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燈(英語:Bunsen burner)是科學實驗室常用的高溫加熱工具之一。

本生燈
Bunsen burner
使用加熱
殺菌
燃燒
生火
相關事物磁力攪拌器(Hot plate)
Heating mantle
梅克爾-菲希爾燈
特克盧噴燈(Teclu burner)

該工具以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的名字命名,部分搜索顯示是本生自己發明,然而編輯認為此燈是由他的助手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在1855年改良法拉第原先的一項設計而成。本生燈用於加熱,殺菌,和燃燒[1][2][3][4][5]

本生燈可安全地燃燒氣體燃料火焰不會倒流進氣體供應管內。燃料方面通常會使用煤氣石油氣,由本生燈下方的導管空氣混合後導入,比例為空氣:煤氣=3:1,火焰溫度最高可達1500,空氣量較少時,混合氣體會產生小粒,若空氣過量,火焰會產生回擊,在燈管內燃燒。

梅克爾-菲希爾燈是依本生燈改良而來的加熱器

使用步驟

編輯
 
本生燈火焰依賴於在喉孔的空氣流量(在燃燒器端,而不是用於氣體流量的針閥): 1. 空氣孔關閉(用於照明或默認的安全火焰), 2. 空氣孔微微打開(會有有點粉的火焰)3. 空氣孔半開, 4. 空氣孔幾乎全開 (咆哮狀藍色火焰).
  1. 把實驗室的窗戶打開,保持空氣流通。
  2. 把本生燈膠喉與煤氣管接上,並放在防火板上。
  3. 先把燈座的空氣調節器(氣孔)關閉,並點燃火柴放在出氣口上。
  4. 開啟煤氣掣,把燈點燃,這時火焰為橙色。
  5. 打開空氣調節器(氣孔)讓新鮮空氣進入,火焰轉為藍色及溫度變高。
  6. 使用完畢後,先把氣孔關上,然後關掉煤氣掣。
  7. 把本生燈從煤氣管拔出。

變種 /變體

編輯

存在有基於相同原理的其他燃燒器。在本生燈最重要的替代品: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ockemann, G. The Centenary of the Bunsen Burner. J. Chem. Ed. 1956, 33: 20–21. Bibcode:1956JChEd..33...20L. doi:10.1021/ed033p20. 
  2. ^ Rocke, A. J. Bunsen Burner.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2002: 114. 
  3. ^ Jensen, William B. The Origin of the Bunsen Burner (PDF). J. Chem. Ed. 2005, 82 (4): 518. Bibcode:2005JChEd..82..518J. doi:10.1021/ed082p5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年7月20日). 
  4. ^ Griffith, J. J. Chemical Reactions – A compendium of experimental chemistry 8th. Glasgow: R Griffin and Co. 1838. 
  5. ^ Kohn, Moritz. Remarks on the history of laboratory burners. J. Chem. Educ. 1950, 27 (9): 514. Bibcode:1950JChEd..27..514K. doi:10.1021/ed027p51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