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动员令/第十次动员令/存档/5月

Waihorace在话题“综合建议”中的最新留言:12年前

太长了分开一栏

怎么好久没人讨论了?如果没人讨论的话可以开动员令讨论页面了。还有,我不同意动员令只冲量,不保质的冲量是没意义的。至于“评审小组”,我也就这么一说,其实就是某人的条目他自己不能评审,让其余参与动员令或者愿意评审的人评审,没有其他意思,并不违背维基“人人参与”的精神,只不过是为了避嫌,别想太多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7日 (一) 01:43 (UTC)

为什么没人讨论 = 可以开讨论页面?我还以为“有充分想举办的呼声”才适合开讨论页呢!
另外不保质的冲量为什么没有意义?眼光限得太死了,你想想看一般读者会愿意买一部“大多数条目都很短小,提供资讯有限,但是什么都查得到”的百科全书,还是一部“每个条目都十分完整、精彩非凡,但是一大堆东西都查不到”的呢?维基百科是可以随时加入协作的,我们是不是能抛开“要写就要写到某种成就”的思惟,让有些活动冲量、有些活动冲质?何必事事求毕其功于一役呢?我以为不保质的冲量,正可以为日后办到合作冲质的活动留下起头。
更何况我再强调一次,一个条目的质并不是短时间能冲出的,若要质,作者要用心的去找好的材料,除了网络之外更要去翻没上网的书本、去拍网络上找不到的照片;而审阅者也得专心地阅读完整个条目,对作者引用的材料与内文是否相符也得校阅,甚至得去看看作者是否没引用到一些重要的材料。这些岂是在短短的动员令期限内能完成的?若动员令硬要强调质,就是让写作者急就章、审核者胡乱投票,这样子评选出来的“质”,岂有质可言?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实质上根本做不到的问题。--Reke留言2012年5月7日 (一) 13:58 (UTC)
看上面的讨论,赞成举办的占了多数,我认为已经适合开讨论页。
要我选,我会选前者。再说,中文维基发展到现在,量的话应该也够了,君不见几天前就超越了瑞典文版?可用狂飙突进来形容了,动员令的冲量目标比起来都黯然失色了。
见仁见智,我觉得现在中文维基还是抓质量为好。我相信社群还是能把好质量关的。还是像以前那样为好,想参加的欢迎,不想参加的也不反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8日 (二) 07:10 (UTC)
那么请规划足够的时程,以免再发生有人急着要过评审,急到跳墙的事件。请谨慎考虑以下流程的合理时间:“作者要用心的去找好的材料,除了网络之外更要去翻没上网的 书本、去拍网络上找不到的照片;而审阅者也得专心地阅读完整个条目,对作者引用的材料与内文是否相符也得校阅,甚至得去看看作者是否没引用到一些重要的材料。”(我保守估计以3个月以上为佳,理由是好的条目撰写与评审各应该要有1个月的时间,加上不是每个条目都会同时开跑,所以加1个月)以前那样一点都不好,弊病已经很多了。--Reke留言2012年5月8日 (二) 08:54 (UTC)
那个三个月是不是太长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9日 (三) 03:36 (UTC)
我已经“保守”估计了。而这也是我一再强调动员令本身并不适合拿来冲质量的原因,因为过往的办法最好的情况就是DYK,但DYK的评选根本没什么质可言。字节本身短不是问题,问题在于DYK对来源的质量并不重视,对文章笔调的要求也很低,对章节架构的规划的要求更是付之阙如,只要字节到一定量而且确实有文献(即使这文献只是一则大纪元之流媒体的报导),就算只写了条目的一小部分主题也可以过关。--Reke留言2012年5月9日 (三) 04:01 (UTC)
发烧不想说话。--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2012年5月8日 (二) 11:45 (UTC)
不想说还说?看来对维基确实用心的。赞一个。——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9日 (三) 03:32 (UTC)

现时进展如何?如果要举办,则宜尽快开始准备了。-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13日 (日) 11:49 (UTC)

我已经开了讨论页,欢迎大家讨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14日 (一) 09:12 (UTC)

发起人的话

各位,请恕我手痒,还是率先创建了讨论页。可是我已经离开维基整整两年,其间又进行了两次动员令,规则是否有所调整我不得而知,且近来我又忙于学车(6月上旬完成),较少有时间参与维基,故只是开了个头,具体事宜还请各位详细讨论拟定,请各位助我一臂之力,万分感谢!——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14日 (一) 09:19 (UTC)

什么都不做也说不过去,我就先提出这次动员令举办前需要解决的议题:首先,时长和具体时间;其次,是否区分大中小动员令;第三,计分问题(主要集中于DYK是否加分)。望大家踊跃讨论,可以开投票页解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14日 (一) 09:25 (UTC)

建议在公告栏上加入第十次动员令相关公告,让更多人加入讨论,谢谢。--Alexchris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5:59 (UTC)

(:)回应:在下身为上两次动员令的主持人,更动主要包括:(以第七次动员令作为比较)

  • 附带方案被改名为最佳条目,之后在第九次动员令被取消
  • 完成等级一项消失
  • 第九次动员令改为报名维基人必须有最少一项有效贡献
  • 参与人数由第七次约40人暴升至第九次约80人
  • 第九次动员令新增了吉祥物,及着重新手的参与,设有新手入门页面,吸引约10-20位少于一千次编辑的维基人参与
  • 第九次动员令着重站内外均要推广
  • 举办时间在第九次动员令被延长至72天,中动员令一词于第八次动员令出现
  • DYK的给分在第九次动员令的大动员令被下调,小动员令则调高

以上亦回应了您部分的讨论问题。-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15日 (二) 13:17 (UTC)

