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繁简处理/档案1

目前讨论: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

2003年2月15日 02:17 - 2003年4月15日 17:30 的讨论


关于中文版的认真建议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学术作品。我不认为应该有两个汉语版本的WikiPedia。

从技术上来说,Unicode 允许使用全部的字符。维护一个正字的版本,并在输出时选择性地将文字转换成简化的版本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可以构造工具,协助懂正字的朋友透过工具和与原作者沟通将原输入的简化汉字部分转换为正字。

从维护的角度上看,维护两个或以上的版本将是十分的不便。

从使用的角度上看,要用户查找两个版本亦是不合理的。

文字的使用,我想有一些原则:

1. 使用最准确的字。专有的名称使用该名称的发布的文字。法律条文用其发布的文字。外来名及译名用其原有文字形式加括其中文译名,如有多个译名,以分号相隔并注以其文化背景。一般的文章以其第一次发表或最早最流行的文字作准。


即:以简化汉字命名的人和机构以其简化汉字为准。以正字命名的人和机构命名的人以正字为准。如命名时使用了异体字,则仍使用原来的异体字。

2. 废除顿号,专有名称中的大黑点,以逗号代替。

3. 建立一套标点和加注的规范。最好可以建立一个利用词条产生一个标准的XML 档的转换。另外,资料来源最好用内部注(仅编辑可看)的形式记录,以便日后查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逐步建立及完善以下一些工具和数据库:

1. 将文字简化成简化汉字版的程序。这个程序除了可以从正字的网页产生简化文字版的网页外,还可以用在检索上。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任何汉字进行检索。

2. 建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的对照表。这个对照表允许输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版:如果我们编写了一个关于美国总统的条目,我们可以有 zh_TW:克林顿 zh_HK:克林顿 zh_CN: 克林顿

3. 建立一个协助将简化汉字转成正字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参考利用上一个对照表。

4. 一个利用1的工具产生不同文字版本 zh_TW, zh_HK, zh_CN, zh_SG, ... 的程序。

5. 将汉字罗马化的工具。


关于中文版的认真建议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学术作品。我不认为应该有两个汉语版本的WikiPedia。

从技术上来说,Unicode 允许使用全部的字符。维护一个正字的版本,并在输出时选择性地将文字转换成简化的版本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可以构造工具,协助懂正字的朋友透过工具和与原作者沟通将原输入的简化汉字部分转换为正字。

从维护的角度上看,维护两个或以上的版本将是十分的不便。

从使用的角度上看,要用户查找两个版本亦是不合理的。

文字的使用,我想有一些原则:

1. 使用最准确的字。专有的名称使用该名称的发布的文字。法律条文用其发布的文字。外来名及译名用其原有文字形式加括其中文译名,如有多个译名,以分号相隔并注以其文化背景。一般的文章以其第一次发表或最早最流行的文字作准。

即:以简化汉字命名的人和机构以其简化汉字为准。以正字命名的人和机构命名的人以正字为准。如命名时使用了异体字,则仍使用原来的异体字。

2. 废除顿号,专有名称中的大黑点,以逗号代替。

3. 建立一套标点和加注的规范。最好可以建立一个利用词条产生一个标准的XML 档的转换。另外,资料来源最好用内部注(仅编辑可看)的形式记录,以便日后查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逐步建立及完善以下一些工具和数据库:

1. 将文字简化成简化汉字版的程式。这个程式除了可以从正字的网页产生简化文字版的网页外,还可以用在检索上。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任何汉字进行检索。

2. 建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的对照表。这个对照表允许输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版:如果我们编写了一个关于美国总统的条目,我们可以有 zh_TW:克林顿 zh_HK:克林顿 zh_CN: 克林顿

3. 建立一个协助将简化汉字转成正字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参考利用上一个对照表。

4. 一个利用1的工具产生不同文字版本 zh_TW, zh_HK, zh_CN, zh_SG, ... 的程序。

5. 将汉字罗马化的工具。


一些建议

1.能否将繁体中文部分另立一个tw.wikipedia.org网域?

2.能否在进入繁体网页后链接到简体条目的部分加注[简]?

