸北方的一个克钦邦山区,位于中国、缅甸、印度的边界。东部接壤中国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部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相邻,西部则与印度接壤,南部则与掸邦相邻。克钦邦此区有险峻又高地不平的山、狭隘的山谷及流速极快的河流,山与山之间紧邻并南北向平行排列。在印、缅、中边界是座长达约15000英尺的山峰,并沿着克钦邦往南逐渐变矮;在此邦,有三个不同地是宽广、肥沃的山谷,含有二百五十万的英亩的可耕地。[1]

历史沿革

编辑
 
克钦邦旗
 
克钦独立军的旗子
年分 发生事件
1885年 英国占领缅甸,对于各少数民族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对缅族采取直接殖民统治,而少数民族则依赖各族山官、头人等间接统治,这使得少数民族(包括景颇族)与缅族产生资源分配不均、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差异之矛盾。
1947年 缅甸国父,翁山将军致力于民族团结,与各民族签订《彬龙协议》,允诺给予各少数民族自治权,不幸的是,翁山将军被极右派势力暗杀,新政府上日后否定此协议,因此各少数民族因此组织多个少民族武装(简称"民地武")
1961年 吴努总统希望使缅甸少数民族皆信仰佛教,借此受感化其慈悲为怀的精神,以稳定各民族的反抗冲突换取全国统一。因此斥资大力建设佛寺,但是却反而加重各少数民族的赋税,尤其信仰基督教的景颇族最为反击,组织克钦独立军,提出建立克钦独立国的要求,希望能脱离缅甸联邦。
1962年 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使1941年宪法中“民族自治邦”政策名存实亡。反之,发布“戡乱”政策,更加剧各民族矛盾、冲突。
1962-1988年 缅甸政府对于少数民族一直采取消极消灭的行为,使得缅甸内不一直处于内战的状态。直到丹瑞大将上任后,决定改变政策,与各民地武对话,并与17支民地武和解。之后缅甸维持约20年相对和平局面。
1994年 签立和平协定,缅甸政府决定承认克钦独立组织的合法地位,决定在密支那东北部设立"克钦邦自治区"。并允许其武装在仰光、曼德勒、密支那等地方设立办事处,而克钦独立组织则同意放弃武装斗争路线。
2011年 登胜总统上任,使和平协定再次崩解
2014年末 缅北战事再起。[2]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地域区分

编辑

家屋(nta)

编辑
 
克钦山官家屋平面图

景颇人的家屋依平民与山官有区隔,并非外观上的区别,而是山官家屋才拥有特别的隔间(madai-dap),为祭祀的木代神(the Madai nat)的神廰。平民景颇人的住家都是长方形、像棚子一般、地板高出一面数英尺;而山官家屋的火塘会依其权势的大小在数量上有多少的趋势,甚至会使某家屋长至一百码。

目前大多数景颇人住的是小房子,然而有办法的人会建造大房子为其带来声望

村寨(kahtawng)

编辑

一个村寨包容约十户到二十户的家户,大部分位于山脊。一个村寨的成员具有一体而具有耕作权(及整地权)的领地,皆由河川、山顶、大岩石等地标的明确界线。一个克钦村寨可视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村寨的实际位址很难迁移

村社(mare)

编辑

在贡扎体制中,数个村寨自认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即mare(村社)。村社中的各村寨常由不同的世系群所“拥有”而这些世系群有时属于一个同一氏族,有时则不然。而在这些村寨中有较资深的老村寨,老村寨的世系群等于拥有这村社的所有土地(lamu ga-天与地)。所以老村寨的寨头就是这村社的山官(杜瓦)

山官的辖区(mung)

编辑

各村寨集结为

产业与生活

编辑

克钦居民因多居住于山地,因此其山地农业可分为三种类型:季风当亚、草地当亚与灌溉梯田

当亚

编辑

阿萨姆文献中称为jhum,而马来亚文献中称为ladang 的生产技术。

季风当亚

编辑

此地为典型季风森林区,若无滥用过度,气温及雨量会使废弃的耕地迅速回复茂密的次森林。景颇人对于季风当亚皆遵循一定规则:一、土地在使用一年之后就必须弃耕。二、一块土地在弃耕后的十二年至十五年内,不可再加使用。全区人口密度非常低,但也有某些人口密度相当高,人口分布会因过去政治事件而不平均。

此区的胡康(Hukawng)河谷盛产琥珀、盐以及天然橡胶;坎底笼(Hkamti Long)地区盛产铁矿及银矿。这些自然资源无论何时接受经济与政治因素所决定。

草地当亚

编辑

此区在季风区之外,本地气温及雨量减少许多,土地再开垦及弃耕之后若能回复丛林,也需要相当时间。当亚在此区就是一种作物轮种。主要的谷物作物有玉米、乔麦、小米、小麦、与大麦。草地在清除之后,通常些种植豆类,然后陆续种植各种作物,最后才休耕而回复杂草地。由于谷物作物的收成与收益不佳,此区居民有时会为了交易,而改种茶、黄麻与黄莲等经济作物。

灌溉梯田

编辑

本区的气候的景颇人同时实施季风当亚与草地当亚;除此之外,在散布于各地方,也可见到种植水稻的灌溉梯田。由于梯田可年复一年的耕作,不需要休耕,使得人口大量密集,所以山地梯田通常见于规模特别大的永久性社区。

信仰与节日

编辑

对于景颇人而言,神灵(nat)又称作超自然存在,中文可由nat英译为纳,只是人间的阶级组织(如山官、贵族、平民、与奴隶)扩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与前者相连。同一类别的神灵属于同一世系群。

