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座门 (东长安街)

东三座门,原址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上,现已无存。

1948年的东三座门。1948年蒋介石美国大选中支持杜威北平一支为杜威助威的队伍共20多人,抬着贴有杜威画像的大象(象征共和党),举着写有“杜威好运”“Good Luck Dewey”的横额、旗子,敲锣打鼓,由故宫神武门出发向东,沿紫禁城外向南,经南池子长安左门等处后,回故宫午门东侧,沿紫禁城外向北回到神武门。据说这些人是从杠房(在丧事中抬棺材的机构)雇来,大象是裱糊铺(为丧事制作用来焚烧的纸人纸马的机构)扎的。当时正值国共内战白热化,这出闹剧并未引发任何关注。

简介

编辑

“三座门”是”三座随墙门“的简称,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东长安街上的东三座门原址在今南池子大街南口以东的东长安街上。清朝北京皇城的正门是大清门,南门是天安门。大清门内是纵长形的“千步廊”广场,到天安门前向东西延伸,平面呈“T”字形,两端是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乾隆十九年到二十五年又在东西方向上向外延拓,两端设三座门,分别称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1]

《国朝宫史》卷十一载,“皇城外围墙三千三百四丈三尺九寸,有天安东安西安地安四门,又,天安门外东、西、南三面围墙四百七十一丈三尺六寸,正南榜曰大清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重建于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工竣,又增建长安左门外围墙一百五十五丈,长安右门外围墙一百六十七丈五尺一寸。各设三座门。”《日下旧闻考》称:“乾隆十九年,于东西长安门外增筑围墙,各设三座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徐扬绘的《京师生春诗意图》上可见长安左门外已有东三座门。

1861年英国使馆医生芮尼(Rennie)的日记《北京与北京人》中两处写到了东三座门,“淳亲王府附近有一旁门可以进入皇宫。今天傍晚我散步时走向这道门,皇宫的守卫马上出来,向我表明不可以进内。但知道我只是想望一望里面之后,他把我带到中门的一个间隔,从这里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皇宫的正门。……正如我以前所说,没有人可以进入这道门,要到皇宫西面的入口(相应我所在入口),必须要绕一个约一英里的弯。”“今天下午我和美魏茶先生步行前往进入皇宫的小门,这门距离淳亲王府并不很远。大概离这门30码远的地方,有一块用汉、满、蒙、藏和阿拉伯文字书写的告示板,上书‘下马处’”[2]

东、西三座门原先均为砖石琉璃门,辟三方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3年,为开通长安街,将东、西三座门改建为红墙、黄琉璃瓦歇山小式顶的三孔券门,仍称东、西三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东、西三座门拆除[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世仁. 建筑师文萃——皇都与市井.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 
  2. ^ 芮尼. 北京与北京人.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年. 
  3. ^ 张先得.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