台北 飞马


Lorenzarius的疑问

有人能够把繁体/简体中文Wikipedia到现时为此的讨论组织一下吗?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快解决这个如此重要的问题,否则当文章越来越多的时候,情况将会非常混乱,要再改变就更难了。

现时的zh.wikipedia.org其实是主要简体中文wikipedia,因其一般界面是简体,主页亦是简体,只不过繁体版本的文章亦放在zh.wikipedia.org之下,与其简体版本共存。而繁/简两版本之间就只由一条外加的连结来连接,并没有其他的相互作用。这根本上与繁简分站没有什么分别。

其实繁简分站最大的问题是同一文章两个版本之间要如何去维持一致性。当其中一个版本被修改时,另一个版本仍然是维持原貌(甚至是被另一参与者修改),造成繁简两版本的不一致,这就是我们不想见到的情况。而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是繁简分站/不分站就能解决到呢?

其实对于同一篇文章,其繁体版本与其简体版本有何分别呢?只是在繁简字的分别,抑或包括各地用词的分别呢?若然是包括后者,那么应该分香港版本(我就是来自香港的,别忘了香港也是用繁体的)及台湾版本吗?(当然是不应该!但的确各地所用的中文是有不少的分别。)

如果繁简不分站,界面的问题难解决吗? --Lorenzarius


标点的问题

废除顿号及间隔号?中国文字中的各个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不是可以随便用一个标点去取代另一个标点的功能。我并不知道将来的中文会演化成怎样,但Wikipedia只是一本百科全书,而并不是一个推行文字改革的地方。我们所负责的只是如实去记录人类的知识。更何况键入顿号、间隔号或其他标点并不是什么难事,请别要为我们的惰性去找任何的借口。

另外我看到不少的条目都是使用句点﹙full stop﹚而不是用句号。所以我建议中文Wikipedia全面使用全形标点,以维持统一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Lorenzarius 2003年2月22日 07:14 (UTC)



关于繁简体转换

我来总结到目前为止的讨论情况。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1. 繁体/简体分站。我认为该方案不太可行,因为Wikipedia站点的命名原则是以语言代码来命名,而中文只有一个语言代码zh。
  2. 开发软件。不论用户输入的是简体、繁体甚至是简繁体混合,最后只以一种形式呈现。而且用户应该还可以自行定义所要显示的版本。该方案我认为虽然很好,但是需要大量人力支援,目前似乎很难办到。
  3. 只维护一个版本的中文Wikipedia。该方案最方便,但是很多台湾、香港及海外的用户就无法参与,因此不太好。
  4. 维持现状,一个站点内有两个版本,而两个版本不能同时更新。此种方法技术上相当方便,不需做出任何修改,但是维护起来非常不方便。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关于其它

  1. 计算机中文输入时,确实有一些标点符号较难输入,但是我认为还是应当采用国家的现行办法。
  2. 句尾全部使用句号。
  3. 每一段开始前还是应该有两个单字的空格,因为这也是目前标准汉语的规范。
  4. 我建议目前还是主要以维护简体字版为主,许多程序的设计需要大量人力,而目前参与人数太少,还无法进行程序的修改/编写。现阶段可以使用以下网址来进行繁简体转换http://www.dfzx.info/cgi-bin/bigate/。Windows用户应该可以下载一些繁简体转换的软件,不过目前好像在Linux上还没有:(。
  5. 我以为现在应当先翻译所有的帮助文件。有关翻译的相关问题可以到Wikipedia_对话:翻译者守则进行讨论。
  6. 有什么建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Formulax 2003年3月1日 03:32 (UTC)

我亦认为应该只维持一个版本的中文Wikipedia,始终繁体/简体并不是语言的分别。方案四只是目前大家未达共识而采取的临时办法,绝对不能解决问题,可以不理。方案三肯定不可行,我想原因很明显。
我是同意在《关于中文版的认真建议》中对繁/简问题的建议:只维持一个繁体版本,然后利用软件作繁简转换。那么为什么应维持的不是简体而是繁体?不要以为我有偏见。其实原因很简单,“繁转简”比“简转繁”易得多﹙因为繁转简是多个字转为一个字,反之简转繁一个字可以转为多个不同的字﹚。 --Lorenzarius 2003年3月1日 14:08 (UTC)
无论是维护哪个版本,简转繁的问题一定会碰到,很多网友还是以输入简体中文为主,即时只维护一个繁体版本,还是需要将简体转换成繁体。--Formulax 2003年3月4日 08:07 (UTC)
说的也是。我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维持一个拼音版本的中文Wikipedia可行吗?--Lorenzarius 2003年3月4日 10:08 (UTC)
拼音版本也有问题啊,到底是用汉语拼音还是台湾的拼音啊?:-)看来还是祖国统一比较好啊!:-) --203.124.0.245 2003年3月12日 10:37 (UTC)
汉语拼音不就是国际通用的中文拼音法吗?台湾的“通用拼音”除了在台湾还有在哪个地方是通用的?--Lorenzarius 2003年3月13日 15:58 (UTC)

