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空军第12战术侦察机中队

虎瞰中队,为中华民国空军战术侦察机中队—空军第十二战术侦察机队的别称(英语:12th Tactical Reconnaissance Squadron "Tiger Gazer"),目前使用的队徽为“美洲狮攀于白云上”图像。为空军第五联队辖下的第12战术侦察机中队,成立于1935年以空中侦照任务为主,对日抗战时屡建战功,1948年移驻桃园基地,2002年随空军第401联队移驻花莲基地迄今。

中华民国空军第十二战术侦察机队
12th Tactical Reconnaissance Squadron "Tiger Gazer"
第十二战术侦察机队队徽

存在时期1935年-至今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部门 中华民国空军
空军第五战术混合联队
功能侦察
驻军/总部空军花莲基地
装备F-16A/B (RF-16型)
F-5E (RF-5型)
别称虎瞰中队
参与战役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58年台海空战
九二四空战

队徽释意 编辑

12队的队徽,为美洲狮俯身攀于白云之上,手持黑色望远镜向下俯视,代表虎威雄风,深入敌境,执行侦搜作战任务,又称“虎瞰中队”,早年与黑猫中队(高空侦照─空军第三十五中队)、黑蝙蝠中队(电子侦察─空军第三十四中队)、黑盾中队(红狐中队)(战术侦照─空军第四中队)分别担负不同或重复性质任务,经过精简后,现成为中华民国空军唯一侦照部队。

  • 设计上采用代表强悍、灵敏的“美洲狮”为主体,取其“谋定而后动”、“冷静、精准与有效出击”天性与执行侦照任务时所遵循之原则不谋而合,代表行动隐密、强悍精准的能力。美洲狮的姿态悠然闲适,亦代表执行任务时准备充分,从容不迫。
  • 长焦望远镜代表隐密执行侦察照相任务。
  • 蓝天白云代表藉云层掩护于高空执行任务。

队歌 编辑

虎瞰之歌 词:虎瞰部队 曲:邰肇玫

1
把生命交给蓝天,把壮志交给云霄,云际独行侦查敌情,
伟哉虎瞰,伟哉虎瞰,英雄好汉一身是胆,
浩瀚长空里,虎瞰兄弟出生入死,舍我其谁,
浩瀚长空里,虎瞰兄弟捍卫家邦,迎接胜利。

2
犯难不畏艰难,把壮志交给云霄,云际独行侦查敌情,
伟哉虎瞰,伟哉虎瞰,英雄好汉一身是胆,
浩瀚长空里,虎瞰兄弟出生入死,舍我其谁,
浩瀚长空里,虎瞰兄弟捍卫家邦,迎接胜利。

历史 编辑

  • 1935年5月,原空军第九队奉令改称“空军第十二队”,隔年10月纳入第七大队。
  • 1943年,器材严重缺乏,航空委员会将人、机调补至其他部队,番号于1943年底宣告撤销。
  • 1945年,于四川遂宁重新组成,队名:空军第十二照相侦察中队,又称:镇海部队,编制等同大队。首批队员在美国完训驾驶F-5E侦察机(由P-38J/L改装而成[1])返国,共编制14架并参与对日战争。
  •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进驻南京大校场并展开全国重点地区的照测工作,随后成立“驻平分队”,推进沈阳监视东北共军动态。在南京时期第十二中队陆续接收F-5G及由B-25改装的F-10侦察机,并负责空军副总司令的专机维护。
  • 1946年-1949年 国共战争爆发,空军空军第十二照相侦察中队,负责监控所有国共战役,每日战情皆立即转呈蒋中正委员长(总统)检视批阅。
  • 1949年,F-5、F-10分队分别移防台湾,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协防台湾,台海中立化,空军各战斗机大队因此停止对中国大陆之攻击,仅能于东南沿海警戒、巡逻。第十二中队的无武装侦察机则可以继续深入内陆搜集解放军情报。
  • 1953年,开始接收RT-33A喷射侦察机
  • 1956年,李盛林副队长驾驶RF-86F前往广东平潭墟侦照,遭4架米格-15追击,迫降香港启德机场,历时42天交涉才由英国方面释放,秘密返台。
  • 1957年,陈怀生王兆湘驾驶RF-84F前往上海侦照,遭遇米格机截击,被迫修改航向,王兆湘迫降韩国济州岛机毁人亡,陈怀生则是在交战时以近距离拍摄到米格机,为西方世界第一次在空中近距离拍摄到米格-17。
  • 1958年,八二三炮战期间,第十二中队RF-84F担任所有对敌方的侦查任务,其中四次更直接引发空战,共出动 269 架次,完成侦照目标 262 个;侦照任务对策判反攻计划贡献极钜,获颁“虎群之家” 锦旗。
  • 1961年8月,第十二中队之照相判读及照相两部门裁撤,相关人员拨调照相技术中队,此后侦照成果的呈现均由照相技术中队专责处理。
  • 1963年8月,第十二中队种子教官于台中清泉岗基地接受八中队代训“阿里山三号”计划,并接收8架RF-104G及2架TF-104G。
  • 1964年11月,第十二中队完成RF-104G侦照机换装。
  • 1973年,空军第四中队撤销,RF-101由第十二中队接收,使用半年后该机种即宣告除役。
  • 1974年,完成7架RF-104G的高低空扫描相机(LOROP)换装。
  • 1982年8月1日,奉空军总司令部核定,改编为第十二战术侦察机队(编制仍为中队)。
  • 1984年,奉令执行“阿里山八号”计划,进行“始安”侦照机换装,并增编“中兴分队”,使用R-CH-1担任近海侦巡任务。
  • 1990年,中兴分队移驻台南第四四三联队,与第七十一中队共同执行勤务。
  • 1994年,桃园基地整修跑道,第十二中队RF-104G移驻新竹基地第四九九联队驻防。
  • 1997年,由新加坡宇航改装的7架RF-5E于8月陆续返国,交由第十二中队使用。
  • 1998年5月,第十二中队最后一批TF/RF/F-104战机陆续停役,至5月全数除役。
  • 1998年7月1日,在桃园基地成立“桃园指挥部”将原驻花莲之第八大队纳入,第十四中队调入第四大队换装F-16,因此空军决定将原第十二队之RF-5E虎眼式机队,恢复采用第四中队番号而纳入该大队。
  • 2002年,第401联队F-16机队正式整编成军,第十二战术侦察队RF-16侦照机并未公开露面。
  • 2004年,获得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16侦照荚舱,经过一年多演训和实际侦照后,战术目标侦照技术已通过美军测试合格。
  • 2005年,第四中队裁撤,人员与飞机纳入第十二中队之后,空军侦照任务全由第十二中队负责。

