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乘

(重定向自一乘

一佛乘梵语Eka-yāna),也叫一乘大乘佛教术语,佛陀在早、中期所说声闻乘缘觉乘二乘)和大乘,晚期则开三显一或称会三归一,表示三乘皆为方便说,没有二乘与大乘,只有一乘,即一佛乘,众生终将导归入成佛

出处

编辑

法华经》迹门[注 1]所说的法门

概论

编辑

的真意并不再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知法,而是要说“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之法的一乘(或一佛乘)妙法。《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于一佛乘,分别说三。”《金刚顶一字顶轮王仪轨经》:“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顶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释尊出世于印度,自三十岁在菩提树下成道以来,经四十二年,说方便权教。将要说《法华经》时,在开经的《无量义经》说示:“四十余年,未显真实”,继而又在〈方便品第二〉宣言:“释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正值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表明将说出四十余年未曾听闻的大法。于是,在〈方便品〉说示十如真相,阐明一念三千;又指出,目前为止的诸经,是作为《法华经》的方便而说,方便诸经所说的三乘并非众生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佛乘才是真正的目标。此称开三显一。

“广开三显一”与“略开三显一”

编辑

“开三显一”又有广略两义:

  • 略开三显一,是谓从《法华经》〈方便品第二〉的开头,至“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为止的半品,主要是指十如实相的教义,大略说明一念三千。《开目抄》云:“法华经方便品之略开三显一时,佛略宣一念三千,心中之本怀”。
  • 广开三显一,是谓从〈方便品〉长行的“尔前释尊,告舍利弗”,至〈人记品〉为止的七品半。亦即在〈方便品〉长行,以开示悟入,说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其次由〈譬喻品〉第三的三车火宅譬、第四〈信解品〉的长者穷子譬、第五〈药草喻品〉的三草二木譬,来阐释开三显一;经第六的〈授记品〉,在第七的〈化城喻品〉引用化城宝处譬,重述开三显一;在第八的〈五百弟子授记品〉,为在不在法会上的一切声闻授记,得到授记的五百弟子即举系珠譬,叙述佛恩的深重;继而在第九的〈人记品〉又明示,为下根者授记。换言之,从方便品〉长行至〈人记品〉为止是广开三乘以明示一乘,故谓广开三显一。[1]

《妙法莲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陀在经中明示,小乘、中乘、大乘,皆为方便之说,真正要传的是一乘法;一乘即指佛乘。无论小、中、大三乘,目的皆为引导众生进入佛乘之门。因而 佛陀明示“会三归一”,三乘终归于一佛乘,此即“佛乘”之由来。

注释

编辑
  1. ^ 聖嚴法師.《法華經講要》. [201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 ^ 本门和迹门,合称“本迹二门”。本门义为本来的真实义,即胜义谛真谛;迹门义为非真实方便说世俗谛。《法华经》〈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为迹门,〈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为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