我觉得或许我们没有必要重头开始写程序,昨天查了一下google,发现其实有很多在线繁简体转换的程序。只要能找一个进行合作的话,或许可以省下很多编写程序的时间。--Formulax 2003年3月22日 08:44 (UTC)


===Wikipedia中文编码约定===
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这么复杂,我提一个解决的框架欢迎大家来讨论。
我们约定:

  • 将所有页面的转换任务全部留给客户端解释处理;
  • 服务端至少应能够接受UTF8的编码格式,确保输入的字符编码为UTF8编码的
    任务交给客户端的系统和输入法解决;
  • 由服务端传递到客户端的媒体的MIME应为XML格式,对媒体语意及表现形式的
    正确解释同样完全由客户端负责,这一点对于目前的浏览器应该不成问题。
--Mashellwe 2003年3月27日13:27 (GMT+8:00)
目前所有语言版本的Wikipedia都支援UTF8,这点没有问题。至于是否是XML格式,我不太清楚,Wikipedia的帮助文档也没有提到。交有客户端自行处理其实就是维持现状,目前造成非常大的不方便(例如,有一些内容是简体字,另一些是繁体字等)。我们的想法是能够实现繁体/简体的自动转换。无论用户用哪一种编码输入,最后结果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显示。--Formulax


我发现如果我们将精力现在过多的放在繁简体问题上,那么我们有可能就将自己拖入了泥潭之中,因为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是如何宣称的,其必然牵涉到很多客观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和我们目前的主旨很可能是不相干的。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丰富Wikipedia。我想目前之所以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不方便”这个原因还在其次,主要还是各种其他偏见甚或政治的原因。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提出上面的约定理由在于
  • 目前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到使这些约定成为事实的程度;
  • 如果客户端的输入法可以保证输入的是UTF8编码,那么现在的几乎所有浏览器都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针对本地编码的解释;
  • 这样同时也使得不同语言的用户(不限于简繁体中文用户)透明的输入各自偏好的编码,而不必关心(前提是其它用户的客户端可以识别相应编码)其>它用户的编码系统;
  • 至于简繁的内容混合在一页内是否合适,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目前的情况下分清简繁体内容和尽快的丰富内容相比,我想后者更为重要;
  • 使用XML作为数据形式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性,甚至不要求客户端一定是桌面电脑或者一定是传统浏览器。并且对于客户端编写新的、有针对性的(比如分别搜索不同语言编码的内容)软件提供可能性和灵活性。
这样以来无论是用户还是维护者都可以从争论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内容的维护上。至于将内容的维护更新、代码的维护更新、以及观感的维护更新进行非强制由组织的区分那是进一步的事,现在的问题是将内容的丰富放在重中之重。把客户端转换的麻烦和服务端转换的麻烦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后者的“成本”更大,而客户端的转换相比更为简单易行(如果你不坚持某种习惯的话),而客户端的转换也不象想象中那么麻烦。我想在这一点上大家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这和过去的编码转换相比是不同的,这里所采用的是UTF8的编码格式,在目前系统代码环境以及浏览器的解释上应该不成问题,目前各种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都支持这种统一的编码环境了。
总而言之,这样我们将可以集中精力、避免社团分裂、避免大的变动。我认为目前维持现状,更多的注意社团初期的建设、内容的丰富将是更为重要的。
--Mashellwe 2003年3月28日9:08 (GMT+8:00)

繁体页的命名

在繁简问题还没有真正被解决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去命名繁体条目呢?我所指的是繁简版本的名称是一样的条目。目前有几种方式:

  1. WikiWiki -> WikiWiki繁
  2. Wikipedia -> Wikipedia(繁)
  3. 黑客 -> 黑客/繁
  4. Kristen Nygaard -> Kristen Nygaard·繁

第一个方法好难看;第二个方法用了括号,但括号在命名时通常是用作“消含糊”的,如果用来分繁简页可能会造成混乱。所以我支持用第三个方法。 --Lorenzarius 2003年3月27日 06:49 (UTC)