  1. 时长我提过了,至少需要90天才有资格要求质,不然毫无意义。
  2. 废除大中小的分别。
  3. 计分问题不只是DYK的问题,应该改成门槛制,全面废除足以辨别排名的分数。(所谓门槛制就是,分数累积到某个数字以上时就算完成任务,所有完成任务者皆记为该分数而不再累进。例如完成10分合格,而1达标1分、1优良10分,那么“12条达标”与“6达标1优良”都记为10分,而非12分与16分)
  4. 另外应针对非创建或大幅增修条目的工作设计鼓励条款,例如将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化达n条。
  5. 还有要注意别造成有人把原本写作进度停下来,等动员令开始才赚分数的动机,建议放宽只要有持续编修,且在动员令时间内有至少一次编修动作并提报的都算分。
  6. 分数门槛请以易完成为主,请留意“同乐”性质,要是满脑子想造就多的编辑数,订出太高的门槛反而让人懒得被动员。思考请以人为本而非以百科内容为本,太严肃会让这个活动越来越失败。--Reke留言2012年5月17日 (四) 10:29 (UTC)

第一项我支持。第二项我认为大小之区别乃为了鼓励参与者参与特定主题的编辑,而该特定主题通常质素与数量均有待提升。第三项,暂无意见。第四项我亦支持。第五项我认为亦可以考虑。第六项我亦同意您的看法。-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17日 (四) 13:57 (UTC)

第一、四、六项个人认为还蛮可行,不过第四项技术上及审核标准可能需要再讨论,其他三项暂无意见,先看看社群其他用户的想法。--Alexchris留言2012年5月17日 (四) 23:27 (UTC) 2年5月17日 (四) 23:27 (UTC)

建议放在7月至8月进行

“大动员令”最有成效的举办方式是“于黄金时段号召大量人马以高集中度达成目的”,可在假期,尤其是学校寒暑假举行,效果最显。(见Wikipedia:动员令) -- Tusooa Zhu 2012年5月20日 (日) 10:16 (UTC)

这个一向都是的。-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20日 (日) 11:44 (UTC)

综合建议

在看过各位的意见之后,我个人建议如下:

  • 动员令日期:7月1日至9月30日,但如准备时间不足,可以缩短或延期,时间有三个月,应该都超过了九十天;预留10月1日至3日供事后提报期
  • 规定所有提交的作品必须具有至少2条合乎标准的来源
  • 只设“大动员令”
  • 2012年1月至6月期间于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的作品,可以列入动员令作品,但分数以一半计算
  • 完成标准为2条新条目推荐标准的条目,不需要经过评选,只要合乎全部标准,即作完成计算

我暂时想不到其他。-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20日 (日) 14:34 (UTC)

既然总是要办的,那么我的提议如下:

  • 分数的事情,广为诟病,那么干脆不要了,什么大动员令什么的也都不要了,就是一个动员令。
  • 至于如何“动员”,我认为动员令原来的那些头衔可以换一个授予条件。
    • 按照GA和FA的数量,替换原来数量最多。(建议加权,如果条目创建于2010年之前,扩充一半以上获得GA或FA的加2的权)
    • 结束后参与者各推出一个条目,采用现时使用的评分方式评分。凡有30人次以上评分的为有效提名,按均分最高,替换原来分数最多

--AddisWang (留言) 2012年5月22日 (二) 09:16 (UTC)

不如把那个条目评级(初级、丙级、乙级...特色级)都拉进来吧...有时间我写个详细建议。-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23日 (三) 11:49 (UTC)
User:Waihorace/DC10 <= 初步写的。-HW 欢迎参观新用户页 2012年5月25日 (五) 13:57 (UTC)
个人倾向方案二 - 传统计分模式,特优条目质量远高于DYK,必须要有区分。至于方案三,评级应该是由专题内执行的,外行评级的效果会很差……--铁铁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5月25日 (五) 14:03 (UTC)

我一个人支持案一大概没什么用,但我强烈要求方案二也要加入停止计分门槛,请把任何可能造成排名的依据都扫出动员令,不然前面根本白讨论了。同时我也呼吁前面支持方案二的朋友注意一点,方案一也等同于把两个分数拉开(相当于达标条目5分、优特条目20分,即后者为前者4倍的分数),也就是即使采方案一,也有铁铁的火大了所言“特优条目质量远高于DYK,必须要有区分”的成果。而方案一因为采及格制,可以免除争夺排名造成过往对分数一直计较的敝端。另外方案二的分数差高达20倍,我自己写过特色条目,应该没有投入20倍之于DYK的心力。--Reke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20:41 (UTC)

另外我不知道“2012年1月至6月期间于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的作品,可以列入动员令作品,但分数以一半计算”这个条款有什么用意?如果是回应我提出的“有持续编修,且在动员令时间内有至少一次编修动作并提报的都算分”,那这个设计跟我讲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个点是要防止社群出现“故意停下计划等动员令来提报”的情况,使得动员令前的条目增长减缓,反而抵消动员令的作用,而不是要让大家把已经写好的条目再拿出来报名灌分数。另外限制在“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的作品实在也没必要,都不设中小动员令了,任何有持续在编修的条目都应该可以列入。--Reke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20:50 (UTC)

方案二加入封顶位,好的。其实分数可以再商议的。另外的条款的确是回应持续编修的提议,抱歉误会了。欢迎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HW 2012年6月7日 (四) 12:55 (UTC)

计分门槛很有问题吧。

先确认大方向

为方便阅览先后次序,把存档的那个讨论放到最上。我认为,首先该确认一下动员令的大方向,大家打算用那个有封顶的计分方式、传统的计分或是如何?-HW 2012年5月27日 (日) 01:32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動員令/第十次動員令/存檔/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