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公会

(重定向自中华圣公会

中华圣公会(英语:Anglican-Episcopal Province of China)是由英格兰国教会美国圣公会加拿大圣公会等成员教会在中国建立的圣公宗教会联合而成,1912年4月26日在上海统一改名为中华圣公会,其英文名称直译即:圣公会中华教省,是在华第一个全国的新教(或非罗马天主教)教会组织。在 1930 年第七次兰柏会议上,中华圣公会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教省。1958年,中华圣公会停止活动。中国大陆境内代表基督教(新教)、中国大陆原新教各主流宗派的正式组织为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随着三自运动,大陆各主流宗派组织机构消失,但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下,原属主流宗派的一些圣堂依旧些许保留了其所属的原宗派传统和礼仪,例如原属中华循道公会、中华圣公会、监理会中华信义会中华基督教浸信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伦敦会长老会公理会)的圣堂等。

介绍中华圣公会的小册子封面,由美国圣公会于1913年在纽约出版。

历史

编辑

初始阶段

编辑
  • 1807年,英籍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道,1818年于马六甲出版的《年中每日早晚祈祷叙式》, 可算是第一本华译的公祷文。
  • 1835年,美国圣公会派骆武韩森两传教士到广州传教。后因不能开始工作而转道爪哇,向当地华侨传教。
  • 1835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麦都思施美夫二人,至上海、宁波等地,开办教会。1844年在上海翻译《祷告文全书》,施美夫氏于1849年在香港被祝圣为主教,会务向福建,浙江,华北等地推广。
  • 1837年,美国传教士文惠廉至爪哇,1842年至厦门传教,1844年被封为中国传道区主教, 1860出版公祷书
  • 1839年,英国教士史丹顿牧师,曾独自来粤传道,终亦遭反对而退;1843年再来香港,开辟教会,创立香港最早的教会学校圣保罗书院。
  • 1842年,成立维多利亚教区,直属坎特伯里大主教,教区管辖香港、中国大陆、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地,主教座堂为香港圣约翰座堂

预备阶段

编辑

在这段时期,西方圣公会教士散布全国,创设教堂、学校、医院,及各种慈善事业。此时期之发展甚速,分布甚广,惟教会并无全国性之联络、组织和计划。期间,英、美、加拿大圣公会差会在中国设立有十一个教区,有江苏教区(1845)、港粤教区(1849)、浙江教区(1872)、华北教区(1880)、华西教区(1895)、鄂湘教区(1901)、山东教区(1903)、福建教区(1906)、桂湘教区(1909)、河南教区(1909)和皖赣教区(1910)。

  • 1845年,文惠廉主教在中国开辟第一个教区——江苏教区,并与1853年在上海建造大陆第一座正式圣公会教堂——救主堂
  • 1862年,英国传教士包尔腾,美国传教士施约瑟来至北京传道,从事于翻译圣经工作。1872年包施二人在北京出版《教会祷文》、这是他们合作的精结。之后包尔腾与施约瑟以其为范本,于1879年与
  • 1880零年分别为自己教区在香港与上海出版了《教会祷文》。
  • 1866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立第一所教会医院——同仁医院,也成为以后圣约翰大学的附属医院。
  • 1870年,美国圣公会差会组成妇女传道会,在中国进行宣教工作。
  • 1879年,江苏教区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成圣约翰大学,该校成为后来民国时期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
  • 1897年,在上海召开第一次的中国与日本主教会议上,西方宣教士建议把中国安立甘教会命名为“崇古教会”,此建议不获所有教区通过,故在 1899年的主教会议中保留“安立间”与“安立甘”两词作为“Anglican”的中译。
  • 1909年3月27日至4月6日,全国主教与圣品,平信徒在上海召开会议,草拟联合教会的宪纲与规例,通过采纳“中华圣公会”为联合组织的名称。至此,“圣公会”正式成为安立甘教会的中文名称。

成立阶段

编辑

1912年至1958年,中华圣公会已进入成立阶段。布道事业,更形发达,中央神学院书籍委员会圣公会报,及各种事业,均于此时期之首十年内次第举办。教区数目在本期内增加二处;1936年分华西教区为东川西川两教区,1947年成立云贵教区。并开设陕西传道区(1916)和南宁传道区(1947)。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港粤教区则分为大陆(广东)的华南教区和香港、澳门的港澳教区。同时,主教空缺的云贵教区和南宁传道区由主教院代管。