第四种看起满好看的,但是如果不小心,读者可能会把这个点和人名间隔号搞乱。--Menchi 2003年3月29日 10:05 (UTC)
您已经指出了第四个方法的坏处了。中文的间隔号在人名中有特别用法,用在这儿绝对会造成混乱。(例子多的是:夏娃·繁是一个姓“繁”名“夏娃”的外国人吗?李世民·繁呢?) --Lorenzarius 2003年3月30日 05:47 (UTC)
我也支持用第三个方法: 将所有繁简版本名称是一样的条目的转成一种特别的"消含糊".例如黑客页下有黑客/繁黑客/简. 中文wikipedia是不是已经以简体字为正版, 繁体只是附属? --Ktsquare
我来的时候已经是以简为主,当然这可以是改变的。 --Lorenzarius 2003年3月30日 06:17 (UTC)

是否繁简分站的辩论

I Propose to use the following scheme: (1)Setup zh_cn.wikipedia.org and zh_tw.wikipedia.org (and zh_hk.wikipedia.org?) seperately. (2)Use wiki's interlanguage link to link the same item between zh_cn and zh_tw. (3)In zh_cn one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format

item name in simplified chinese, link to the same i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 in simplified chinese, the direct encoding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4)In zh_tw one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format item na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nk to the same item in simplified chinese, tex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e direct encoding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in simplified chinese.

This has the advantage that one can (1) choose the wiki interface in the writting form which they are more familiar. (2)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item name might be different in zh_cn and zh_tw. (3) the direct encoding translation from zh_cn to zh_tw or zh_tw to zh_cn don't give good result. sometimes it is better to re-write the text in zh_cn or zh_tw seperately. however the direct encoding translation should be there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ext to the item.

比如说 软件//软件 in zh_cn

  1. 软件
  2. --link to 软件 in zh_tw
  3. --简体解释
  4. --简体解释直接转码成繁体

in zh_tw

  1. 软件
  2. --link to 软件 in zh_cn
  3. --繁体解释
  4. --繁体解释直接转码成简体
--pektiong
你的建议已经在上面提出来了
  1. zh_CN,zh_TW甚至zh_HK不可行,因为本质上还是一种语言,只是在某些地方说法不一样。就好像英文里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其实还是一种语言。英文Wikipedia也没有分en_US和en_UK,en_AU等等,所以没有必要。
  2. 至于转换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人动手写,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动手写:)。
  3. 另外,请你讨论后署名
--Formulax 2003年4月9日 03:36 (UTC)
  1. 如果只有zh.wikipedia.org那么‘界面’只能繁简取一。
  2. 从简体直接转成繁体的文章是不等于直接从繁体写的文章的。反之亦然。
  3. en_US/en_UK没有繁简的问题,另外还有simple English wikipedia的独立存在。
--pektiong

繁简体之间的分别并不是语言间的分别,所以我看是完全没有必要把繁简分开。理由已经说过好多遍了。我觉得Formulax用英式/美式英语的比喻是恰当的:是Centre还是Center?是还是软件软件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有分别吗?它们都只是对同一样的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吧。Mashellwe在上面的意见我是同意的。 --Lorenzarius 2003年4月9日 06:52 (UTC)

  1. 传统 Encyclopedia, 审慎如大英百科全书,尽管措词运语如何中立,总有观点。涉及客观知识描述(如 IT 产业),这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触碰文化领域,因为 Brittanica 是在有限的实体界(书籍)编辑,版面和空间随时 evolve 的 ability 不佳,所以只好采取最利于知识‘中性传递’的 tone, writing style, 或是 cultural perspective. 但在 wikipedia 中,this limitation can be changed. A zh(macro language) with variants(cn/tw/hk) would enrich this zh.wikipedia.org .
  2.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只要是文化就会有差异,而多元文化和人类知识的价值,就在这些差异上。不然仅维护一个 wikipedia 企划时的 "English" version, 岂不好哉? 但如真如此,那就太可惜了。Wikipedia.org 允许我们创造出不同于传统纸本百科的机制和协同撰写、编修、分散式维护这个百科, so why obfuscate the possibilities in the long run(I mean, ten years or more)? ;)
  3. Please refer to here for possible solution.
--Schee