使用机型 编辑

  • 1937年 V-92C 侦查巡逻机 (Chance Vought Corsair)可塞机,担任轰炸、侦察及炮兵观测等任务。
  • 1928年 国造韶关飞机厂复兴AP-1教练/侦察机
  • 1945年 F-5E (Lockheed P-38 / F-5E Lightning 侦察机)
  • 1946年 F-5G (Lockheed P-38 / F-5G Lightning 侦察机)
  • 1946年 F-10(North American B-25J / F-10 Mitchell 侦察机)
  • 1946年 F-10(North American B-25C / F-10 Mitchell 侦察机)
  • 1953年 RF-51D(North American RF-51D Mustang 战斗/侦察机)
  • 1953年 RT-33A(Lockheed shooting star 侦察机)
  • 1956年 RF-84F(Republic F-84F Thunderflash)
  • 1955年 RF-86F(North American RF-86 Sabre侦察机)
  • 1959年 RF-101(McDonnell RF-101 Voodoo)
  • 1984年 RF-104G(Lockheed RF-104 Star Gazer)
  • 1984年 TF-104G(Lockheed TF-104 Starfighter)
  • 1984年 R-CH-1(AIDC T-CH-1中兴号侦察型)
  • 1997年 RF-5E(Northrop RF-5E Tigereye)
  • 2002年 F-16AM/BM(General Dynamics F-16A/B Fighting Falcon)

失事损失 编辑

  • 1969年3月20日,RF-104G 5626 飞行员李志立殉职,机械故障坠海。
  • 1977年3月2日,RF-104G 5636 飞行员傅祈平殉职,能见度不足。
  • 1977年3月2日,RF-104G 5640 飞行员汪显群殉职,能见度不足、降落失败。
  • 1977年5月2日,RF-104G 5638 飞行员杜伯翔殉职,坠海。
  • 1980年7月4日,RF-104G 5634 飞行员曹吉屏跳伞,发动机熄火后液压失效。
  • 1980年12月16日,RF-104G 5630 飞行员梁玉飞跳伞,空间迷向。
  • 1994年3月4日,F-104G 机号4399 后改为RF-104G机号5664 ,于试飞时发动机故障,十二队作战长张复一(官校61期)中校跳伞。
  • 2008年3月4月,F-16侦照机在花莲外海失踪,第12中队飞行官丁世宝少校夜航训练时坠海殉职。
  • 2018年6月4日,F-16A 机号6685 于汉光34号演习期间于模拟攻击军任务中失事坠毁于新北市基隆市交界之五分山,第12侦察机中队飞官吴彦霆少校(官校98年班)殉职。2018年6月14日中华民国总统府发布总统令,追晋故空军少校吴彦霆为空军中校,此令自中华民国107年6月4日生效[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2. ^ 總統令:追晉吳彥霆為空軍中校. 联合新闻网. 2018-06-14 [2018-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中文(繁体)). 

相关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