㺢㹢狓

长颈鹿科霍加狓属哺乳动物
(重定向自㺢㹢狓屬

㺢㹢狓拼音huòjiāpí注音ㄏㄨㄛˋ ㄐㄧㄚ ㄆㄧˊ学名Okapia johnstoni[1],又称作欧卡皮鹿[2],是一种偶蹄目哺乳动物,分布于非洲中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北部、刚果河等地,它是㺢㹢狓属(Okapia)中唯一的物种。尽管有着斑马一样的条纹,但它与长颈鹿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属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

㺢㹢狓
博瓦勒动物园的雄性㺢㹢狓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长颈鹿科 Giraffidae
属: 㺢㹢狓 Okapia
Lankester, 1901
种:
㺢㹢狓 O. johnstoni
二名法
Okapia johnstoni
(P.L. Sclater, 1901)
    现代分布     可能分布

㺢㹢狓的肩高约为1.5米(4英尺11英寸),典型的体长约为2.5米(8英尺2英寸),体重介于200至350公斤(440至770磅)之间。它拥有一个长脖子和大而灵活的耳朵,皮毛呈巧克力色至红褐色,与腿部的白色横纹和环状斑纹形成鲜明的对比,脚踝部分呈白色。雄性㺢㹢狓头上有短而明显的角状突起,长度不到15厘米(5.9英寸),而雌性则具有发髻,但没有角。

㺢㹢狓为昼行性,但在夜晚也可能活跃数小时。它们通常是独居型,只在交配时才会聚集在一起。此外,㺢㹢狓也是植食性动物,以树叶、嫩芽、草、蕨类、水果真菌为食。雄性和雌性的发情期并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在圈养环境中,雌性㺢㹢狓每15天进入一次发情周期。妊娠期约为440至450天,通常诞生一只幼仔,而幼仔会被隐藏起来,且哺乳频率较低。在约三个月大时开始食用固体食物,并于六个月时断奶。

㺢㹢狓主要栖息在海拔500至1,500米(1,600至4,900英尺)的林冠森林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㺢㹢狓列为濒危物种,其主要威胁包括森林砍伐和人类居住区扩张导致的栖息地丧失。非法采矿和大规模的猎捕以获取野味和皮毛也导致了㺢㹢狓族群的下降。为了保护㺢㹢狓族群,㺢㹢狓保护计划英语Okapi_Conservation_Project于1987年成立。

名称

编辑

㺢㹢狓的拉丁语属名Okapia取自姆武巴族对它的名称o'api,其种名johnstoni是为了纪念首次获得㺢㹢狓颅骨的哈里·约翰斯顿英语Harry Johnston

特征

编辑

㺢㹢狓的皮毛是巧克力色的,有红色和绛红色的丝绒光泽。臀部和腿的上部则有水平的黑白条纹。有人认为这些条纹是在密集的热带雨林中作为“跟着我”的标志,让幼兽可以紧跟母兽,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伪装。小腿白色或淡棕色。面部黑白色。颈和腿显然有延长,但尚未达到长颈鹿的地步。雄兽有两只短的、带鹿茸的角,雌兽无角。㺢㹢狓的舌头是蓝色的,很长(约30厘米),很灵活。㺢㹢狓使用它们的舌头来卷取树上的嫩叶。㺢㹢狓还可以使用它们的长舌头来清洁它们的眼睛和耳朵。耳朵是㺢㹢狓赖以发现它们天敌的武器,因而长得很大。

成年的㺢㹢狓重约200至250千克,身长1.9至2.5米之间,尾长30至42厘米,肩高约1.5至2.0米之间。雄兽平均比雌兽大一些。

生活习性

编辑

除绿叶和嫩叶外㺢㹢狓还吃蕨类植物果实真菌。㺢㹢狓是昼行性动物,一般单身,只在交配时会碰到一起。怀孕期为421至457日。每次只生一幼兽,一般在8月至10月间出生,幼兽出生时重14至30千克。哺乳期约10个月,成熟期为4至5年。被关养的㺢㹢狓的寿命在15至30年以上。㺢㹢狓每次只要睡5分钟,每天一共只需要睡60分钟,它们始终保持警戒。

㺢㹢狓使用每只脚上的腺分泌一种沥青似的物质来标志它们走过的地方,并使用尿来标志它们的疆域。

分布

编辑

㺢㹢狓只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热带雨林中,比如维龙加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内。

历史

编辑
 
科隆动物园里的㺢㹢狓

刚果热带雨林中的当地人始终知道㺢㹢狓的存在,他们使用陷阱猎取㺢㹢狓。古埃及人也知道㺢㹢狓的存在,在欧洲人发现㺢㹢狓后不久人们在埃及发现了一幅有㺢㹢狓的壁画。后来亨利·莫顿·史丹利到那里去探险时当地人报道说在密林中有与史丹利带来的马类似的动物。当时有许多人猜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有人甚至称它为“非洲独角兽”。当时英国乌干达的总督哈里·约翰斯顿英语Harry Johnston爵士看到了一些这些动物的足迹,他就已经发现这些足迹不是住在森林里的马的足迹,而是偶蹄动物的足迹。直到1900年伦敦动物学会才获得了一些当地人猎取的㺢㹢狓皮毛。当时动物学家们给这个未知的物种取名为“Equus johnstoni”,也就是说将它归入马属。但是1901年6月一具几乎完整的皮毛和两具颅骨到达欧洲后,动物学家们认识到将它们分为马属是错误的,并很快就察觉这些动物与欧洲冰川期的短颈长颈鹿的化石的相似之处。直到1909年白人才捕获了一头活的㺢㹢狓,此前有不少猎人多年徒劳地互相竞争成为第一个猎获一头㺢㹢狓的白人。1918年第一头活的㺢㹢狓被运到欧洲安特卫普。1937年第一头活着的㺢㹢狓通过安特卫普到达美国美国伊利诺州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首次繁殖了人工圈养的。这个动物园也负责协调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㺢㹢狓保育计划。今天有约45头㺢㹢狓圈养在动物园中。

状况

编辑

由于㺢㹢狓非常胆小,又生活在一个处于内战国家的密林中,因此人们对于它们的野生习性所知甚少,对于它们的野生数量也只有猜测数据。粗略估计(但是非常不可靠)目前有一至两万头野生动物。

虽然㺢㹢狓未被列入受威胁的动物,但是它们受到生活环境被破坏和偷猎的威胁。动物学家依然在刚果努力研究㺢㹢狓的野生习性。1992年设立了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刚果内战既威胁到㺢㹢狓,也威胁到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006年6月8日科学家报道在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发现了㺢㹢狓的迹象:这是从1959年后在当地首次官方宣布重新发现㺢㹢狓[3]

其它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ISBN 7100043859)第597页:㺢㹢狓(huòjiāpí)。“㺢㹢狓”为正确名称,但因电脑字库原因常被错写为“霍加狓”
  2. ^ 怪怪?這是什麼動物? |. 财团法人台北动物保育教育基金会.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3. ^ ?. WWF.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英语).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