请不要混淆“语言”与“文化”。中文就是中文,没有所谓大陆中文/台湾中文/香港中文/新加坡中文/英国人说的中文/德国人说的中文。固然各地皆有其独特而不同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有文化差异,语言就要不同。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Wikipedia有多种语言版本是因为人说的不同,而不是文化背景不同。难道中文Wikipedia写的只是中国文化? 况且繁简体跟本是同一种语言。正如《关于中文版的认真建议》中所说“从维护的角度上看,维护两个或以上的版本将是十分的不便。从使用的角度上看,要用户查找两个版本亦是不合理的。” --Lorenzarius 2003年4月9日 09:09 (UTC)

我不太懂Schee的意思,好像是不是在说,由于根本无法实现中立(或者是说由于有了互联网,所以没必要中立?),所以必需搞出几个版本的Wikipedia。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你先查看Wikipedia:中性的观点。如果你的英文比较好,或者你宁愿看英文的话,则不妨参照一下英文版本。Schee看来打字十分辛苦,一会儿用中文,一会儿用英文,输入法换来换去累不累啊?:)另外,pektiong指出的所谓simple English的例子是十分不恰当的,simple English的主页上就指出,该版本是为学习英语的人士提供的,使用2000个英文基本词汇书写,跟美式英文还是英国的英文完全没有关系。--Formulax 2003年4月10日 03:36 (UTC)

我刚才在英文Wikipedia的Wikipedia:Embassy上看到pektiong的留言。我这里想再次提醒一下pektiong,没有经过大家的讨论就自行建立一个繁体字版本的Wikipedia是不应该的。还有,据我所知,Wikipedia目前好像还没有在ISO 639所列出的语言外建立新语言版本的先例。--Formulax 2003年4月10日 03:44 (UTC)

之前的一些留言可能没有把事情讲的很清楚,一些例子也可能没有举的很合适,下面我会试着把我的想法讲清楚。另外关于我问iso 639中没有的语言这事情和繁简中文的讨论是没有关系的,那是我其他方面的疑问。<待续>

--pektiong

晕倒……什么时候起最新的对话放在最下面啦?要不是我心血来潮还真没有发现……

--FatCatHu 2003/04/11


我主张应细分zh-CN和zh-TW开来编写,除了简繁问题之外,还有文化、历史、名词语汇的问题。 Wikipedia 除了要反应各语言不同之外,也应该反应在地化(Localization)的精神。

还有我质疑Lorenzarius的说法: 1.”中文就是中文,没有所谓大陆中文/台湾中文/香港中文/新加坡中文”

区域的差异,本来就会造成语言的异化和演化,怎么会没有所谓的大陆中文/台湾中文/香港中文/新加坡中文?不信你拿这四个地方的出版品出来看,我怀疑你能全盘了解而没有误会的。 2."固然各地皆有其独特而不同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有文化差异,语言就要不同。"

文化差异就是我觉得应该分开编纂的主要原因。各地文化、教育、价值观、历史观皆不同,如何能写出一份大家都同意的文件?


--BoogieMan 2003/04/13

我在香港土生土长,自小说的是广州话,写的是白话文。如果要说差异,所谓的香港中文与大陆中文之间的差异,难道会比台湾中文跟大陆中文之间的差异小?但只要是用现代华文写的文章,我在阅读时从没遇过什么大问题。

如果因为使用同一语言的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就要把同一语言的Wikipedia分开,那是太可笑及不可行。跟据这逻辑,英文Wikipedia不应只有一个,而应该有数百个,因为在英国的英语使用者与在美国的英语使用者与在德国的英语使用者与在法国的英语使用者与在中国的英语使用者等等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故此应有en_UK, en_US, en_de, en_fr, en_CN, en_TW, en_HK等等无数个的英文Wikipedia。但事实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英文Wikipedia。

我认为其实所谓的差异,只是偏见及某种政治原因(正如台湾当局要舍汉语拼音而另设所谓通用拼音)。而您所提出的“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语言不同=>要分开数个中文版本”理论其实并不涉及繁简问题,因为有关不同价值观的处理已经在中立观点中说明。

如果您对Wikipedia的性质有疑问,我建议您参阅在英文Wikipedia的众多有关的文章,因为在中文Wikipedia的相关文章还很不完善。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4日 11:28 (UTC)



What is the motive of writing any encyclopedia? Is it writing for later reading of oneself? Or is it for writing for others to read? What is the philosophy?

Volumes titled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Soviet Republic of Kazakhstan might not have been motivated by a collective desire of the people to capture a descriptive snapshot of the life of themselv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t the moment for later reference -- instead, it may very well be a prescription of what the life of the people and w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should be.

