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中日合拍的剧情片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日语:未完の対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合拍的剧情片。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于1982年9月15日在中国大陆和日本首映。

由“未完の対局”制作委员会(东光徳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在日本由东宝发行。片长134分钟。

制片经过

编辑

1978年借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搞《永恒的纪念》剧本创作的李洪洲提到了可以写下棋的剧本,被北影厂文学部主任申述上报厂里后例如了创作计划。李洪洲就找了同为业余围棋起手的老战友、北京某玻璃厂宣传科长葛康同共同创作。拟定了故事架构及剧本名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北影厂为二位作者请了三个月的创作假及经费,到上海采访了新四军老干部、时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姚耐[1],在北京采访了陈修和张伯驹,用于写陈毅元帅扶持围棋事业的情节。写成电影剧本后发表在北影厂的《电影创作》杂志,申述专门写了评论文章《棋中自有高风亮节》。李陀推荐给时任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夏衍夏衍说:“这部剧本,可以中日合拍。”冯牧也觉得不错。北影厂厂长汪洋请1979年下半年访日的赵丹带上剧本寻找合作。得到东光德间株式会社的积极响应。确定日方导演中村登,编剧大野靖子日语大野靖子(女),赵丹演男一号况易山。1980年6月,日方派导演、编剧来华商谈合拍事宜。中日两方的编剧各自写本国的情节的细节。但不久,导演中村登与演员赵丹分别患癌去世。日方换了导演佐藤纯弥(作品有《陆军残虐的故事》(1962)、《组织暴力》(1967)、《续·组织暴力》(1967)、《暴力团再武装》(1971)、《新干线大爆破》(1975)、《追捕》(1976)、《人证》(1977)、《野性的证明》(1978)等。后执导《敦煌》、《男人们的大和》)。佐藤纯弥表示剧本基础很好,但太长了,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时代、抗日战争写到解放后,应当“就写战争一段”。剧本的后半段都删掉了,也没有陈毅的情节了。主题从“国运昌 棋运昌”变成了反军国主义。增加了况易山去找他的儿子,父母见面的情节。佐藤纯弥先后又派遣了两名编剧安信彻郎、神波史男。前者不懂中国历史文化,后者神波史男是导演的长期合作者。最终历经三年,剧本以佐藤纯弥的作品风格正式定稿。

1981年1月剧组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长浜海岸开机拍摄。制作资金、制作设施和演职人员,中日两国均为对等投入。 是中日建交后两国共同编剧、共同导演、联合演出、联合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与电影制作同时,小说《未完の対局》由南里征典日语南里征典撰写,徳间书店1982年出版。

故事概要

编辑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棋士松波麟作六段到中国访问,与“江南棋王”况易山対局时,被军阀当局的警察打断。松波麟作看到况易山的儿子况阿明很有围棋天赋,提出并将其带回日本练习围棋,取得了很高地位。但被中日战争社会浪潮所噬,被强迫要求入籍。况阿明试图秘密航渡返回中国,被日本宪兵射杀。战后,随着第一个中日围棋交流日语日中囲碁交流代表团于1960年访问中国,松波麟作也得以与况易山重聚。[2]

演员

编辑

职员表

编辑

在中国上映

编辑

1982年7月,发生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被指淡化侵略行为,引来中国、朝鲜、韩国等邻国不满。《人民日报》大力宣传这部反战电影。全国各单位、企业 、学校全员集体观影。这部电影获得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度。

获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姚耐:《陈毅同志与围棋“长记叮咛语”——忆陈毅同志》,发表于《体育战士寄衷情》,上海教育出版社,1977年12月版
  2. ^ 松岛利行日语松島利行‘囲碁と映画の文化论(21)’(“碁ワールド”志2005年1月号)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