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者

(重定向自中謁者

谒者是中国古代官名。

春秋战国时代,谒者是国君用来传达命令的近侍[1]。汉代的郎中令的下属有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汉武帝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遂改尚书令为“中书谒者令”[2],以宦者执掌文书,简称中书令,司马迁腐刑后,曾任此官;汉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东汉时谒者人数减半,以“谒者仆射”为主官。南朝梁北齐置有“谒者台[3]。隋朝有“谒者大夫”一职称,下设司朝谒者、通事谒者、将事谒者、谒者等,炀帝复置谒者台,与司隶台御史台合称三台。唐代无谒者,但以“通事舍人”代谒者之职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乾象新书》称:“谒者一星在太微垣门内,左执法之北。”《史记·荆燕世家》:“田生如长安,不见泽,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卿。”
  2. ^ 后汉书》:“尚方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
  3. ^ 隋书·百官志》