This is the difference of zh-CN.wikipedia.org and zh-TW.wikipedia.org.

And just in case you are wondering, I think there should only be one zh.wikipedia.org, with an automatic conversion to deal with script issues. (That is, I am against zh-TW.wikipedia.org)

--Kaihsu 2003年4月15日 07:32 (UTC)


Hi Kaihsu, this has been proposed here as: language/variant/encoding/script . Translating into plain English would be: one zh.wikipedia.org; several variants(be it cn/tw/hk/sg); encoding(utf8); and the underlying script which does the job of translating between different lexical terms.



The problem for now is, whether wikipedia.org itself supports this mechanism. If not, then we probably will have to...let this zh.wikipedia.org evolve under the consensus of, distributed wikizens.

--Schee 2003/04/15 08:03 (UTC)


我要在这里说一下,任何有关中文Wikipedia的讨论请在这里提出来,没有必要到别的地方去请求“声援一下”,或者故意“按兵不动”,甚至讨论一下“策略”,这里不是什么进行政治角力的地方,或许这是你们台湾人的习惯,不过这里是一个百科全书编辑的网站。就blog.schee.info上的讨论,我在这里有几点回答:

  1. zh.wikipedia.org和其他版本的Wikipedia都运行在同一个服务器上,位于美国,由Bomis公司管理,与中国大陆无关,本计划也只是全球Wikipedia自由百科全书的一部分而已;
  2. 在我们达成一致共识之前,没有必要麻烦Brion,他只负责相关的技术问题和国际化问题;
  3. 再次提醒boogieman,我们欢迎任何人使用简体或者是繁体字在中文Wikipedia上撰写文章,但目前没有必要申请新的中文版本(不管你是什么意思);
  4. 所谓的编辑战争,只要我们大家遵守中立原则(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个东西的话,请赶快参阅有关文件后再来讨论),不太可能发生什么问题。而且因为惧怕有所谓“编辑战争”就要求另一个繁体字的版本也太可笑了吧?
  5. 至于台湾的条目,我只是为了追求精确。毕竟台湾人民实行的还是中华民国的宪法,也规定国号是中华民国啊?更何况,大陆方面确实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这不是你们的政治人物一直在利用,为自己拉选票的根据吗?),而中华民国现行的宪法好像也没有说,领土只涵盖台湾地区吧?当然,我们欢迎加入有关现在台湾人民对自己地位的看法,但是同样,也应该加入国际社会的看法,13亿中国人的想法吧?这些问题其实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但是有人却偏偏在别的地方声称这里出问题了,这就不太好。如果你有建议,可以在讨论页提出来,我在把台湾国旗改为中华民国国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好好讨论呢?偏要惹事生非?
  6. 确实有ISO 3166,但是Wikipedia以语言为基础来设立不同的版本。Wikipedia的目标是建立用所有语言书写的自由百科全书,而不是所有国家或者地区都有具有自己观点的百科全书;
  7. boogieman所说的文化不同我可以接受,但是说语言不同我则无法苟同,没错,在一些用词上,大陆、台湾、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人说法有一些不一样,但是同样是英语,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说法也有一些不同,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的说法也会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毕竟都是英语。同样的,中文也是这样,老实说,中国那么大,北方人和南方人用的词汇很多时候都不一样,更不要说是没有接触那么久的大陆和台湾了。
  8. 我觉得Schee说得很对,在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前就贸然要求这个、要求那个,非常不好,我建议你们先仔细阅读Wikipedia的英文或者其他语言,包括中文的文件,对Wikipedia稍微熟悉之后再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或许这样会更容易达成共识。
  9. 没有必要搞什么签名支持zh-tw.wikipedia.org,这种事情没什么意义。至于你们要搞自己的百科全书,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要写什么也不关我们什么事情,但是说这里的观点不客观,我们欢迎任何人来参阅编撰,毕竟没有人阻值你们写啊?可为什么都没有动笔?有人说大陆网友逻辑上错误太多,请赶快指教吧!
  10. 我这里说的有什么不同意的,欢迎你们指教,不过没有必要因此就说中文Wikipedia不客观,或者怎样怎样,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你们不愿意发表而已,我有什么办法?--Formulax 2003年4月15日 08:46 (UTC)

