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路
一德路是广东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位于泰康路以西,和平东路以东,长1,150米,宽15-17米。因路旁有明、清时代“一德学社”而得名,出自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的“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 ||||||||||||||||
---|---|---|---|---|---|---|---|---|---|---|---|---|---|---|---|---|
命名缘由 | 附近的一德学社 | |||||||||||||||
类型 | 普通公路 | |||||||||||||||
道路长度 | 1.15千米(0.71英里) | |||||||||||||||
车道数 | 3车道 | |||||||||||||||
地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秀区 | |||||||||||||||
附近主要建筑物 | 石室圣心大教堂 万菱广场 广州市儿童公园 | |||||||||||||||
起点 | 泰康路 | |||||||||||||||
终点 | 和平东路 | |||||||||||||||
建造 | ||||||||||||||||
通车日期 | 1920年 |
历史
编辑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广州构筑外城。今一德路为“新城”南城墙所在地,新城八城门中,今一德路地段有五仙门、靖海门,城门外则为珠江。清朝两广总督署就设在该地段(今石室)。咸丰六年(1865年),英、法军舰炮轰总督署,府衙夷为平地,其后法教会在府衙废址建起天主教圣心堂、学校和慈善堂[1]。
明清时期一德路俗称“三栏”(即果栏、菜栏、鱼栏),现在一德路还有一条内街叫做“果菜新街”。一德路卖海味,至少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广州清拆新城城墙,在城基上建筑马路,但拆城先于泰康路,迟于老城文明路,1920年落成。
清末的谷栏在一德路西端(仁济路口),也叫谷埠。民国初年,谷栏移到了一德路东端(五仙门),光复后又一度移到东堤。广州最大的果栏、菜栏、咸鱼栏都集中一德路南侧(清代城墙之外),广州人一说“去三栏”,就知道是去一德路[2]。
广州市咸鱼商业同业公会于1946年在一德中路271号成立,后当局划一德路265-295号铺尾荒地为咸鱼市场[3]。 共和国初期,一德路仍有果、菜、咸鱼三栏,咸鱼栏尤为兴旺,乃省内最大的咸鱼市场。1960年代后,逐步被干果副食品取代[1]。
共和国后公私合营,1965年广州市在一德路成立广州市副食品批发公司,此地的京果、干杂菜副食品业由私营转变成受政府完全控制的经营业务[3]。
有说法称原先这里的街道十分杂乱,清末重新规划,把相邻的几条横街打通成一条马路。
特色
编辑长久以来,一德路以干果、海味杂货店总汇街道闻名,在珠三角乃至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知名度,每年尤其临近农历新年,生意特别兴旺。及后玩具文具精品批发业亦在一德路成行成市,多间批发零售商业大厦兴建开业,亦在区内闻名。另外,天主教广州教区最著名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一德路东段,亦是游客必到之处。而新兴建的儿童公园亦座落于一德路西段,更增加了此路段的人流量。
由于一德路及周边批发市场密集、街道狭窄、人流量大、无牌电动车三轮车乱穿乱停,导致环境拥挤不堪。尤其是海鲜干货批发市场,散发各种异味,地面亦常有污渍。政府曾多次整治环境,但效果有限。
建筑方面,一德路尚存部分骑楼建筑,而一德路西段骑楼经过翻新虽得以保存,却已不复原貌。
俗语
编辑一德路是广州一条重要的街道,而广州人以含有数目字“一”至“十”的地名串成的顺口溜,便是以“一德路”开始。
与之交汇道路
编辑道路顺序由东往西排列
两旁的主要建筑物/机构
编辑- 地铁二号线海珠广场站
- 海印缤缤广场
- 万菱广场
- 石室圣心大教堂
- 一德谊园精品文具批发市场
- 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
- 山海城
- 国际玩具城
- 中港玩具城
- 儿童公园
公共交通
编辑均在邻近一德路位置设有出口。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 1.0 1.1 越秀区志·行政街道
- ^ 一德路:幽兰不及油栏香. 广州文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 ^ 3.0 3.1 新快报. 一德路,百年积淀专业街.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