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环大笪地香港大笪地的起源,由1840年代香港开埠初期开始出现,差不多有近150年的历史,到1990年代才正式被社会淘汰。

港澳码头旁的巴士总站,之前为“大笪地”

历史 编辑

1841年,根据《南京条约》,香港岛成为英国殖民地。同年1月,英军上环水坑口街一带登陆,举行升旗仪式,以表示正式占领香港,并且于该处建立了一个军营。其后,该处的军营迁往了上环尾至西环头,即大约高升街至东边街一带,因此这个地方现时仍叫做“西营盘”,意思即是“军营盘地”。军营搬出后留下一块有树木的旷地,吸引附近居民在此歇息,逐渐形成了一个夜市,被称为“大笪地”或“平民夜总会”。[1]

初时的上环大笪地以江湖卖艺者的表演为主,包括马铃薯画炭相木偶戏耍功夫等,亦有讲古佬及医卜星相的人聚集讲故事占卜,为附近居民提供娱乐。其后该处发展成一个墟市,有着跳蚤市场的特色,售卖廉价的日常用品。往后更发展出大牌档一类的食肆,当中以避风塘炒蟹豉椒炒蚬鱼蛋鱿鱼海鲜粥糖葱饼当当糖麦芽糖炸萝卜饼等食品最为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人转到上环港澳码头对开的“新地”成立另一个大笪地。[2]1970年代,随着当时香港市政局将旧大笪地土地收回发展荷李活道公园,整个上环大笪地也搬到港澳码头一带。到了1992年,随着中区填海计划需要将该地发展成中环(港澳码头)巴士总站,加上大笪地已逐渐式微,上环大笪地也正式结束其历史使命。

在2002年9月,政府重开“上环大笪地”,并成为设有300多个档位的跳蚤市场。不过摊档在短短一年时间锐减至只有20多户,有小商户更因承办商拖欠政府半年租金而面临被逼迁和倒闭,小商户其后决向当时的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求救。立法会议员李卓人批评港府的振兴本土经济计划“有头威,无尾阵”。[3]相隔两年后,到2004年1月政府为推动本土经济发展而再次重开上环大笪地,不过因承办商“失踪”和欠租,其后交由中西区民政事务署接手,但最后商户亦亏本离场。商户批评政府价高者得的投标方式存在漏洞,并没有研究营办商的背景,也无监管营办商的经营手法和四度更换管理公司。[4]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与注释 编辑

  1. ^ 【本地展覽】上環大笪地重現多個懷舊場景打卡位 名家攝影展回顧昔日經典港產片取景地【內附地點】.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9-10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2. ^ 黄皓颐. 上環大笪地小販攤檔多 港人低廉消閒娛樂好去處. 当代中国.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3. ^ 大笪地 香港的平民夜總會. 头条日报.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4. ^ 上環大笪地下月結業 商戶血本無歸 求免租續經營. 太阳报. 2004-01-27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