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闭包社会网络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1908年出版的《社会学:对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一书中提出。[1]三元闭包是指A、B、C三个节点(如个人)之间的属性,即如果A-B、B-C连接存在,则有形成新的连接A-C的趋势。[2]三元闭包可以用来理解和预测网络的增长,尽管它只是复杂网络中形成新连接的众多机制之一。[3]

演示三元闭包原理的图。如果A和B相连,A和C相连,那么B就有和C相连的趋势。

历史 编辑

马克·格兰诺维特在 1973 年的文章《弱关系的力量》中使三元闭包的概念流行起来。[4]在这篇文章中,他综合了由弗里茨·海德于1946年首次提出的认知平衡理论,并对社交网络进行了齐美尔式的理解。总而言之,认知平衡指的是两个人对一个物体有相同的感觉的倾向。

衡量方式 编辑

测量三元闭包的两个最常见的方式是该图的集聚系数和传递性。

集聚系数 编辑

三元闭包存在的一种度量方法是集聚系数,如下所示:

 是一个无向简单图 是顶点的集合, 是边的集合。

传递性 编辑

强三元闭包的性质 编辑

强三元闭包的性质是指,如果一个节点与两个相邻节点有强联系,那么这些相邻节点之间必须至少有弱联系。

参考资料 编辑

  1. ^ Georg Simm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iginator of the concept: "Facebook" article at the New York Times website. Retrieved on December 21, 2007.
  2. ^ Working concep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triadic closure: book review of Duncan Watts'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at the Serendip (Bryn Mawr College) website. Retrieved on December 21, 2007.
  3. ^ Easley, D, & Kleinberg, J. (2010). Networks, crowds, and markets: reasoning about a highly connected world. Cornell, NY: Cambridge Univ Pr.
  4. ^ Granovetter, M.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2-16.",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78, Issue 6, May 13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