不同观点在zh.wikipedia.org的容身之处

Formulax兄: 小弟不才在zh.wikipedia.org抛砖已有数日,还请指教。

我推动zh-tw的用意很简单,编写一部以繁体中文为主的台湾版wikipedia,让接受繁体中文教育的台湾人民可以方便阅读,并且能有属于我们的观点。当然,基于Wiki的精神,我们也会接受不同观点的内容并陈。

您说得没有错,要搞我们可以搞一部,不必在wikipedia底下搞,这点我们正在考虑。

之所以要这样做,请你见谅。做为一个土生土长在台湾的一个华人,长期所接受到的新闻资讯都是大陆官方在国际各种场合打压我们,企图消除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孤立我们的国际地位,早就让我们对于这种"绑在一起"的观念感到厌恶和恐惧。所以对于zh.kiwipedia.org,我个人也会有这种疑虑。

1.这里是不是够自由到可以接受不同的观点 2.这里有没有民主机制来平息纷争? 3.在这里的言论和内容,真的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管辖吗? 4.这里真的能做到不受到两岸(特别是大陆)官方政府的主导影响吗?

你们可以接受像这样的言论吗?我试拟几条:

1.中国共产党应放弃一党专制,允许人民可以用选举制度来选择由哪个政党来执政(政治民主)

2.台湾人民有权决定自己要不要独立(台独观点)

2.中华民国宪法主张主权及于中国大陆,包括外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正统观)

3.新疆西藏人民有权决定自己要不要独立(民族自决观点)

4.六四民主运动原本是大陆人民争自由人权的和平理性行动。但因为赵紫阳胡耀邦这些同情民主的领导班子被李鹏杨尚昆等军系和保守势力斗倒失势,导致手无寸铁的学生、工人、民运人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遭到38军团的血腥武力镇压。(另一种历史报导)

5.法轮功是一个应该被承认的合法人民社团,即使创办人李洪志个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仍不能禁止一般民众修习法轮功。(宗教自由)

请问,以上的观点(我这个台湾华人的观点)能否被其他人所接受?能否同样在zh.kiwipedia.org 有一个容身之处?

或许是疑虑,或许是误解,或许是了解不够,所以我会对zh.kiwipedia.org一开始就似乎以大陆简体字和大陆观点有些意见。如果各位有共识,坚守接纳不同意见的立场的话,相信我们会更加紧密合作。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台湾人民的共同观点。谢谢--BoogieMan


是不是可以让首页,特殊页面,系统页面,Localization File,能够简体繁体并列,我想这对繁体读者来说会比较User Friendly,我愿意帮忙处理这方面的编辑。另外,我发现这个编辑页面有时后会把繁体转错码的样子(sorry, might be my broswer's problem)。Pektiong


是不是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请也连进去看看。
[(繁)繁体标题|繁体标题]
[(简)简体标题|简体标题]--Pektiong


简体和繁体确实应该分开

我也认为繁体和简体应该分开,否则两岸人的政治观点大有不同,结果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分开的话那么一方面使用简体和繁体的人都可以很方便的阅读,另外一方面也不至于产生一些政治问题。

同时,台湾和大陆在语言习惯方面有很多差别,这种差别有时侯非常大。比如普通话中说“软件”我记得我看过的繁体书籍中都记做“软件”,即使这种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确实存在着,这给大家的阅读和写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其实从技术上来讲我认为并没有什么难题。因为现在wikipedia中文的内容还不是很多。即使重新开始一些内容又有多困难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分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这件事情。

Gin 14:58 2003年11月20日 (UTC)

简繁体同时存在但各自独立成章

个人认为: 从语言历史角度讲,如果简繁体同时存在但各自独立成章,有助于保证繁体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得到完好保存与发展。再者,应该考虑到有两种读者群的需求。而且,我们不能用机器翻译转换,二者之间在许多习语或者说法上已经有了差异。我们应该本着尊重两者各自特点和习惯的基础出发,给两者各自自己的空间。使用繁体的就用繁体录入文章,使用简体的就用简体。世界很大,愿意为此出力的使用简体和繁体的人应该齐心协力,力争把这个事情做好。能够来做这个事情的人应该都有一颗平常心,要海纳百川,要讲求民族荣誉而不该把政治挂在嘴边。

chenyu 2003-11-28

---

mozilla chinese simplified traditional converter switcher home page homepage html

中文繁简繁体简体转换转码编码网页网站 Internet Explorer

返回到项目页面“繁简处理/档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