  • 1912年4月18至26日,英、美、加拿大差会在中国所设立11位教区主教、39位圣品(其中19位是中国人)和32位平信徒(其中28位是中国人),群聚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中华圣公会总议会,是为中华圣公会产生之期。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当选为议会主席。总议会第一届会议任命一个委员会制订新的圣公会宪纲、宪章、规例三大档案,是为教道、教政、教仪之基础,以便有步骤地开展教务和传道工作。
  • 1915年,第二届总议会提出了宪章规章的草案,还提出拟开办一所中央神学院,专为培养圣职人员,会议决定在陕西建立新的传道区。
  • 1918年,第三届总议会选出浙江教区的沈载琛为第一位中国籍副主教。
  • 1924年,第五届总议会成立公祷书常备委办,参照英美公祷书译本,并各教区、辖境的版本,预备中华圣公会公祷书之范本。
  • 1929年,郑和甫被祝圣为河南教区副主教,次年参加兰柏会议,成为第一位参加兰柏会议的中国籍主教。
  • 1930年,第七次普世圣公会兰柏会议上,中华圣公会正式被承认为普世圣公会中的一个独立教省。
  • 1933年,郑和甫被接任为河南教区主教,成为第一位中国籍正权主教。
  • 1947年,第十届总议会时,设立“中央办事处”为总议会及全国性各项事业辅助执行机构。
  • 1948年,郑和甫主教当选中华圣公会主席主教,成为中华圣公会历史上首任中国籍主席主教。
  • 1948年,郑和甫大主教、陈见真主教、张光旭主教代表中华圣公会参加第八次兰柏会议,张光旭主教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讲道,时任爱丁堡公爵夫人伊利沙伯公主殿下(后来登基为伊丽莎白二世)在台下聆听,并号召全英国信徒收听。会议同时否认港粤教区何明华主教按立李添嫒的女性牧师圣职。
  • 1950年,陈见真主教当选中华圣公会主席主教。
  • 1955年,中华圣公会祝圣最后一批主教,即丁光训为浙江教区主教,刘玉苍薛平西为福建教区副主教。
  • 1956年5月,中华圣公会在上海圣三一堂召开主教院暨常务委员会联席会议,这是最后一届总议会会议。
  • 1958年,中华圣公会停止活动。

英美两国在中国之传教工作 (1835-1958)

编辑

香港/维多利亚教区(Diocese of Hong Kong/Victoria, 1849)

编辑
  • 传教站:香港、中国、日本、朝鲜、马来亚
  • 教堂:香港圣约翰座堂香港圣安德烈堂上海圣三一座堂天津诸圣堂
  • 注:
    • 1. 维多利亚教区本身,从未加入中华圣公会,一直都直属坎特伯里大主教,直至1951年成立圣公会港澳教区
    • 2. 中华圣公会成立时,其华语部分加入中华圣公会。其中在香港的华语部分属于中华圣公会港粤(华南)教区与维多利亚教区共管,其余华语部分脱离维多利亚教区。
    • 3. 原属维多利亚教区的英语部分一直维持在维多利亚教区之内,从未属于中华圣公会。
    • 4. 直属坎特伯里大主教的维多利亚教区,与属于中华圣公会的港粤(华南)教区,在华南教区存在的时间段内,一直重叠管区,并共有同一个人担任主教。

港粤教区(华南教区)(Diocese of South China,1913)

编辑

来源:[1]

  • 传教站:香港(1862),北海(1886),广州(1898),九龙(1900),廉州(1902)
  • 教堂:广州沙面基督堂,广州万福路救主堂,石岐基督堂,北海圣路加堂,江门显光堂,新兴天道堂
  • 学校:
  • 医院:北海市普仁医院(General Hospital, 1888)[2]
  • 结束:1951年其港澳部分脱离中华圣公会,并与当时香港的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合并成立圣公会港澳教区,直属坎特伯里大主教。后来虽然中华圣公会已不复存在,圣公会港澳教区依然保持中华圣公会的信仰及礼仪,及中华圣公会1948年的总议会宪纲和宪法则例,港澳教区圣品受封职的誓书内,亦一直保持愿遵守中华圣公会的教义,教政及礼仪的宣誓字句。

上海教区(Diocese of Shanghai)

编辑

浙江教区(Diocese of Chekiang,1872)

编辑
  • 传教站:宁波(1848),杭州(1865),绍兴(1870),诸暨(1892),台州(1892),上海(1845)。
  • 教堂:宁波百年堂(大梁街)、基督堂(孝闻巷)、仁恩堂布道所(县学街),杭州信一堂、,绍兴观音桥教堂,(上海)|圣彼得堂。
  • 学校:杭州中学
  • 医院:杭州广济医院(Kwangchi Hospital, 1871),宁波仁泽医院,慈溪保黎医院,临海恩泽医院

