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维基媒体消歧义页
《中国通史》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写作的一种题材,著名史家几乎都尝试(或计划)撰写通史,据估计百年间有六七十种版本。[1]
顾颉刚曾指出:“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 、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其中除吕思勉、钱宾四先生的书外,其余均属未完之作。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最多。”[2]
钱穆所著《国史大纲》倡议以“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中国历史的赞美远多于批评,[3]并长期成为台湾各大专院校历史教科书。但此书局限亦大,如李敖所言,“他似乎对‘本国已往历史’太‘满意’了,结果做了太多太多的曲解与巧辩。”又如该书第六编提到宋朝“积贫积弱”的特点,并不符合事实。[4]《国史大纲》随后为傅乐成所撰之《中国通史》取代,目前台湾各大学多以傅书为教科书。[1]许倬云认为:“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5]
随着史学走入专精,“中国通史”的写作已趋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