节日

编辑

在帕兰,有一项重要的仪式于九月出举行,其目的是祈求超自然的力量保护当时在结穗的作物。

神灵

编辑

地神(ga nat)

编辑

阶级体制的最上层,地神之首是社滴,是万物之父母

天神(mu nat)

编辑

这些是那只中的山官,是社滴的子女。

祖灵(gumgun nat, masha nat)

编辑

每一家户在家屋之内有自己的祭台,祭品是献给该世系群的祖先。平民极的是细群通常不会有多少代,所以各家祭台上的主神可能是一个非常近的祖先,经常是现存某人的祖父。组龄本身不被认为有多大灵力,但他们可作为居间人代为求情。例如一个人先向祖灵小献,在向天神求情。

山官的祖灵(uma nat)

编辑

食腿山官祖灵自成一类。这种山官的家屋有两个祭台,一个祭山官自己的祖先,另一个祭天神木代,祭山官的祖先之木育。

恶灵,鬼(jahtung, sawn,lasa)

编辑

上述所提的神灵皆为赐福的。但也有些低阶的神灵,通常都坏有恶意。献给他们的祭品比较低阶(猪、狗、鸡、鼠但不包括牛),因为不把他们当作神,而是当作惹麻烦的宵小,随便接待

者筒(jahtung)
编辑

会破坏猎人与渔人的妥善计划,为一个女人与“一头鹿的心”的后代

扫恩(sawn)
编辑

造成孕妇分娩中的不幸,是一个女人与一只猴子的后代

勒萨(lasa)
编辑

制造致命的意外。

习俗

编辑

献祭

编辑

景颇人向神灵献祭顺序为平民的祖先、寨头的祖先、山官的祖先、低阶的天神、高阶的天神、最后是地神。二是祭品的规模:鸡、小猪、大猪、水牛。最重要的在终结仪式中,除了山官与祭司不得有他人参与。

运气(maraw),麻饶

编辑

景颇人每个仪式行为都难以截然划分出其为法术性的或宗教性的活动。'对所有类别的仪礼活动,其解释都说是献祭品给纳(nat)。但其实那就是人类学家所称的巫术(witchcraft),raw(maraw)意旨“解开”、“抵销”,“债就抵销了”,而在此特别显著的为恩苏(nsu)纳,可被视为“忌妒之灵”;麻饶(maraw)类似西方神话中的精灵(erinyes,eumenides),也可译为“运气”或“运气之灵”。麻饶中最常被提到的是个宰麻饶(Kajai Marraw,留言或丑闻)或麻杂麻饶(Matsa Marraw,诅咒),这些麻饶是“意外之母”(sa wa nu)所以勒萨这些恶灵即是他们造成的。而这些理念几乎就是邪术(sorcery)之理念。施术者并不必然要做任何神奇的仪式;只要口出恶言、散播恶意的流言、或仅是心存邪恶之念,就能使敌人遭殃。但为了万无一失,就必须召请麻饶。

巫灵(hypi)

编辑

景颇人相信人可被恶灵(witch spirit)附体,即使他们自己不知晓这是一场灾祸。感染是有传染性的,且无药可医。巫灵可以造成各种疾病与不幸,但对象不是被附体的人,而是别人。受害者有时可用驱邪之术治愈,但恶灵的祭主义及乌本人是不可就要得。为一的解决办法是杀死寄主以及他或她家人。因此巫灵概念可做为“代罪羔羊”之计。一般认为巫灵对受害者的蹂躏,是化身为一只小的啮齿动物(lasawp)而噬咬身体的重要器官;因此巫灵可被委婉地说成老鼠(yu)或不明之物(mayun)。

艺术与文学

编辑
 
克钦民族服装

景颇人擅长制作竹器,编织沙龙和挎包(意旨皮革、人造革或帆布制的平底、附有背带的)。男人喜穿黑色对襟上衣,下穿围布或短裤。老人留留发辫,缠于头顶,用黑布包头。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和花围裙。男子外出时随身佩带长刀。

现况

编辑

景颇族在缅甸已有将近三十年的纷争,1994年,克钦独立组织(KIO)与军政府形成停火协议,并且是众多武装组织中少数签订的。然而军政府却未确实遵守,反而罔顾景颇族生存权益,擅自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China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CPI)签订协议,在克钦邦境内设立七座水坝,并且以维护水坝建设为由,派驻政府军队在境内各处看守,做出许多妨碍景颇人人权益的行为,例如强征民工为军队无偿劳动,加深景颇人与军政府仇恨。同时,由于缅甸境内为90%的佛教徒为主的国家,因此军政府也极力打压景颇人的信仰-基督教,将教堂做为军事据点。 随后2011年,登盛总统上任,有感于克钦独立组织持续倡导民族自决,片面终止十七年的停火协议,对独立组织发动攻击。2011年6月9日,军方部队437与348营掳走克钦独立组织联络官,并加以凌辱后送回,已威胁克钦独立组织离开克钦邦,自此,克钦独立军重起战争状态,保卫家园。军政府召集缅甸南部142个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进入克钦邦,使将近六万平民无家可归。战争于2012年最为严重,曾一度关闭密支那机场禁止外国人士进入。2013年10月10日,缅甸政府曾指派总统府翁民与克钦独立组织代表发表停火协议,但直到2015年仍有猛烈交火。[3]

2015年由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国家民主联盟(NLD)获得缅甸国会最大席位,在2016年3月28日宣布的地方政府人事安排使若干少数民族失望。民盟在竞选纲领中曾提出:“屡行彬龙协议(the Panglong Agreement)”,使少数民族产生对自治权扩大的期待,却未落实,使人民失望。[4]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