华北教区(Diocese of North China, 1880)

编辑

华西教区(Diocese of Western China,1895)

编辑

湘鄂教区(Diocese of Hankow,1902)

编辑

山东教区(Diocese of Shantung,1903)

编辑
  • 传教站:泰安(1878),平阴(1879),威海卫(1901),兖州(1909)济南(1916)烟台(1874)、
  • 教堂:
  • 学校:泰安中学
  • 医院:平阴广仁医院(St. Agatha’s),兖州广仁医院(St. Luke’s Hospital)

福建教区(Diocese of Fukien,1906)

编辑
  • 传教站:福州南台(1850),福宁(霞浦,1882),古田(1889),连江(1887),罗源(1889),兴化(莆田,1893),建宁府(建瓯,1894),宁德(1896),屏南福清(1896)、浦城(1908),崇安(武夷山
  • 教堂:福州苍霞洲基督堂、施埔真学堂、华林坊道源堂、仓前乐群路圣约翰堂(石厝堂)、岭后圣保罗堂、公园路圣三一堂、黄巷萃贤堂、塔亭明道堂;下江牧区:闽安堂、玉田堂、亭江堂;过江牧区:慕天堂、南屿堂、半岭堂;福清道源堂霞浦萃贤堂,涵江镇前堂,松溪县宣道堂
  • 学校:福州福建协和大学、公园路三一中学、岭后陶淑女中、寻珍女中
  • 医院:福州柴井医院(Christ’s Hospital, 1899),福清惠爱医院,普爱女医院,连江普孺医院,霞浦圣教医院(Universal Aid Hospital, 1890),屏南潘美顾女医院,宁德妇幼医院,建瓯基督教男医院(Kienning Christian Hospital, 1898),建宁妇幼医院,莆田圣路加医院(St. Luke’s Hospital),华实产科医院,仙游圣路加医院,罗源圣教女医院。

桂湘教区(Diocese of Kwangsi-Hunan,1907)

编辑
  • 传教站:桂林(1899),衡州(1910),永州(1916)、江华(1929),宁远(1922),道州(1923),永明(1934),全州(1928),灌阳(1932)
  • 教堂:桂林东洲堂,衡州江东岸廖家码头诸圣堂
  • 学校:
  • 医院:桂林道生医院

河南教区(Diocese of Honan,1909)

编辑

皖赣教区(Diocese of Anking,1910)

编辑

陕西布道区(Diocese of Shanxi,1916)

编辑

云贵教区(Diocese of Yunnan-Kuichou(Yun Kui)/ Yunnan-Guizhou,1947)

编辑
  • 传教站:云南府(昆明,1915)
  • 教堂:昆明圣约翰堂
  • 学校:
  • 医院:昆明惠滇医院(General Hospital, 1916)

中华圣公会教区

编辑
  • 江苏教区 Diocese of Kiangsu, 1844
  • 港粤教区/华南教区Diocese of Victoria/ South China, 1849
  • 浙江教区Diocese of Chekiang, 1872
  • 华北教区Diocese of North China/ Hua Pei, 1880
  • 东川教区Diocese of East Szechwan , 1895
  • 鄂湘教区Diocese of Hankou , 1895
  • 山东教区Diocese of Shantung, 1903
  • 福建教区Diocese of Fukien/Fujian, 1906
  • 桂湘教区Diocese of Kui Hsiang/ Kwangsi-Hunan/ Guangxi-Hunan , 1907
  • 河南教区Diocese of Henan, 1909
  • 皖赣教区Diocese of Anqing, 1910
  • 陕西布道区Diocese of Shaanxi, 1916
  • 西川教区Diocese of West Szechwan, 1936

中华圣公会总议会

编辑

中华圣公会总议会包括两院:由各教区主教、副主教组成的主教院和由各教区圣品和平信徒代表组成的代表院。总议会设主席主教、常务委员会和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处理各种教务。各教区设教区议会,每个教区又分成若干牧区。每三年总议会集会一次,参加会议的除了所有教区的主教外,每个教区再推派4名圣品人(神职人员)和4名平信徒代表参加。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香港聖公會簡介. [2015-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2. ^ 历史文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北海市官方网站, 2008年8月18日 索取
  3. ^ 江苏省志·宗教志. [2010-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中文).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